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在46岁那年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移籍瑞士,退隐山间,在晴耕雨读中品味自然赋予的生命趣味,写下了这本诗歌散文经典。从“童年的花园”里的欣欣向荣,到博登湖畔渔村中的园圃之乐,从最为理想的伯尔尼乡野别墅,到卢加诺湖畔的小公寓,黑塞那不倦劳作的身影总是与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各自陶然。
如果了解黑塞一生的坎坷遭逢——自幼疾病缠身,早年自杀未遂,两度离婚,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因帮助难民而被纳粹列入不受欢迎作家名单,晚年穷困潦倒,罹患眼疾头痛——便会从这本有如淡水彩画般隽永宁静的文集中,读出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黑塞这本文集,在清丽中有厚度,平和中有力度,令人在轻阅读中获得思考的深度。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生于德国,1923年移籍瑞士,是20世纪著名作家、诗人,诺贝尔奖得主,创作深受浪漫主义的浸润,彷徨、漂泊、孤独、乡愁、回归自然等浪漫主义元素是他作品的基调,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园圃之乐》表达的热爱生命、倾情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玻璃球游戏》《悉达多》《德米安》等。
《园圃之乐》,似写花写草写园丁。如果对照时间表,能读到哲人的心路。1917年的黑塞,人到中年,却生活在战乱之中,诀别二元对立,走向“合一的神性”(《内在和外在的世界》)。1918年,黑塞拜树木为导师,“完善自身,显现真我。”写下短文《树木》。1920年出版了《克林索尔...
评分“春天终会来临,那时,每一朵花都会笑出永恒的光明。”黑塞以其哲学家的身份广为人知,然而黑塞本人还是一位杰出的“生活艺术家”,一位画家和一名园丁。《田圃之乐》便是黑塞一生中不同时期与自然、与内心、与生命对话的随笔集。在这本《田圃之乐》中,你可以感受到万物有灵...
评分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越发嘈杂和拥挤,人们便越发想要一个安逸而宁静的隐居之所。可事实上,人生的意义,恐怕也只在于“诗意的栖居”——如此说来,所有的不融洽都驱使人们寻找自洽,所有的不和谐都意味着理应改变,直至自我满足,一切自如如初。 文集《园圃之乐》收录...
评分这个春天拍了不少玉兰、海棠、桃树、杏树开花的盛况,赶在夏天来之前读完《园圃之乐》。 天然对树木、花花花草草很有好感,从小到大说起来也养过不少盆栽。最早出于好奇,在校门口斥巨资(两块钱算是当时的巨资了)买了一盆含羞草,兴奋地捧到家中养在窗台上。这盆含羞草也真是...
评分最初识得黑塞,是因为那首《七月出生的孩子》“我们,七月出生的孩子,喜爱白茉莉花的清香,我们沿着繁茂的花园游逛,静静地耽于沉重的梦里。”黑塞出生在七月,我和我的好朋友也是,在当时住的地方,也恰恰养了一盆白色的茉莉,被她养到干枯,经我手又救活了,南方的气...
到了后期 每隔几个月都会读一本黑塞 还是熟悉的感觉
评分但见幸福向我招手,也是晶灿灿一闪而过。
评分黑塞AKA德国陶渊明。/内容十分淡雅悠然,记录黑塞的花园生活,但是我目前没有这种淡然的心境,所以读得没什么滋味。或者以后重看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世界并没有给我们很多恩赐,它往往只有喧嚣与恐惧,可是草木还是照样生长。如果有朝一日地上盖满了水泥盒子,那时天上的云彩依然在变幻、嬉戏,世上有些地方仍然有人借助艺术打开通往神的大门。”
评分到了后期 每隔几个月都会读一本黑塞 还是熟悉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