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是诗人北岛目前唯一的出版的小说作品,讲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纠葛和围绕着这两个人物出场的几个人物身上的故事。这篇小说有着远超写作时代的早熟与“现代”。
北岛,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深远的笔名。北岛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把初稿完成于1974年的《波动》称为当代先锋小说的滥觞,似乎并不为过。那是少年北岛才华最耀眼的时刻。1966,他十六岁的青春被文革中断,却也因此加入了历史癫狂中觉醒者的行列。在卷入上山下乡运动前,他毕业于北京四中,精英的朋友圈使他有机会参加北京的地下文化沙龙,成为...
评分花一个上午读完了北岛的《波动》。 《波动》初稿完成于1974年11月,1976年4至6月修改,1979年4月份再次修改。小说以不同人的身份讲述,以官二代杨讯、经历文革的萧凌、官二代林媛媛、林东平、白华的角度写。 杨讯和萧凌的爱情,注定是不完整。阶级差,一个受人保护的官二代,一...
评分诗意、隐晦,是看《波动》的最大感受。文字诗化,但是故事和感情很克制,或许是诗人作者的特点,他们胆大,不断用文字呐喊;他们又谨慎,生怕泄露内里太多的感受。对于故事本身,北岛选了五个极具典型的人,他们编织了所处时代一部分的生活,很具代表的一部分;可是对于爱情的...
评分如同一首诗。 语多新奇,优美浪漫、含蓄深刻,描景状物生动细致、层次丰富。但也偶有隐晦、跳跃之处,让人不能一眼领会,因此读来不够酣畅。 另外,由李陀所写前言可知:叙事速度的经营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色,1.强调对话功能,把对话要素作为主要的叙事手段。2.叙事视角的转换...
评分花一个上午读完了北岛的《波动》。 《波动》初稿完成于1974年11月,1976年4至6月修改,1979年4月份再次修改。小说以不同人的身份讲述,以官二代杨讯、经历文革的萧凌、官二代林媛媛、林东平、白华的角度写。 杨讯和萧凌的爱情,注定是不完整。阶级差,一个受人保护的官二代,一...
阅读时我时常会幻想,我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缩在一个温暖的壁炉旁读这本书,冬日外在的静谧安详更有助于我随着文字潜入那个动荡时代的波动,切身体会爱情的怅惘与时代的伤痕,虚无主义的气息加上寒意的浸染更能深入骨髓,可惜这是个伤感的春,是一条通向黑暗,通向喧嚣,通向狂热的白色走廊,长夜路漫漫,愿我能看到曙光。
评分略失望!小说的技巧太笨拙。
评分全书最好看的附录《断章》八年前读过,一直记得那句“迎接死亡的感觉真美”,我后来还写下——每一次我把自行车骑得飞快在下坡上俯冲时,脑子里都只有那一句:“迎接死亡的感觉真美。” 刚看完的《重影》里北岛在摄影上同意桑塔格的“反对阐释”,那么小说呢?反正我还是反对阐释,一切放在书里的分析与阐释都像是应试教育中的阅读理解,满是空虚与勉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已经无法逃离被误解的命运,就请不要再在书中解析一切了,我坚决支持消灭序言。
评分李陀老师的序言,洋洋洒洒三十多页,一开始还在分析小说的叙事速度,接着分析肖凌的小资属性,分析着分析着就跑偏,浇自己块垒了,幸好最后收了回来。感觉有心人可以从李老师的序言中,找出不少主题写论文了。附录北岛的《断章》,回忆了小说的写作经过,他确实很敏锐,善于用动词,善于捕捉不易觉察的意象,也让人在阅读中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另:这本书的插图很好看,简单而丰富。
评分李陀老师的序言,洋洋洒洒三十多页,一开始还在分析小说的叙事速度,接着分析肖凌的小资属性,分析着分析着就跑偏,浇自己块垒了,幸好最后收了回来。感觉有心人可以从李老师的序言中,找出不少主题写论文了。附录北岛的《断章》,回忆了小说的写作经过,他确实很敏锐,善于用动词,善于捕捉不易觉察的意象,也让人在阅读中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另:这本书的插图很好看,简单而丰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