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回忆录

我的青春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凯歌
出品人:
页数:179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0215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陈凯歌
  • 传记
  • 回忆录
  • 文革
  • 青春
  • 自传
  • 电影导演
  • 电影
  • 青春回忆
  • 成长故事
  • 个人经历
  • 校园生活
  • 情感共鸣
  • 时代印记
  • 真实记录
  • 人生感悟
  • 怀旧风格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青春回忆录:陈凯歌自传(第1部)》是导演陈凯歌的自传之第一部,从他1965年13岁考上北京四中时写起,直至1971年在云南建设兵团结束插队生活时止。这是“文化大革命”从发生发展,到癫狂的高峰,并正要走向其反面的时期,也是一个少年成长发育、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陈凯歌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写下了对“文化大革命”的独特解读;也是对他辉煌导演生涯之前的生活、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积累的一段小结。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

作者简介

著名电影导演,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其父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初中毕业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天国
第二章 降临
第三章 群佛
第四章 狂灰
第五章 青山
附录
附录一 千里走陕北——《黄土地》导演阐述
附录二 张国荣的眼睛
附录三 《梅兰芳》拍摄初衷
后记 永远少年的凯歌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几天前,把《少年凯歌》(即《我的红卫兵时代》《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龙血树》)仔细读过两遍,惊叹不已,百感交集。我想,陈凯歌如果不是半路上改变人生理想做了导演,按照少年时的思路发展下去,如今他的文学成就不会在当代任何一位散文家之下。至少,压倒余秋雨是没有悬...  

评分

还是出差昆明时,某个无聊的夜晚在翠湖边一家小书店里购得这本《少年凯歌》,待到翻出来仔细阅读的时候,已经过去将近两年了。这两年里,倒是陆续看齐全了陈凯歌的电影,现今两相对读,无论对其人其影,都更多了一些理解。 对于一个十三岁孩子的童年记忆,书的开篇可谓出手不...  

评分

有这么一个导演,我一直以来就以为他到目前为止只拍过一本好电影,这本电影是我认为的华人拍的最巅峰的作品,如同万米赛跑中,超越第二名500米远。他就是陈凯歌,这本电影就是《霸王别姬》,不可能被他自身超越,而且也不大可能在将来被别的导演超越。今天读了他的自传作品《我...  

评分

看過凱歌幾部“具有爭議”的電影后再看這本小書,撇開其反思的主體不談,我很驚歎其駕馭文字的功力。出彩的段落和新鮮形象的好句子,層出不窮,妙不可言,常常讓我恍神。 更撼動人心的是那些輕輕淡淡,卻能撥千斤的感悟。 我完全肯定這本書的文學性。因為他遣詞造句的能力反...  

用户评价

评分

高三,知道了大跃进的谎言

评分

四星半【活在地球上的,不过是我们在其他星球上的影子。她斜着看了我很久才说:你是说,所以我们才这样黑暗?】书是好书,只是书内的边距让我老有种出版社在圈钱的不爽,所以少了一颗星。另能把《少年凯歌》改成现在这个名字还能通过实在是吐槽无力。即使有各种不满,但是内容还是值得反复阅读体会。

评分

四星半【活在地球上的,不过是我们在其他星球上的影子。她斜着看了我很久才说:你是说,所以我们才这样黑暗?】书是好书,只是书内的边距让我老有种出版社在圈钱的不爽,所以少了一颗星。另能把《少年凯歌》改成现在这个名字还能通过实在是吐槽无力。即使有各种不满,但是内容还是值得反复阅读体会。

评分

新版重读。

评分

汪曾祺说写文章须得写回忆,要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如同童年往事,作家和生活都经过沉淀,除尽火气和伤感主义,才能形成小说。这个标准用来要求散文应该也相宜,陈凯歌的文章就符合这个标准。当他抱着膝坐在公寓浴室门外的地板上梦游一样思考时,那一段青春岁月必定在他脑海中重映了无数遍,无论是少年时的饥荒挨饿,还是文革时父亲被批判、被排挤、被抄家,抑或是以施暴的方式消除恐惧、寻求归属感,都已历经时间淘洗沉淀为胶片一般熟悉的往事。他只是平静的记录了那段不可思议的岁月,没有愤怒也没有谴责,但人性的良善与丑恶却昭然若揭,背后是作者深刻的自省与自我批判。读这本书时老是想到北岛的《城门开》,查了一下,原来两人文革时同在北京四中上学,所以对学校罢课、批斗老师、办报纸的情节都有记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