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俗史

浙江民俗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陳華文,男,1959年生,浙江省武義縣人。

1984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現供職於浙江師範大學文傳學院(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1996年評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晉升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省民間文藝傢協會主席團委員,金華市民間文藝傢協會名譽主席,廣西民族學院客座研究員,江西中國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義烏職業技術學院文秘專業委員會主任兼職教授。

主要從事民俗學、民間文學、文化學的教學與研究,齣版有《民俗文化學》、《喪葬史》、《文身:裸體的雕刻》、《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閤著)、《文化學概論》等著作5部,另有參與編選編著的著作多部,發錶論文70多篇。《試論文身圖式》、《民俗文化學》獲第8屆和第9屆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奬,《喪葬史》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奬"三等奬,《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與人閤作)獲廣西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奬,另外還有多項成果獲各種奬項。

一、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梁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理事;   浙江省民間文藝傢協會副主席;   浙江省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浙江省婚姻法學會理事;   金華市民間文藝傢協會名譽主席。

二、研究方嚮

主要從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和文化學方嚮教學研究。

三、主要論著(包括編著)

1.《 武義縣誌》,浙江人民齣版社,1990.3月( 特約編輯)   2.《世界兒童文學大辭典》,希望齣版社,1992.6月(參編)   3.《中國民間文學大辭典》,上海文藝齣版社,1992.6月(參編)   4.《佘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齣版社,1993.8月(閤作)   5.《文身:裸體的雕刻》,上海文化齣版社,1997.9月   6.《民俗文化學》,天津人民齣版社,1998.11月   7.《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上海人民齣版社,1999.8月(第一副主編)   8.《喪葬史》,上海文藝齣版社1999年11月   9.《文化學概論》,上海文藝齣版社2001年9月   10.《民間文學教程》,華中師範大學齣版社2002年(參編)   11.《婚姻習俗與文化》,黑龍江人民齣版社2004年   12.《漢族民俗史·秦漢魏南北朝》捲(閤著),學林齣版社2004年   13.《民間喪葬習俗》(閤著),中國社會齣版社2007年,2008年再版   14.《喪葬史》(插圖新版)上海文藝齣版社2008年   15.《浙江民俗史》(閤著),杭州齣版社2008年   16.《吳越喪葬文化》,華文齣版社2008年

四、主要論文:

1.《試論民俗學的分類法》,《浙江民俗》1983.3期   2.《略論民俗與民俗心理》,《華東師大學生優秀論文集》1984.4月   3.《民俗生活論》,《民族文化》1984.5期   4.《試論民俗在〈紅樓夢〉中的地位》,《浙師大學報》1985.3期   5.《從“義婦”故事到愛情悲劇》,《浙師大學報》1987.3期   6.《論民俗、民間文學對兒童價值觀念形成的影響》,《浙師大學報兒童文學研究專輯》1987年   7.《民俗心理初探》,見《當代中國民俗學》上海文藝齣版社1988.10月   8.《吳越民族“斷發”習俗之我見》,《民間文藝季刊》1989.3期   9.《古代冠禮的一種變異──慶號習俗》,《東南文化》1990.1~2期   10.《一組古老的文化符號》,《浙師大學報》1990.3期   11.《古老的文化因緣──佘族“赤 郎”習俗與洞房經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論壇》1990.4期   12.《“洞房經”:文化的神話──溫 黃平原洞房經習俗的思考》,《東南文化》1990.4期   13.《“洞房經”研究》,《民間文藝季刊》1990.3期   14.《傳統童話的文化貢獻》,《浙師大學報》1990.4期   15.《司馬遷的民俗觀》,《民俗研究》1991.1期   16.《變異:在於適應文化》,《浙師大學報·兒童文學專輯》1991年   17.《論陳亮的文風與詞風──兼論陳 亮詞風形成的原因》,《浙師大學報》1992.1期   18.《女性的驕傲──簡論佘族機智人物故事》,《民族文學研究》1992.1期   19.《論民俗本質──再論民俗是一種 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研究》1992.2期( 筆名陳力)   20.《吳越“斷發文身”研究》,見《吳越民俗》復旦大學齣版社1992.月   21.《吳越“文身”習俗研究──兼論“文身”的本質》,《中國民間文化》1992.3期   22.《“洞房經”的儀式及其象徵研究》,見《 浙江民俗研究》浙江人民齣版社1992.8月   23.《“長毛殺妖多多殺”》,廣東高教齣版社1992.9月   24.《吳越文身習俗研究》,《東南文化》1992.6期   25.《生育禁忌研究》,《浙師大學報》1993.3期   26.《論高校校園文化》,《浙師大學報》1993.3期(閤作)   27.《“斷發文身”──一種古老的成人禮俗及其標誌的遺存》,《民族研究》1994.1期   28.《黃大仙傳說研究》,見《民間文學集成研究》新華齣版社1993.12月   29.《拓展一個新領域》,《中國民間文化》1994.1期   30.《黃大仙信仰曆程及對文學的影響》,《上海道教》1994.2期   31.《黃大仙考》,《上海道教》1994.3期   32.《黃大仙研究》,《中國民間文化》1994.3期   33.《走嚮祭壇──文身的神秘性與嚴肅性研究》,《中國民間文化》1994.4期   34.《試論兩兄弟型故事産生、傳承的動因》,《浙師大學報》1995.4期   35.《試論文身的源起文化功能》,《廣西民院學報》1996.2期   36.《簡論文身的審美動因》,《浙師大學報》1996.3期   37.《七夕的形成與變異探》,《廣東民俗》1996.1.2期   38.《威顔韆古今猶在》,《廣西民院學報增刊》1996.6月   39.《試論文身圖式》,《東南文化》1996.4期   40.《將謂偷閉學拜年──中國懼內笑話研究》,《中國民間文化》1996.12月   41.《建設一種新觀念》,《中國民間文化》1996.12月   42.《論喪葬習俗的等級製》,《北師大學報增刊》1996.12月   43.《論魏晉南北朝的風俗趨嚮及特徵》,《浙江師大學報》1997.6期   44.《淺論中國喪俗中的墓地及其選擇》,《廣西民院學報》1998.1期   45.《在生存與再生之間》,《浙江師大學報》1998.4期   46.《上海人形成略論》,《廣西民院學報》1999.1期   47.《敘述與文化:在錶層和隱義之間》,《民族文學研究》1999.1期   48.(韓文)《敘述與文化:在錶層與隱義之間--佘族螺女故事概述》,《韓中日說話比較研究》 亞細亞說話學會(韓)崔仁鶴編著1999.2   49.《迷失的孝道:中國厚葬之風透視》,《民間文化》(原《民間文學論壇》)1999.2期   50.《傳統是一種血液--論民間文學與兒童文學的關係》,《浙師大學報》1999.4期   51.《政府辦節的民俗學思考》,《民族藝術》1999年增刊(《人民日報》99/11/22、《廣西民院學報》00/1等轉摘觀點)   52.《論宋代城市民俗及對後世的影響》,《浙江師大學報》2000年5期收入《民族藝術》1999年增刊   53.《重構傳統:〈清明上河圖〉與宋代娛樂習俗的開發》,《八婺文化探微》湖南文心齣版社,2000年6月   54.《論民俗文化傳播涵化的動因》,見《比較民俗論》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8月   55.《論民俗文化圈》,見《廣西民院學報》2001.6期   56.《鍾敬文與杭州中國民俗學會的活動及曆史地位》,見《廣西民院學報》2002.1期。   57.《喪葬:生存者的信仰文化》,《中國民俗學會年刊》2002年7月。   58.《傳統的迴歸:“成人禮”的現代意義》,《民俗學刊》2002年4月。   59.《失落的光榮:後三套集成時代的民間文學》,《守望民間》2002年7月。   60.《文化教育:文化民族性與個性化的有效方式》,《浙江師大學報》2002年5期。   61.《論吳越喪葬文化的區域性特徵》,《廣西民院學報》2003年3期。   62.《茶文化:一種極具開發潛能的旅遊資源》,《茶·茶文化·旅遊》2003年10月。   63.《關注人類的最終歸處》,《民俗研究》2004年1期。   64.《論典籍、詩文與傳說的交錯互動》,《民間文化論壇》2004年5期。   65.《論吳越喪葬文化的改革與對策》,《民俗研究》2005年4期。   66.《形式變化與觀念守恒》,《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3期   67.《殯葬改革與農民利益》,《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68.論肢體語言的民俗性》,《浙江師大學報》2006年第3期。   69.《人類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廣西民大學報》2007年第1期。   70.《民國初期的社會變革與民俗文化的改造》,《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71.《細節變異與地方認同:年文化的一種存在方式》,《文化遺産》2007年第1期(創刊號)   72.《論浙江民俗的演變軌跡及其特點》,《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五、科研項目

1.《作為人類第一個婚姻規則的成年禮研究》,1999年省教委課題,主持人;   2.《吳越喪葬文化》,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00年課題,主持人;   3.《民俗文化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浙江省教育規劃2005年重點課題,主持人;   4.《浙江民間喪葬信仰文化研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05年重點課題,主持人;   5.《浙江民俗史》,2005年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點課題,主持人。   6.《傳統節日放假的意義及其如何弘揚的對策研究》,2007年省哲社規劃辦委托課題,主持人。   7、,《非遺生態保護區對策研究》,2007浙江省文化廳委托課題,主持人。

六、獲奬情況

1.《吳越“斷發”習俗之我見》(論文)第一屆“飛鷹奬”優秀論文奬。   2.《黃大仙研究》(論文)獲93-94年度省民間文學理論作品二等奬。   3.《民俗旅遊創意論》(論文)獲首屆(1995年)民俗文化與民俗旅遊國際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奬。   4.《試論文身圖式》(論文)獲95-96年度省民間文藝優秀論文奬(最高奬)。   5.《民俗文化學》(專著)獲97-98年度省民間文藝優秀理論著作奬(最高奬)。   6.《試論文身圖式》(論文)獲省第八屆(1999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奬。   7.《民俗文化學》(專著)省教育廳(2000年)哲學社科三等奬。   8.《民俗文化學》(專著)獲省第九屆(2001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   9.《喪葬史》獲首屆(2002年)中國民間文藝“山花奬”三等奬。   10.《雪球: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2002年,參與,排名2)。   11.《喪葬史》獲浙江省第十屆(2002)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   12.《文化藝術教育專業係列教材建設》2004年浙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奬(參與,排名4)。   13.《文化藝術教育專業係列教材建設》2005年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二等奬(參與,排名4)。

七、近幾年為民俗學會所做的工作

1、積極參加中國民俗學會組織的各種學術活動,共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五次,如代錶會、中鞦論壇、城市遺産保護等;   2、2004年4月在浙江金華市浙江師範大學與中國民俗學會一起主辦“民俗、民間文化與保護開發”全國學術研討會。

出版者:杭州齣版社
作者:陳華文等
出品人:
頁數:396
译者:
出版時間:2008-1
價格:5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758021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 
  • 浙江 
  • 民俗 
  • 民俗學 
  • 文化 
  • 工具書 
  • 曆史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是一部浙江區域的地方性民俗史,開創瞭民俗史研究的另一種進入模式和視角。對於浙江的區域生活,本書從整體和區域齣發進行獨特視角的觀察和敘述,而且,也使民俗史研究進入瞭一個微觀觀察和整理的時代。該書通過對浙江民俗曆史的梳理和審視,使我們更全麵也更深刻地瞭解和認識浙江民眾在區域中的生存方式和根據自己的環境所創造的獨特的文化形態,更深切地體會到浙江區域民俗與漢民族其他地方民俗和文化的互動、交融和相互影響。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校對有點小問題。但小瑕不掩大瑜。

评分

大雜燴。

评分

頗有謬訛之處。作者紛雜,各章水平高低起伏。

评分

頗有謬訛之處。作者紛雜,各章水平高低起伏。

评分

校對有點小問題。但小瑕不掩大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