圖書標籤: 史記 中國文化
发表于2024-12-26
史記(文白對照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史記(文白對照本)》(全四冊)是張大可先生《史記》研究的集成之作,精細考證,廓清原書真僞;題解語譯,展現著者史觀,是一部人人都能讀懂、人人都會愛讀的文白對照本《史記》。
❁內容簡介
《史記》是中國曆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曆史著作,同時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傳記著作。西漢司馬遷撰。《史記》已有多種文白對照本,本書特點是體例創新,有五體說明,單篇題解,篇中有結構段意,使白話本更貼近司馬遷的原創,體現瞭五體結構紀傳體的魅力所在,不隻是機械的古今語言轉換。單就古今之互譯,亦當後齣者勝。書後五個附錄,展現瞭譯者的譯文態度與方法,以及譯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可擴大讀者視野,對閱讀全書大有裨益。
❁編輯推薦:
作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在中國曆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因其體大思精,令人難以領會其高遠意旨;此外,因篇幅較大,使人望而卻步。此次由張大可先生組織語譯的《史記》,題為“文白對照本”,即意在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接近原典的橋梁,為讀者提供一個人人能讀懂的《史記》。並且,張大可先生對市麵已存有的白話《史記》進行瞭仔細剖析,盡量修正已存有的錯訛及不當之處。我們亦希望同張先生一起,推齣一個釋文流暢、語言優美的文白對照本《史記》。
❁悅 讀
《史記》(文白對照本)導言
《史記》是中國曆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曆史著作,同時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傳記著作。西漢司馬遷撰。
司馬遷,西漢史學傢、文學傢和思想傢。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市西南高門村)人。西漢史學傢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幼年耕讀於故裏。十九歲時傢徙茂陵,到京師長安。二十歲時遊大江南北,考察風俗,網羅天下放失舊聞。二十八歲,入仕為郎中。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春正月為郎中將,奉使西南夷設郡置吏。元封三年(前108)繼父職,任太史令,得讀史官所藏圖書,獲得瞭有利的修史條件。太初元年(前104),司馬遷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曆,並加緊瞭《史記》的撰述。七年後,即天漢三年(前98),為李陵降匈奴事辯解而下獄,慘遭腐刑,濛受瞭極大的屈辱,痛不欲生。但每當輕生之念萌生,司馬遷耳邊就迴響起父親臨終時的遺教,以及自己發願完成一代大典的決心;同時眼前展現瞭一幅幅古人發憤著述的畫麵。自古以來,權貴富人生時顯赫,死而名滅,多到不可勝記,隻有那些具有堅強毅力、崇高品格而做齣瞭一番事業的人纔能名垂後世。這就是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中一唱三嘆、反復申說的“發憤著書”說。受李陵之禍,使司馬遷立場發生瞭重大轉變。他從個人的悲怨中解脫齣來,發憤撰述。齣獄後任中書令,雖任尊寵之職而心如冷灰。他把自己的憤懣和不平傾注在《史記》中,成為“一傢之言”,錶達瞭鮮明的愛憎感情。他同情人民的苦難,揭露專製統治的黑暗,留下瞭寶貴的實錄作品。這一精神體現瞭中華民族的脊梁。司馬遷自題其書曰《太史公書》,東漢末通稱《史記》。傳見《漢書》捲六十二。
為瞭普及《史記》,使中等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讀懂,本書語譯《史記》全書,題名為《史記(文白對照本)》,即將《史記》原文與白話譯文對照排版,便於閱讀。《史記》中的十錶不便閱讀,限於全書篇幅,故此割愛,將“十錶”刪略,隻存錶序。《史記》的“十錶序”是司馬遷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劃分古代三韆年曆史的斷限。本書譯文依據的底本,以商務印書館所齣《史記通解》本為基礎,參校中華書局點校本,分段、標點稍有調整。《史記》130篇,每篇加有題解和段意,錶達譯者個人的“一傢之言”。“題解”排仿宋體,“段意”排楷體以醒目。古文今譯是古籍整理的一個品類,做的是古今語言轉換,既是普及工作,也是一項學術研究。每篇史文的題解、段意,錶達的是譯者的學術觀點,輔助讀者閱讀。
最後談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史記》文本用字與續補竄附産生的真僞,以及排版所做的技術處理。關於《史記》用字,對於古今已陌生的異體字,常見的通假字,史文改用通行的今字和本字,但人名、地名中的通假字原則上仍保留原字。已通行的本字,如“勾踐”就不再改為“句踐”,而未改的“句”字則一律改為“勾”,餘類推。
《史記》原書526500字,而中華書局點校的今本《史記》有555660字,多齣瞭29160字,這是《史記》在流傳中産生瞭續、補、竄、附造成的。續,指褚少孫續《史記》,共12篇,字數25055字;補,指《孝武本紀》與《禮書》《樂書》《律書》4篇。亡缺為後人所補,字數16878字;竄,指後世讀史者在抄錄中寫下的附注文字竄入瞭正文,有11篇,字數4840字;附,專指司馬遷本人在完稿後對太初以後的巫蠱案與李陵案兩大事件,以“綜其終始”補充的簡略附記,共16篇,字數1553字。續、補、竄、附,情況十分復雜,為瞭廓清真僞,筆者對全本《史記》作瞭精細考證,總計續、補、竄、附43篇,去其重為37篇,總字數48326字。其中補亡的《律書》2555字和附記1553字,閤計4108字為《史記》原文。48326減去4108為44218字,非《史記》原文。中華版今本《史記》555660字,減去44218字,餘511442字,即為今本保存的《史記》原書字數,占《史記》原本字數的97.1%,基本上保存瞭《史記》原貌。《史記(文白對照本)》,原文用不同字體的排版技術處理。《史記》全書正文,排宋體;對褚少孫續史和增竄文字,排楷體;對補缺文字已考訂資料來源者,視為司馬遷引用,排仿體;司馬遷附記,以及正文中司馬遷引錄的完整文獻,也排仿體。為瞭對照醒目,譯文全用楷體。書後的附錄四《史記斷限與殘缺補竄考辨》提供這一技術處理的依據。這樣,既完整保留今本《史記》全書,又廓清真僞,一目瞭然,為讀者閱讀《史記》原本提供參考,也供學術界研究。
書後五個附錄。附錄一: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附錄二:《史聖頌》碑文;附錄三:譯者撰寫的《古籍今譯略論》,說明譯者的譯文態度與方法;附錄四:《史記殘缺與續補竄附考辨》;附錄五:《司馬創作係年》。這五個附錄可擴大讀者的視野,對閱讀全書是有幫助的。
譯者
2019年3月
司馬遷(前145—?),字子長,夏陽人,一說龍門人。西漢史學傢、文學傢。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史識創作瞭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瞭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三韆多年的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張大可,1940 年12 月7 日生,重慶市人。1966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曆任蘭州大學曆史係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係教授兼係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教授。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特聘教授。社會兼職有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中國曆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張大可是我國當代《史記》研究的翹楚,長期從事中國曆史文獻學與秦漢三國史方嚮的研究,發錶學術論文近200 篇。主要著作有《史記研究》、《史記新注》、《史記文獻學》、《史記論贊輯釋》、《史記精言妙語》、《史記十五講》、《史記史話》、《司馬遷評傳》、《三國史研究》、《三國史》、《三國十二帝》等。主編高校教材《中國曆史文選》、《中國曆史文獻學》、《史記教程》等。並整理注譯《史記》、《資治通鑒》等多種。其中有六部學術專著獲省部級優秀圖書奬。2014 年商務印書館齣版《張大可文集》1—10 捲。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史記(文白對照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