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推理小说史上一个非凡的名字,实指弗雷德里克·丹奈(Frederic Dannay,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Manfred Lee,1905—1971)这对表兄弟作家。他们的创作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作品多达数十部,全球销量约计两亿册;他们曾五获埃德加·爱伦·坡奖;他们的四部“悲剧系列”和九部“国名系列”作品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史上难以逾越的佳作;他们于1941年创办的《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成为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柰利等推理大家起飞的平台,迄今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推理文学杂志之一;他们出资设立“密室研讨小组”,定期与约翰·狄克森·卡尔、克雷顿·劳森等推理大师交流、切磋;他们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为成就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书写了浓墨重彩。
哈特家族以疯狂、恶毒著称,在邻居眼中是“可恶”的人。所以,当有一天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专制、暴戾的哈特老太太被谋杀时,没人感到特别的不安、伤心,除了她在第一次婚姻中生下的女儿,又聋又哑又瞎的女儿路易莎。同时,路易莎又遭遇两次毒杀阴谋,只是侥幸脱险。案件中的诸多线索都指向哈特老太太的第二任丈夫,约克,然而,约克早在几个月前就已自杀。陷入困境的萨姆巡官只得求助于老演员哲瑞•雷恩,一起名副其实的悲剧渐渐浮出水面。
新版《Y的悲剧》第二百四十八页末行:“注意!给以上所有角色取假名!” 前天老妈在写博客时回想起无数年少趣事,比较烦恼的是如果想发布出来的话很多事情就不能如实记录,万一哪个当年在家整日上演全武行的疯狂邻居看到杀上门来就会很难办很难办。 昨天同事兼兄弟小L君在向我...
评分另一个真相――奎因留下了线索,在其晚年回忆录上也有提及,凶手确实是杰奇,而杰奇是被芭芭拉诱导的,女诗人是唯一知道其父要写书的人,她对雷恩说没看过大纲却也无人可证,而女诗人是遗嘱所言的获益方,这样可以解释其父与瞎聋女的死,皆为谋杀,女诗人学过心理学,将大纲透...
评分“逻辑不同常理,它自成一个世界。”哲瑞·雷恩的这一句话是整部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它既代表雷恩先生追求逻辑完美性的严谨态度,又影射出两位创作大师挑战读者的决心与自信。 在1932年李同丹奈共同完成的四部作品里,没有哪一步不被称为古典推理小说的...
评分血管里流淌着邪恶之血的黑特宅邸中接二连三的毒杀事件,自杀坠海的约翰.黑特,屡遭毒害却总能化险为夷的露伊莎.卡比安,变态神经质的黑特夫人的受惊死亡,实验室的纵火,家族成员的统统不正常。。。 原来还可以这样? 疯狂的黑特家族与疯狂的昆恩 平心而论,比之国名系列...
读的时候一直忍不住吐槽,但想忍到最后看我会不会被打脸,结果没有,我果断变成雷恩黑,什么x的悲剧y的悲剧,一切都是雷恩装逼的悲剧!太tm装逼了,在知道凶手的情况下还继续装逼导致有人死亡这点就不能忍,更别说当道德审判了,你凭什么决定别人的生死!这简直是我看到过最恶心的侦探了!
评分从一开始就怀疑是聋哑人,结果竟然....又猜错了。这本整体性确实强,不同于希腊的一案四破,也比X的战线更紧密,最后侦探杀了凶手这设定也没谁了......
评分五星强推!奎因最棒的地方就是其强大的逻辑,侦探和读者站在同一条线上,根据逻辑一步一步把真相推理出来,而不是在最后几章用上帝视角揭露真相,无论是可行性还是合理性都是最棒的,相比之下日系推理还完全不能与黄金时期的三巨头相比
评分【2016.5.27~6.2】(17.2万字,326页)(无剧透)家族血统用了易卜生《群鬼》的梗。摸脸的那个环节,曾想到凶手是谁。很喜欢对雷恩最后的做法的设定。给五星是因为案件发生后的疑虑非常抓人,文学性强于阿婆。另,阅读推理时能猜到凶手的,其实都是“蒙”对的,因为关键的作案细节和动机只会在书末展示,读者不可能从逻辑上猜到,除非这是一本透露了太多细节的、不太成功的推理小说。
评分为什么除了约克哈特,其余的子女们都是阴性?尤其是路易莎,都又瞎又聋又哑还是阴性?百思不得其解 = = 除此以外满分好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