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科文献
作者:江流//傅青元
出品人:
页数:41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2
价格:69.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970487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近现代史
  • 历史
  • 政治
  • 史学
  • 中共党史
  • 中国共产党
  • 马克思主义
  • 理论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纲(1978-2008)》主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中国历史的新起点。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最大成绩,莫过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竖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你想了解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形成过程、历史意义吗?你想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丰富内容吗?请读这部著作吧!

作者简介

江流 男,1922年出生,汉族,山东栖霞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1954年7月于马克思列宁学院毕业,大学学历。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名誉会长。学术专长为科学社会主义。

傅青元 男,1936年生,河北内丘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曾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1991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曾任哲学所党委书记,马列所所长。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编著有《当代中国的青海省》、《改革开放新阶段》、《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分析》等。与江流共同主编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典》、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纲》(1999年版)。

目录信息

主编的话1一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1  (一)勇敢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实践,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2  (二)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6  (三)拨乱反正,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11二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0  (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必要性20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21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5三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27  (一)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27  (二)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30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32四 新的组织路线的制定和贯彻33  (一)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3  (二)制定和贯彻党在新时期的组织路线40五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7  (一)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的历史48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53  (三)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32年以来的经验55六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58  (一)邓小平首次作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58  (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60  (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武器和组织保证62  (四)党的十二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64七 农村改革的胜利推进67  (一)政府放宽政策,承认并鼓励推动承包制,农民家庭经济逐步形成并成为农业经营的实体、主体67  (二)按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农村社区新的整合73  (三)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劳动力转移74  (四)为改变人口和工业布局创造条件76  (五)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扩大市场调节78  (六)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80八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1  (一)改革的试点准备时期81  (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86  (三)治理整顿时期93  (四)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时期95九 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98  (一)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98  (二)战略步骤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98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103  (四)积极开拓,不断总结,开创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106十 制定“两手抓”的战略方针108  (一)坚持“两手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108  (二)邓小平提出“两手都要硬”是对“两手抓”战略方针的发展111十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18  (一)十三大报告诞生过程12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意义122  (三)科学地阐明中国社会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正确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26  (四)十三大报告与党的基本路线128  (五)经济发展战略和深化改革129十二 力挽狂澜、继续前进的五年131  (一)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131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132  (三)十三届五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133  (四)在国际局势剧变的情况下,党中央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上面135  (五)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37十三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139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发表的139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内容极为丰富深刻140  (三)邓小平重要谈话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热烈响应152十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56  (一)科学地总结历史和实践经验,系统地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56  (二)精辟地论述党的基本路线161  (三)论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4  (四)阐述抓紧时机加快发展问题167  (五)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69十五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17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172  (二)香港回归175  (三)澳门回归192十六 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七次全会201  (一)实现党的第二代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01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进一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06  (三)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提出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方针208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214十七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18  (一)思想解放和理论发展的新阶段218  (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新阶段220  (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奔向小康的新阶段226十八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229  (一)党的十五大报告诞生过程231  (二)党的十五大报告的理论贡献234十九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46  (一)经受各种考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46  (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250  (三)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57二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61  (一)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261  (二)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差距265  (三)市场体系建设及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展开267  (四)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273二十一 政治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逐步实施278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78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81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84二十二 科技强军,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288  (一)全球局势的变化与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288  (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291  (三)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推进军队建设292  (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走精兵之路297二十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意义301  (一)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301  (二)“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30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305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的过程309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意义311二十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13  (一)党的十六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313  (二)十六大报告的历史性贡献316二十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年32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23  (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与推进326  (三)五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展与具体成就330二十六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34  (一)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思考和解决有关发展的一系列问题334  (二)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思想的新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深刻阐述336  (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部署339二十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探索34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348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35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进程和重大意义353二十八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357  (一)新世纪新阶段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目标要求357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多样化思潮,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59  (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363  (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365二十九 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371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观的提出371  (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伟大实践375  (三)“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战略的总纲379  (四)结束语386三十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387  (一)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新要求387  (二)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88  (三)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392  (四)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395三十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99  (一)中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399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40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