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概论

认知语言学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福印
出品人:
页数:425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2
价格:56.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1144404
丛书系列: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
图书标签:
  • 认知语言学 
  • 语言学 
  • 语法研究 
  • 认知心理学 
  • linguistics 
  • 语言 
  • 认知 
  • IT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知识系列读本”最早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彭宣维教授、王星教授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编审共同策划的。三位先知先觉者的基本思想我较清楚。首先,他们认为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社会的迅速发展又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面、思辨能力、创造性等的培养,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解决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问题,要抓好源头,即有必要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研究生入门逐渐下移到本科阶段,以解决外语专业学生与同时入学的其他系科同学相比在科研能力和学术潜力上有所不及的问题。

本书全面论述了以Lakoff,Langacker以及Talmy为主的一批美国语言学家开创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及其最新进展。本书核心读者群为英语语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教师,同时也可满足相关人员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需要。本书是进一步研究认知语言学以及深入学习英文原著的一个桥梁。

-------

目录

第一部分 认知语言学基础

第一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言学/3

1.1. 引言/3

1.2.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三个十年/3

1.3. 认知语言学的两个首要共识/7

1.4.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哲学假设/8

1.5. 认知语言学的四位创始人/10

1.6. 结语/13

第二章 认知语言学的分支领域/15

2.1. 引言/15

2.2.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大领域/16

2.3. 其他学科的影响/25

2.4. 结语/28

第三章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30

3.1. 引言/30

3.2. 方法论/32

3.3.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议题/33

3.4. 认知语言学的热点研究方法/36

3.5.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的语言/38

3.6. 结语/40

第四章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原则/41

4.1. 引言/41

4.2. 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据性与象似性/42

4.3. 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43

4.4. 象似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44

4.5. 象似性的表现形式/47

4.6. 理据性与象似性理论存在的问题/52

4.7. 结语/53

第五章 认知语言学与生成语言学/54

5.1. 引言/54

5.2. 生成语言学简介/55

5.3. 认知语言学对生成语言学的批判/63

5.4. 认知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关系/68

5.5. 结语/70

第二部分 认知语义学

第六章 如何阐释认知语义学/75

6.1. 引言/75

6.2. 意义的本质/76

6.3.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一:概念结构的体验性/77

6.4.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二:语义结构等同于概念结构/78

6.5.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三:语义表征的百科观/79

6.6. 认知语义学假设之四:语义构建等同于概念化/80

6.7. 结语/80

第七章 色彩范畴/82

7.1. 引言/82

7.2. 色彩研究的历史/82

7.3. 色彩的神经生理基础/84

7.4. 色彩的范畴化进程/86

7.5. Berlin和Kay的色彩理论的贡献与不足/88

7.6. 结语/90

第八章 原型理论/92

8.1. 引言/92

8.2. 范畴理论发展简史/92

8.3. 原型理论的核心内容/97

8.4. 原型理论的应用/103

8.5. 原型理论存在的问题/109

8.6. 结语/109

第九章 基本层次范畴/110

9.1. 引言/110

9.2. 基本层次范畴的特点/110

9.3. 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113

9.4. 上位范畴/115

9.5. 下位范畴/116

9.6. 结语/117

第十章 框架与框架语义学/119

10.1. 引言/119

10.2. 框架的本质:原型和视角/120

10.3. 框架对语义现象的解释/121

10.4. 框架语义学与传统语义分析方法/124

10.5. 框架语义学的应用/]26

10.6. 框架网络工程和知网/129

10.7. 结语/130

第十一章 概念隐喻理论/131

11.1. 引言/131

11.2.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13]

11.3. 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问题/133

11.4. 概念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140

11.5. 隐喻研究的信息资源/142

11.6. 结语/143

第十二章 概念转喻理论/144

12.1. 引言/144

12.2. 概念转喻的认知本质/144

12.3. 概念转喻与概念隐喻的区别与联系/150

12.4. 概念转喻的分类/153

12.5. 作为原型范畴的概念转喻/160

12.6. 概念转喻的生成机制/165

12.7. 结语/167

第十三章 心理空间与概念合成理论/168

13.1. 引言/168

13.2. 心理空间理论/168

13.3. 心理空间与语篇分析/171

13.4. 概念合成理论/174

13.5. 结语/180

第十四章 概念隐喻与概念合成理论/181

14.1. 引言/181

14.2. 两种理论中的术语/181

14.3. 认知操作的异同/183

14.4. 概念合成理论的优势/184

14.5. 两种理论的互补性/185

14.6. 合成理论的广泛解释性/185

14.7. 结语/186

第十五章 意象图式理论/188

15.1. 引言/188

15.2. 什么是意象图式/188

15.3. 常见的意象图式和主要特点/191

15.4. 意象图式理论的发展轨迹/195

15.5. 结语/200

第十六章 理想化认知模式/202

16.1. 引言/202

16.2.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概念/202

16.3.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构建原则/203

16.4.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基本特点/204

16.5. 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的原型效应/205

16.6. 理想化认知模式的应用/2ll

16.7. 结语/212

第十七章 一词多义现象/213

17.1. 引言/213

17.2. 认知框架中的一词多义现象/214

17.3. 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214

17.4. 框架语义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220

17.5. 概念合成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221

17.6. 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的扩展性研究/224

17.7. 结语/226

第十八章 空间关系/227

18.1. 引言/227

18.2. 空间关系与认知/227

18.3. Talmy对空间场景成分的划分/229

18.4. 空间图式/235

18.5. 视角/242

18.6. 注意力/243

18.7. 对Talmy理论的挑战/244

18.8. 结语/246

第十九章 体验性假说/247

19.1. 引言/247

19.2. 客观主义和体验性假说/247

19.3. 体验性假说的实证研究/252

19.4. 体验性假说的意义和不足/254

19.5. 结语/257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终于考完了劳资解放了

评分

覆盖范围很广。李福印老师邀请多位认知语言学世界大师来华讲学,功不可没。

评分

终于考完了劳资解放了

评分

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书目

评分

比较全面的概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