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理論的公共性

文學理論的公共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福建教育齣版社
作者:陶東風
出品人:
頁數:459
译者:
出版時間:2008-09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16
isbn號碼:9787533449353
叢書系列:21世紀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文學理論
  • 文學批評
  • 文學
  • 陶東風
  • 陶東風
  • 文學理論的公共性
  • 文化研究
  • 公共領域
  • 文學理論
  • 公共領域
  • 文化研究
  • 社會理論
  • 批評理論
  • 現代性
  • 後現代主義
  • 知識分子
  • 公共知識
  • 文化批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學理論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評》是作者近年來對於文學理論和文化批評的思考的一個結晶,收入瞭作者最新的文學理論和文化批評的主要論文。他從文學專業角度齣發,闡述近年來的文學思潮和理論反思,當代中國的一些文化現象及其個案研究等。此書讓我們對西方文化研究的譜係、問題思路,以及中國文化研究的基本狀況與得失有瞭較為全麵的瞭解。不過,該書真正的著力處不是對一般事實的概述,而是對文化研究的反思批判,其反思批判的獨特視角、立場與勇氣是其分量所在。在文化研究領域,作者通過對後現代、文學重建等當代熱點問題的分析,拂去瞭其錶象的存在,目光直指其內在的底裏。作者藉助阿倫特的政治概念來重申文學和文化批評的公共性品格,批判文化可能的歧途與墮落,顯示瞭其一以貫之的銳利作風。

著者簡介

陶東風,1959年生於浙江溫嶺,1982年畢業於浙江師大中文係。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首都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兼職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文化研究》叢刊主編,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曾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港颱等地進行學術訪問。

從事文藝學、當代中國文藝思潮與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專著有《中國古代心理美學六論》、《文學史哲學》、《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從超邁到隨俗》、《後殖民主義》、《闡釋中國的焦慮》、《社會轉型與當代知識分子》、《從美學到文化》、《90年代審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與中國》等12部,主編《文學理論基本問題》、《知識分子與社會轉型》,翻譯《文化研究導論》《自由主義的民族主義》、《文化與權力》等。

圖書目錄

導論 重建政治批評與文學理論的公共性
上編 文藝思潮·理論反思
第一章 文學的祛魅
附錄 學會理解曆史的復雜性 ——就《文學的祛魅》一文迴應郭鐵成先生
第二章 告彆花拳綉腿,立足中國現實——當代中國文論若乾傾嚮的反思
第三章 大學文藝學的學科反思
第四章 反思社會學視野中的文藝學知識建構
第五章 大眾文化研究的三種範式——一個曆史兼形態學的考察
第六章 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消費主義批判
第七章 西方文化研究的新近發展
中編 文化現象·個案研究
第八章 於丹的食利者的快樂哲學
第九章 消費文化中的身體
第十章 中國當代文學中身體敘事的變遷及其文化意味
第十一章 新文學“終結”瞭嗎?
第十二章 脫離瞭道德底綫的暴力展示——國産大片批判
第十三章 遊戲機一代的架空世界——“玄幻文學”引發的思考
附錄一 也談“土豆”與“土豆”的生産機製
附錄二 就“玄幻文學”等問題答《南都周刊》記者問
附錄三 就“玄幻文學”論爭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問
附錄四 就“玄幻文學”、“80後一代”等問題接受《信報》專訪
下編 文學·政治·阿倫特
第十四章 故事、小說與文學的反極權本質——關於阿倫特、哈維爾、昆德拉和剋裏瑪的閱讀筆記
第十五章 阿倫特論民族主義
第十六章 阿倫特論本真政治
第十七章 阿倫特論現代世界
第十八章 阿倫特論哲學和政治
第十九章 阿倫特論政治和思想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有些觀點不能認同。

评分

不推薦

评分

按照哈貝馬斯的說法,文學本身就屬於公共場域,具有公共性,而中國當代文學的公共性卻是一個需要論證的問題。

评分

對於典型案例的解讀和總體上的觀點都很明晰,雖然讀後感覺作者應該是個古闆又愛教訓人的怪老頭

评分

他是個右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