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先锋作家创造的秘境、远方和圈套
※※八个藏区故事,八种游走雪域高原的方式
--------------------------------------
吴亮|格非|程永新|韩东推荐
随书附赠马原油画明信片
-------------------------------------
《冈底斯的诱惑》是作家马原在西藏生活时期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入《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山的印象》《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等八篇。这些小说围绕“我”或“我”的内地文艺工作者朋友、藏族朋友在雪域高原发生的故事展开,他们大多是因命运波折或浪漫情怀而变得离群索居的人,带着孤独和苦难的色彩,但又时时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同时,这些小说敞开了叙事的边界,借助西藏的神秘氛围,建构出梦幻一般的叙事迷宫。
马原 (1953— )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出生于辽宁锦州,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后赴西藏担任记者、编辑。现定居云南。
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拉萨河女神》《虚构》《西海的无帆船》《喜马拉雅古歌》《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姑娘寨》等。
作为“先锋派”小说的领军人物,马原以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先河。他极具革命性的叙事方式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叙事的诱惑:痴迷于形式的阐释链 1985年2月,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在《上海文学》发表。从小说的第一节到最后一节,叙述的视点不停切换,一、二、三人称反复交替,情节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本就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变得更加难解。即使放在今天,这篇作品大概还能靠奇特...
评分 评分读书缘起:马原在一次访谈中说,这是他鬼使神差、灵魂出窍,积累了他所有个人阅读的代表作品。印象中还说,有描写西藏传奇式的爱情故事。 故事梗概:有点混乱,大概就是作者听一个作家讲在西藏的一些故事。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去看女神的天葬、神奇的误入绿洲湖边、一位捕熊猎...
评分一、叙事的诱惑:痴迷于形式的阐释链 1985年2月,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在《上海文学》发表。从小说的第一节到最后一节,叙述的视点不停切换,一、二、三人称反复交替,情节也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本就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变得更加难解。即使放在今天,这篇作品大概还能靠奇特...
评分先锋小说的代表之作,“元叙事”的手法运用通篇。在这种“大叙事”的手法指导下,故事叙述暧昧,朦胧且模糊。首先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情节组织故事脉络的模式,其中的叙事因素突出情节因素。总体上的三个故事(喜马拉雅雪人,央金天葬,顿月顿珠)拼图般合成,每个部分很难...
读到独耳朵的狼和金黄色美丽的豹,就像满足了我关于西藏的幻想,一个万物有灵不分彼此,精神可以穿透思想与文明,与翠绿的大地、湛蓝的天空,还有飘扬而下又一望无际的大雪在土地下彼此读懂的远方。
评分从大学时候就听说马原的这部小说的先锋性。今天再看,印象中看到过好些同类的——大概是后来者对马原的致敬,或者是大家都在原地踏步。又或者,在今天,先锋二字来得太过容易。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心揪起来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生命的热情和冷酷同时展现出来的原因? 刻意安排的不同人物的视角,不过我没看懂为什么要这么安排 叙述的节奏非常舒服,确确实实让我感觉,这个故事是有重量的,似真似假的情节,似实似虚的人物,多线的剧情加上转换的视角,很明显得追求叙事技巧,但是偏偏又很自然,我毫无抵抗地接受了这个设置 我很高兴我选择的路让我认识到现当代中国的优秀作家作品,而不是像原来一样下意识排斥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评分上海书展收到的签名本,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故事也不在于真实,放弃说服读者和拆除虚拟真实的关系是马原的高明之处,朴实的生命力量感饱含着雪山和冰川的气息。不是瑰宝,不是垃圾,从来都不合时宜,也挺好。
评分马原说,他有三个故乡,辽宁、西藏、云南西双版纳姑娘寨;去机场接马原老师,他笑着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不知道我的作品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