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是一部讲述民国以来满族贵胄后裔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清已降,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而痴迷;次子因萧墙之祸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 一个世家的衰落,一群子弟的遭际,形象地展现了近百年间中国历史的风云、社会生活的变造与传统文化的嬗变,令人思绪绵绵。
“采桑子”本为词牌,此书名借用之。满族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著《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曾被梁启超先生赞为“时代哀音”,称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书亦然。写没落而不颓放,叹沧桑终能释怀,娓娓道来,不瘟不躁,实有大家遗风。其“京味”,较之一般“京味小说”更为浓郁、醇厚,是从生活深层涌流出来的上层老北京的情趣与意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叶广芩 女,北京市人,满族,祖姓叶赫那拉。
曾就读于北京女一中,一九六八年赴陕西,做过医院护士和报社编辑、记者。九十年代在日本千叶大学学习,回国后为西安市文联专业作家。
已出版长篇小说《青木川》《全家福》《乾清门内》《注意熊出没》,中篇小说集《老虎大福》《日本故事》《逍遥津》《黑鱼千岁》,纪实文学《老县城》《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并撰有电影《红灯停绿灯行》、话剧《全家福》、电视连续剧《茶馆》《家族》等剧本。
其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曾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和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现系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西安市政协委员。
采桑子原是清代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而叶广岑却独特的以每句诗为单元标题,洋洋洒洒写了万字的小说:分别讲述痴迷唱戏的大格格舜锦;三兄弟同室操戈,二哥文...
评分先是读过纳兰性德的这首采桑子,后来在《小说月报》上看过节选的章节,再后来在南京朝天宫的旧书市场看到过单行本,一念之差没收入囊中。 关于这本书一直想说点什么感受,可每次都觉得表达不出那种感受。凄凉?辛酸?无奈?嗟叹?温暖?好像都有点,好像又都不能概括。...
评分虽只是读了一遍,但也算边读边想,私自算作读了两遍。笔记分几次写完,稍有修改,以供分享所感。文中所引都出自这本书,包括序言后记和正文。不建议作为论文参考(不是不介意,是很介意,一定要加注哦!),书非亲读不算读。(2011-11-11) 一、作者与人物 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
评分一,作者。 我曾以为作者就是耗子丫丫,因为书中人物的的描写视角,全是来自耗子丫丫,非常真实可信,让我一度以为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后来发觉不是,才觉作者的写作之妙,功力之深。作者以非常中肯的态度描写了金家中的兄弟姐妹,不偏不倚,很少流露个人情感,明明身处世家之中...
前朝往事娓娓道来,命运起伏跌宕,叙述波澜不惊。对这种风格说不上喜爱,只是这份内在的贵气与淡定,如今愈发罕见了。
评分采桑子拍成电视剧绝不亚于大宅门
评分极好极好!可与《穆斯林的葬礼》互为对照。
评分写老北京生活最好的四个人:老舍,林海音,邓友梅,叶广岑
评分看前几个故事的时候还想着哇果然是叶赫那拉氏,这些细节这些掌故确实是小门小户出身的人写不出来的。后面看到金五爷那篇,几乎就是袁克文的传记摘录了,再一品感觉这豪门故事依托的主要还是历史人物+翔实资料,亲历部分怕是不很多。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果然是没有贵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