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dhartha

Siddharth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Born in southern Germany in 1877, Hesse came from a family of missionaries, scholars, and writers with strong ties to India. This early exposure to the philosophies and religions of Asia—filtered and interpreted by thinkers thoroughly steeped in 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and currents of modern Europe—provided Hesse with some of the most pervasive elements in his short stories and novels, especially Siddhartha (1922) and Journey to the East (1932).

出版者:Penguin Classics
作者:Hermann Hesse
出品人:
页数:176
译者:Joachim Neugroschel
出版时间:2002-12-31
价格:USD 15.00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014243718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德国 
  • 小说 
  • Hesse 
  • 赫尔曼·黑塞 
  • 英文原版 
  • 文學 
  • 成长 
  • 哲学(含道德&宗教)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Siddhartha" is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ompelling moral allegory our troubled century has produced. Integrating Eastern and Western spiritual traditions with psychoanalysis and philosophy, this strangely simple tale, written with a deep and moving empathy for humanity, has touched the lives of millions since its original publication in 1922. Translated by Joachim Neugroschel Introduction by Ralph Freedman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与佛洛依德拥有达利、茨威格等艺文界实践追随者,还能搭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做佐证的风光不同,荣格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略略显得有些寂寞。好在他有黑塞。 黑塞和荣格都是清隽瘦长型,内倾型人格,德语文化背景,自然崇拜,神秘主义倾向,早期童年生长环境宗教氛围浓厚...  

评分

不算评论,只是想谈一个简单的问题。 因为这种情况在我读杨玉功翻译的《悉达多》的时候也发生过。最初总是在“悉达多就是佛教的创始人”这个语境中,直到悉达多去拜访佛陀,也就是乔达摩的时候,我开始困惑不已。 在这个方面,不能不说译者杨玉功应该负主要责任。他的那篇颇...  

评分

与佛洛依德拥有达利、茨威格等艺文界实践追随者,还能搭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狂做佐证的风光不同,荣格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略略显得有些寂寞。好在他有黑塞。 黑塞和荣格都是清隽瘦长型,内倾型人格,德语文化背景,自然崇拜,神秘主义倾向,早期童年生长环境宗教氛围浓厚...  

评分

悉达多的求道过程,历经学习、苦行、听教义、觉醒、堕落世俗、悔恨、修行、会爱、最终内心平静修得圆满,这也是一个人追寻自我生命的过程。人必须亲身去经历,一切教义知识都无法让人真正明白道之真意,任何言辞也无法替代自身的体悟,用心去感受一切,不要拘于表象,总有一天...  

评分

求道者悉达多去见佛陀。站在得道者乔答摩面前,悉达多看到了语言的破绽(语言是道的破绽)——而佛陀正是用语言传道的。这个破绽让他离开了佛陀,走上自己的道路。也不仅仅是由于他看到了这个破绽,另一个原因是他看到了佛陀的身体。佛陀的身体立在悉达多面前,这让悉达多,这...  

用户评价

评分

简洁的故事,诗化的语言,修行路上一重重境界娓娓道来,每一重都会引起共鸣,而在这共鸣之间你始终感受得到一种令人心安的注视和倾听。

评分

"Knowledge can be communicated, but not wisdom." 除了排比还是排比 实在不喜欢

评分

精神探索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讲述一个生于佛祖同时代并与佛祖有一面之缘的印度婆罗门认识自我,追寻真理和终极智慧的一生。 从少年婆罗门时期的入世,到青年云游苦行僧时期的出世,到中年经商沉溺于感官享受的入世,再到老年摆渡江中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然后因为学会爱一个人而爱天下人,经历过失去的痛苦,终於从奔流不息的大河领悟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堤,最后看破生死循环,超脱成佛。 由於作者是德国人,书中处处可见东方佛教,印度教和西方哲学思想的交锋和融汇。

评分

精神探索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讲述一个生于佛祖同时代并与佛祖有一面之缘的印度婆罗门认识自我,追寻真理和终极智慧的一生。 从少年婆罗门时期的入世,到青年云游苦行僧时期的出世,到中年经商沉溺于感官享受的入世,再到老年摆渡江中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然后因为学会爱一个人而爱天下人,经历过失去的痛苦,终於从奔流不息的大河领悟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堤,最后看破生死循环,超脱成佛。 由於作者是德国人,书中处处可见东方佛教,印度教和西方哲学思想的交锋和融汇。

评分

Borrowed from NLB on 6/2/201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