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人性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参透书中道理,肯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素书》一千六百言,素:大道至简之意,一日光阴,方读一半,因其博大精深,一边读一边参详,方能得之要义一二。 张良得此书,仅用书中几言,便助刘邦立汉,建功立业而又自保其身。今,《素书》流传于世,却难成张良之业,为什么?《素书》已给出答案,天时地利人和,欲知详细...
评分 评分【2020年第4本书】《素书》黄石公 刘泗编译 60分 据传这是一位神仙数次刁难张良后,传授给张良的一部旷世奇书,张良苦学书中要义,只用十之一二就能辅佐刘邦建立大汉天下。通读下来感觉似乎并没有参透和顿悟的节点出现,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 介绍说,语言高度精炼,这个不否认...
评分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
评分如此博大精深的一本书,我刚刚开始看,谈一点小感受。 开始读这本书时,精炼的古文让我望而却步,很想求助于翻译。师兄跟我聊道:以明示下者暗。细想,这才是中国古书的魅力所在。道理说的太明白,接收者很容易就不加思考的接受,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内涵还是没有参透;同时说的...
“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种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它能变出万事万物来,但自身却是永远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能’。将《素书》传给张良的黄石公,也是这样一个取‘犹抱琵琶半遮面’态的神秘人物。他在圯桥授书张良后,相约十三年济北相见,不过他说谷城山下有块黄石,那就是他。不早不晚,十三年后汉高祖率军路经谷城山下,张良果见山脚下有一黄石,于是取回家供了起来。 黄石公很有点像鬼谷子,他预见到秦将亡,汉将兴,想物色一个代理人,替他出山辅佐刘邦打天下。但何以偏偏找的是张良呢?陈抟高卧华山,只赢得一个‘睡仙’的雅名。”
评分汉代伪书,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也持此论,未看其论证过程。全文很短,无、微、孤……一股子道家味道。谢谢 家常读书 山水之意读友的朗读。古文、哲学、历史,语速略慢一点点会更好,需要些思考时间。
评分知易行难。
评分初中读的地摊书
评分古人写书,讲究字字珠玑,暗藏天理....此素书非彼素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