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度及其演化

製度及其演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格緻齣版社
作者:李建德
出品人:
頁數:9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5
價格:25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322998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演化論
  • 經濟學-製度
  • 思維
  • 製度
  • 演化
  • 政治學
  • 經濟學
  • 社會學
  • 曆史
  • 組織
  • 管理
  • 公共政策
  • 體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製度及其演化——方法與概念》探討瞭如何以製度為中心,以生産的技術結構、分工形態和製度結構共生演化為主綫索,更新人類社會演化史認知。作者強調“認知科學的曆史觀”,堅持任何科學命題都隻是具有可證僞性的假說。本書旁徵博引,在大量成熟文獻的基礎上,從科學曆史觀的結構,稀缺及其適應,生産、分工與製度,製度的分析方法,自然的演化及啓示等方麵,全方位厘清瞭認知科學的曆史觀的基本結構和觀點。

本書以認知科學的曆史觀為基礎,從中導齣瞭聯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聯結的四個結論。一是開放式地重新定義瞭存在、意識與社會存在、社會意識,使存在決定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命題既是認知科學的結論,又是社會科學的基本研究規則。二是討論瞭個體的意嚮性信念是大腦神經元網絡結構的湧現,而個體信念則是製度的基礎,從而直接對接瞭認知科學與製度經濟學。三是分析瞭人類文明的唯一源頭是個體的理性建構,並由充分自信的理性主體敢於付諸實踐地創建,這不僅為人類文明的演化提供瞭認知科學的解釋,也顛覆瞭哈耶剋的“自生自發秩序”。四是發現瞭哈耶剋“知識的分立”的神經元網絡結構基礎,徹底破除瞭哈耶剋個體主義方法的認知基礎。作者進而分析瞭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批評瞭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兩元論,論證瞭理論曆史學的可能性。

著者簡介

李建德,曾用名彭建德,漢族,無黨派。祖籍廣東,1941年生於上海。1965年畢業於江西共産主義勞動大學總校農業經濟係。曾在江西遂川縣的鄉鎮基層工作16年,1980年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招聘考試成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1993年7月調入江西財經大學,曆任該校的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教授。2003年受聘為江西師範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終身教授,製度經濟研究所所長,於2013年退休。

大學期間立誌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曾以《資本論》為樣闆,以生産資料公有與勞動力私有這對基本矛盾為主綫,對社會主義各基本經濟學範疇逐一展開分析。改革開放後,開始探尋如何解決科學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諸基本問題,逐步嚮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直至製度經濟學等領域拓展,並於2000年齣版《經濟製度演進大綱》。至2003年,纍計發錶成果170餘項,210餘萬字,得到省部級及以上優秀成果奬勵15次。而後嚮演化經濟學、閤作經濟學和作為社會科學基礎的認知科學等學科拓展。

圖書目錄

導言
第1章 個體認知與社會意識
1.1 個體意識
1.1.1 外在感覺
1.1.2 內在感覺
1.1.3 自我意識
1.1.4 認知模式
1.2 個體認知
1.2.1 行為決策
1.2.2 意識與非意識
1.2.3 學習
1.2.4 語言
1.2.5 思想自由
1.2.6 存在決定意識
1.3 社會意識
1.3.1 認知他人
1.3.2 共有意識
1.3.3 社會大腦
1.3.4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第2章 認知科學的曆史觀
2.1 元規則
2.1.1 科學研究綱領
2.1.2 元規則
2.1.3 元規則的意義
2.2 硬核的結構
2.2.1 排除哲學命題
2.2.2 多層次分析
2.2.3 小心求證
2.2.4 建構與演化
2.2.5 因果與復雜性
2.3 外圍保護帶
2.3.1 在實踐中調整
2.3.2 吸收一切文明成果
2.3.3 迴應學科的發展
2.4 科學研究綱領的深化與退化
2.4.1 勞動價值論尚需完善
2.4.2 馬剋思主義經濟學有待深化
第3章 稀缺及其適應
3.1 稀缺
3.1.1 稀缺的普遍性
3.1.2 稀缺的相對性
3.2 適應性行為
3.2.1 適應的行為模式
3.2.2 達爾文過程Ⅰ
3.2.3 達爾文過程Ⅱ
3.2.4 錶現型
3.3 動機與目標
3.3.1 自利與利他
3.3.2 需要、偏好與效用
3.3.3 幸福
3.3.4 使用中物品的性質
3.3.5 平等
3.4 實現適應的方式
3.4.1 理性
3.4.2 小結:人與物之間關係
第4章 生産、分工與製度
4.1 生産與分工
4.1.1 生産與技術
4.1.2 分工及其湧現
4.2 製度
4.2.1 製度的功能
4.2.2 製度的形式
4.2.3 製度與自由
4.3 製度的單元與分類
4.3.1 製度分析中的單元
4.3.2 製度的分類
4.4 達爾文過程Ⅲ
4.4.1 生産、分工與製度的共生演化
4.4.2 三個達爾文過程的共生演化
4.5 文化決定論及其案例研究
4.5.1 文化決定論
4.5.2 區域性産業文化:以中童為例
4.5.3 社會文化:以纏足習俗為例
第5章 製度的分析方法
5.1 成本收益分析
5.1.1 製度分析史概要
5.1.2 交易費用與製度成本
5.1.3 收益成本分析
5.1-4 製度比較分析
5.2 博弈分析
5.2.1 博弈論與製度
5.2.2 從博弈論到認知科學
5.2.3 行為經濟學
5.3 演化分析
5.3.1 經濟學的非曆史傾嚮
5.3.2 從重復博弈到隨機穩定
5.3.3 演化中的理性
5.3.4 人類行為的兩重性
第6章 自然界的演化及啓示
6.1 宇宙的演化
6.1.1 關於宇宙的理論
6.1.2 從大膨脹到行星形成
6.2 生物的演化
6.2.1 化學時代與信息時代
6.2.2 原細胞、單細胞和多細胞生物
6.2.3 植物的演化
6.2.4 動物的演化
6.3 演化是普遍規律
6.3.1 生物演化論
6.3.2 自組織理論
6.3.3 社會演化的曆史驗證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