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人”之上:鲁迅后期思想、文学与托洛茨基研究

“同路人”之上:鲁迅后期思想、文学与托洛茨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杨姿
出品人:
页数:387
译者:
出版时间:2019-7-1
价格:68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26660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鲁迅
  • 托洛茨基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现代文学
  • 思想史
  • 无产阶级革命
  • Trotsky
  • 1930年代
  • 鲁迅
  • 托洛茨基
  • 中国现代文学
  • 马克思主义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比较文学
  • 左翼思想
  • 文学批评
  • 现代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同路人”之上:鲁迅后期思想、文学与托洛茨基研究》用比较和影响接受的文学视角,全面梳理了鲁迅与托洛茨基文艺思想的关系。鲁迅后期思想与文学深受普列汉诺夫和托洛茨基的影响。追随列宁投身革命的托洛茨基,作为一个文艺评论家,其文学观念和批评方式曾经对中国早期左翼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他的《文学与革命》等论著立足苏俄革命文艺的实践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文学建设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念是鲁迅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精神资源,对鲁迅思想的转折和建构起到开门引渡的作用。鲁迅立足于自身和本土无产阶级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对托洛茨基思想的接受与扬弃显示出鲁迅思想与马克思文艺理论交织与深化的特征,鲁迅后期思想、文学及其信仰选择正是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成就为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作者简介

杨姿,1982年出生,重庆涪陵人。文学博士,教授。任教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已出版《20世纪中国乡土的浪漫书写》《鲁迅与20世纪中国国民信仰建构》(合著),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2项。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获重庆市第二批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支持。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章> 研究话语与批判视野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关于托洛茨基文学思想的再思考
第三节 “同路人”的定义域有多大?
第二章> 历史现场与现象透视
第一节 现代中国革命文学思想谱系中的“勃洛克现象”
第二节 2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托洛茨基
第三章> 文学借鉴与写作创造
第一节 通往无产者之路
第二节 从《文学与革命》到”革命文学
第三节 《阿金》的命名与叙述
第四章> 文艺理论与观念形变
第一节 批判声中的文艺理论发凡
第二节 托洛茨基“太初为事”与鲁迅的文艺批评观
第五章> 文化观察与艺术实践
第一节 上海背景下的都会表达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新兴文化的构想
第六章> 精神结构与道路抉择
第一节 鲁迅转型期的思想矛盾及整合
第二节 鲁迅后期信仰建构中的托洛茨基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鲁研人士或者一般通过左人都很有参考价值的一本书,关于鲁迅和托洛茨基的文艺观对于左左人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论述上忠实于文本,大量文本结合当时的人际关系淆却不让人读起来没意思,在关于托以及鲁迅如何受托的影响上面算是填补了国内鲁研学术上的一个空白,即使是对我这样的纯路人也起到了不小的帮助,让我看到一个在时代和革命的洪流中彷徨并呐喊的鲁迅

评分

师姐的书,期待!

评分

本书认为鲁迅的左转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了解和认识,托洛茨基的影响是最大的,二者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是精神气质上的契合。在对待文艺的态度上,双方都认为文艺在军事面前是无力的,反对订单式的文艺创作和对旧文学一概否定的态度,强调的是作者创作的自主性和作品的艺术性,但同时又反对一种脱离实际的呓语。“既宽容前革命时期的非革命文学,又相信革命之后其改造的可能性与有效性”,是把作家和作品放在“历史的进化史”中评价。总而言之二人至少在文艺观上是相似、相通的,都是批判和开放的态度。 本书也有点瑕疵,例如与李建中商榷和关于勃洛克的文章可以删去或作为附录。

评分

本书认为鲁迅的左转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了解和认识,托洛茨基的影响是最大的,二者的相遇是“偶然中的必然”,是精神气质上的契合。在对待文艺的态度上,双方都认为文艺在军事面前是无力的,反对订单式的文艺创作和对旧文学一概否定的态度,强调的是作者创作的自主性和作品的艺术性,但同时又反对一种脱离实际的呓语。“既宽容前革命时期的非革命文学,又相信革命之后其改造的可能性与有效性”,是把作家和作品放在“历史的进化史”中评价。总而言之二人至少在文艺观上是相似、相通的,都是批判和开放的态度。 本书也有点瑕疵,例如与李建中商榷和关于勃洛克的文章可以删去或作为附录。

评分

对于鲁研人士或者一般通过左人都很有参考价值的一本书,关于鲁迅和托洛茨基的文艺观对于左左人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论述上忠实于文本,大量文本结合当时的人际关系淆却不让人读起来没意思,在关于托以及鲁迅如何受托的影响上面算是填补了国内鲁研学术上的一个空白,即使是对我这样的纯路人也起到了不小的帮助,让我看到一个在时代和革命的洪流中彷徨并呐喊的鲁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