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回忆录:陈凯歌自传(第1部)》是导演陈凯歌的自传之第一部,从他1965年13岁考上北京四中时写起,直至1971年在云南建设兵团结束插队生活时止。这是“文化大革命”从发生发展,到癫狂的高峰,并正要走向其反面的时期,也是一个少年成长发育、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陈凯歌以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写下了对“文化大革命”的独特解读;也是对他辉煌导演生涯之前的生活、思想、艺术等各方面积累的一段小结。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
著名电影导演,原名陈皑鸽,祖籍福建长乐,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至今仍为惟一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在第47届希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陈凯歌出身于艺术家庭,其父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和插队。初中毕业后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1970年,陈凯歌参军1974年复员转业1976年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1978年,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1984年,他执导的《黄土地》,以其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为中国第五代导演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的导演之中,声名最隆者现在莫过于,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了,尤其是前两者,成名已久,是中国最早的被祭上神坛的两位导演,对我而言,张艺谋的电影太过匠气,尤其是最近几年拍的电影,更感空洞无物,形式已经远大于内容,张已经不太会讲故事了。而冯小刚则是自...
评分 评分这本传记中,陈的自我批判令人难以致信。人性的丑恶与良知就在其间穿插,既让人不敢正视,又叫人不得不面对。
评分几天前,把《少年凯歌》(即《我的红卫兵时代》《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龙血树》)仔细读过两遍,惊叹不已,百感交集。我想,陈凯歌如果不是半路上改变人生理想做了导演,按照少年时的思路发展下去,如今他的文学成就不会在当代任何一位散文家之下。至少,压倒余秋雨是没有悬...
评分我坦白地说,对陈凯歌一直都不大喜欢。很久以前看过他的《黄土地》,那时侯很年轻,就觉得延伸得无边际的黄土地旷远而宁静,行走其中的八路军战士的身影很小;后来又看过《霸王别姬》,印象最深是张国荣的绝代风华和结尾宝剑落地的“呛啷”一声,仅此而已。一个电影杂志的记者...
陈老总的文笔居然如此优美,动情之处看的人潸然泪下,想必也是出于不愿意被第二次杀死,才有了他的《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关于历史,他这样写道,我吃过苦,看过别人受苦,也使别人受苦——我是群氓的一份子,人性也是植物,需要在美好——诸如水和音乐环护下才有清香。
评分新版重读。
评分电影导演的书怎么都有一种强烈的镜头感,以至于未曾经历的浩劫都变得鲜活起来
评分高三,知道了大跃进的谎言
评分“尽管那场革命因十年浩劫这样的名词而似乎得到否定,但只要人们仍然只会控诉他人时,这场革命实际上还没有结束。我试图做的,就是在审判台空着的时候自己走上去,承担起我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因此,这是我的自供书。”以亲身经历与诚挚忏悔来正视一个多数人不曾正视的时代,这件事情本身就足够值得尊重。凯歌炼字真是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