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色彩

中国色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 村松梢风
出品人:可以文化
页数:214
译者:徐静波
出版时间:2018-4
价格:42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3950200
丛书系列:东瀛文人·印象中国
图书标签:
  • 游记
  • 日本
  • 村松梢风
  • 印象中国
  • 日本文学
  • 海外中国研究
  • 2018
  • 歷史
  • 中国色彩
  • 文化
  • 艺术
  • 设计
  • 传统
  • 美学
  • 色彩学
  • 视觉
  • 美学理念
  • 民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通”村松梢风,继名作《魔都》后,视野更广阔、细节更丰富的传世佳作

————————————————————————

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1923—1933年间多次来华访问

与田汉、郭沫若及其他创造社作家往来密切,促进中日文坛交流

足迹踏遍北京、山东、 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多地,描写山水、市井、风俗

————————————————————————

村松梢风是日本大正时代“中国通”,以《魔都》一书著名并因而为上海命名“魔都”的作家。《中国色彩》是他于1923年到1933年间多次来到中国游历后写作的游记合集。村松梢风在华期间,足迹北至东北、热河,南到台湾、广东、香港;在作品中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区的风俗、社会面貌,进行了广泛的描绘。与芥川龙之介、内藤湖南等作家学者不同,村松梢风来华前对中国文化了解并不多,这使得他的记录较少主观影响,而更多简单白描;此外,也不同于文人学者对政治、文化、学术界的关心,村松对吃喝嫖赌、拉车卖唱的市井生活兴趣更大,因此本书有较多篇幅记录了当时一般市民和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一般社会实情提供宝贵的材料。

————————————————————————

**边走边看边写作,实拍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民众生活的纪录片**

村松梢风的《中国色彩》主要关注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生活方式、衣着建筑等。这些物质文化生活的细节,中国人习以为常不记录,外国学者关注上层社会和思想文化者也不屑记录;即便有些人在小说或回忆录中提及,也因为文学创作的虚构性和回忆的不确定性,往往发生错误。村松梢风以纪录片的方式,在当时就用鲜活的文字记录下眼中所见的民众生活,这些直观感受生动而直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大江南北,吃喝拉撒,无所不涉,笔端始终带有温情**

译者徐静波在《译后记》中说:“在文人中,他算是一个游荡儿,吃喝嫖赌都不会缺位,在这方面,与井上红梅有些相近,也因为如此,笔墨所涉,就相当广泛。开始的几年,他对中国相当痴迷,他也写苏州旧城的逼仄,古迹的颓败,写南京城区出奇的黑暗,写南京城门口人声鼎沸的杂乱和壅堵,写广州珠江上船民生活的诸种实相,写黄包车夫谋生的艰难。大正昭和时期出版的日本文人的中国游历记,多达上百种,相比较而言,梢风这一时期对中国的描述不管是怎样的五色杂陈,却始终是带着一种温情。”如此广泛的视野和观察范围,是《中国色彩》不同于一般游记的特色。

————————————————————————

(大众文学作家)有好的一方面的属性,便是人情味浓厚,社会性广泛,这便结合成为他们所标榜的侠义性。村松梢风似乎是具有着这好的属性的人。

——中国作家 郭沫若

日本作家访问中国,与中国新文学学者第一次交流,是村松梢风的中国之行。

——日本学者 小谷一郎

“魔都”一词作为村松梢风的“造语”,在当时的日本读者看来非常新鲜时尚,从那以后“魔都”成为日本语中的“上海”的代名词,并对日本人的先入为主的上海印象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王向远

作者简介

[日]村松梢风

日本作家,大正时代知名“中国通”,以代表作《魔都》闻名于中日读书界,也因此成为上海“魔都”一名的命名者。除上海外,村松梢风还曾于1923—1933年间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香港等多地漫游,并留下描写山水、市井、风俗的记录,收入《中国色彩》一书。

(译者)徐静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文化研究学者、翻译家。编著及译有:《日本饮食文化》《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等。

目录信息

总序(施小炜)
江南的风物
风景的印象
建筑
中国的庭园
都市的风景
茶馆
中国菜肴
苏州游记
西湖游览记
南京重访记
旅伴
黑暗的南京
早晨的茶馆
城门·雨花台
旧物破坏
栖居在顶楼的歌伎和栖居在画舫的陆军师长
茶馆和书场
中山墓
六朝遗迹
秋雨古都
清晨的散步
燕子矶
茶房
个人主义
广东漫记
荔枝湾
花艇
疍民
初访尼姑庵
鸦片
广东的奇异食风
北京游历记
北京大观
王城之民
打茶围
北京菜
红楼梦的舞台
天桥
中国礼赞
梦寐之乡
中国的色彩
茶馆和酒家
石塘咀
济南一瞥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茶馆 (选自 村松梢风 著,徐静波 译《中国色彩》) 若看到两三个中国人聚在一起喝茶的话,桌上必定放有西瓜子。他们将瓜子一粒粒放在嘴里,用门牙“咔嚓咔嚓”地咬开,只将薄薄的瓜仁吃进肚里,而将壳吐得满地皆是。喝茶通常用茶杯,而去菜馆或是茶馆的话,用来喝茶的却是像日...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018039#

评分

想去二十年代的中国嫖妓

评分

如果这本游记总结只能写四个字的话,那就是“饮食男女”;不过应该说咋一看没啥特别亮眼,细读下来,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之人视角下的中国有不少内容颇值得玩味;本系列读到第四本也是作者相对而言对中国接受度最高的一本,与中国文人相似的怀古伤今之情和反映民生疾苦之意,每次溯入长江会心生怆然变成“舒畅的伤感”,并将原因归结中国土地唤醒了日本人潜意识里远祖的遗传,疍民们的水上独立社会的记录让我产生了想找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的冲动;书名同名章节对乡村色彩与城市色彩的对比与形容忽觉一阵发憷似乎不无道理

评分

对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的比较颇有高见,写西湖的建筑,园林,茶馆 ,上海的饭店,都很好看,南京着墨最多,名胜,茶馆,风物等等 。和欧阳予倩宴请歌妓倒让人想起电影«海上花»中的那种风气。

评分

這本還可以,像比較差的林語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