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莫欣·哈米德(1971— ),出生于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后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公共与国际事务,毕业后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一九九七年获得法律博士学位。之后在纽约曼哈顿的财务管理公司担任管理顾问。现居伦敦。

二○○○年出版处女作《蛾烟》(Moth Smoke),获得贝蒂·特拉斯克奖并入围美国笔会海明威文学奖,被《纽约时报》选为年度好书。二○○七年出版《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入围布克奖最终决选。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巴基斯坦] 莫欣·哈米德
出品人:
页数:178
译者:吴刚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4694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巴基斯坦 
  • 小说 
  • 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 
  • 外国文学 
  • 莫欣·哈米德 
  • 布克奖 
  • 美国梦 
  • 美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08年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联袂推出的国际畅销书

——9·11后颠覆一代青年“美国梦”的黑色悬疑小说

——2007年《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年度好书

——2007年度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决选作品

在拉合尔一家茶馆的桌边,一位满脸络腮胡的巴基斯坦男子与一位不安的陌生美国人交谈着。从午后到黄昏再到深夜,巴基斯坦男子讲述着他自己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使他们如同命运安排好的一般在此相逢……

昌盖兹从巴基斯坦来到美国寻梦。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的他成绩优异,在班上名列榜首,毕业时被极富盛名的评估行恩德伍德·山姆森公司一眼相中。充满活力的纽约使他如鱼得水,与气质优雅、容貌出众的艾丽卡之间渐渐绽放的恋情更使他看到了踏入曼哈顿上流社会的希望,而这样的财富和地位正是他自己的家族当年在拉合尔曾经享有过的。孰料,随着911事件的爆发,昌盖兹发现他在纽约这个他所栖身的城市中的地位急转直下,而他与艾丽卡的恋情也随着艾丽卡心中被唤醒的旧日伤痛而从指缝中流走。昌盖兹对自己身份的感知经受着巨大的震撼,对祖国的忠诚渐渐超越了金钱、权力,甚至爱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有谁在地铁站受过安检,请说; 有谁没有烦过,请说。 明天早起,又要赶地铁,接受日渐习以为常的例行安检。在感恩增加工作机会之余,我想不起来,第一次在地铁站要安检是什么时候。在上海,似乎是2010年世博会之后就沿用至今;在北京,似乎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就沿用至今。再往...  

评分

罗豫/文 尽管历史上从来不乏怀有大同理想的人,但“他者”,甚或是“敌人”,常常却是界定“自我”所必需。在二十一世纪头几年中,对于标榜自由、平等、多元化,且素有“熔炉”(Melting Pot)之誉的美国社会,“他者”是个绕不过的话题。《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的主人公——...  

评分

很有趣的小說 劇情和寫作手法都是 主要在講一個在美國讀大學並有好工作的巴基斯坦年輕人 在911後的心境轉折 敘述方式是主角在拉合爾向一個美國陌生人搭訕病講自己的故事 主角會三不五時停下故事跟對方互動 雖然是個很引人深思的議題 但是並不會難讀 很輕鬆就可以看過去...

评分

情节简而言之是菲茨杰拉德式的梦的撕裂,人格的崩溃之旅。 立意简而言之是文化身份的悬荡与回归,政治上的反美立场。 上述二者都不稀奇。 但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叨叨叨地把巴基斯坦的风俗民情用嘴讲出来,却是一个美好的语言风格。 识破了里面的象征和隐喻之后,读者可...  

评分

中文書名取作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其實跟原書名完全不同,不過對中文讀者而言,顯然是這個名字比較更能討喜、親近。拉合爾 (Lahore) 在那裡?它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300萬,它是蒙兀兒王朝的首都,現存有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書一開始就是一名巴基斯坦男子...  

用户评价

评分

又玩开放式结尾看得好憋屈啊。行文风格很像是流动的梦境,话不说满而是留待读者自行思考,整体很温和也没什么高潮。电影版单看预告片风格和书出入很大,书里的『美国人』也有了确切的名字和身份,冲突也是一个接一个,不知道会被改成什么样子。

评分

竟然真的会有代入感

评分

读着读着,想到了另一位印裔作家裘帕・拉希莉的《同名人》,美国梦的破碎,身份的找寻,感谢@saymyleft 赠我此书~

评分

三星半。

评分

从巴基斯坦回来之后,趁着那股热情和恍惚还未退去时一鼓作气读的。确实很好看,结构精巧圆融,在茶馆偶遇陌生人的一席谈话,将半生的境遇交代得清晰明白,似是一幅具体而微的细密画。英语原文颇多机杼,从题名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美国梦的价值观、宗教意义上的原教旨主义者)到各种专名,都有其隐喻义,翻成汉语只好丢失。好在译后记将这些微妙之处一一道来,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延续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的批判,这部小说可看成是第三世界人民追寻美国梦的破灭。既有思考的深度,情绪也很细腻饱满,叙事流畅,一口气即可读完,也是一种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