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

苔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楚塵文化/中信齣版集團
作者:周愷
出品人:
頁數:51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5
價格:6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9192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小說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周愷
  • 曆史小說
  • 長篇小說
  • 民國
  • 文學
  • 地方
  • 自然
  • 植物
  • 成長
  • 生態
  • 靜謐
  • 詩意
  • 童年
  • 觀察
  • 綠色
  • 生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90後新銳作傢周愷長篇著作,著名作傢蘇童、葉兆言、於堅、韓東鼎力推薦,原《天南》主編歐寜撰序。

★一個晚清傢族,一齣袍哥傳奇,一場曆史風暴,一麯時代挽歌 。在“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作者以小說傢的筆法再現瞭曆史煙雲下的眾生相。

★本書以密碼似的樂山方言 寫就,充滿袍哥暗語、江湖歌謠、民間儀式;細節飽滿,敘事如夢似幻。

★這是一部職人之作。作者精研傢鄉的方誌、族牒、掌故等,立體式地復活瞭晚清四川民眾的生活場景。

★書中之眾生,平凡如苔草,活得卑微,卻執念而行。

【內容簡介】

曆史如風, 眾生如苔, 聽江水拍岸, 見人間無常。

本書作者周愷披閱群書,跋涉山川,以大悲憫之心,為當代人講述瞭一段消失在曆史煙雲中的傢族故事。

話說晚清年間的四川嘉定(樂山),富商李普福傢財萬貫,妻妾六房,卻無一子嗣承續香火,正巧碰見一戶桑農生瞭對雙胞胎,便抱養瞭其中一個,取名李世景,而另一個孩子後來被取名為劉太清,從此兩兄弟際遇懸殊。

小說以兩兄弟的不同命運為綫索,再現瞭蜀中百年前的地方風情和民間野趣。茶館、染坊、飯鋪、酒肆、青樓……市井之氣,噴湧而齣;袍哥、山匪、買辦、縴夫……江湖之上,人來人往。閱讀此書,如閑坐茶館,聽人擺龍門陣,韆頭萬緒,真假莫辨。

著者簡介

周愷

1990 年生於四川樂山。2012年在《天南》發錶小說處女作《陰陽人甲乙捲》,2013年獲香港第五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奬。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首先要感谢楚尘2006年邀请我为王笛的著作《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设计封面,阅读此书开启了我对四川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兴趣。2010年访问美国时,我认识了当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读博士后的马钊,他和王笛曾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  

評分

評分

周恺是同乡。作为一个乐山写字的人,我一直认为乐山的言说传承是比较失败的:文字基本倾于抒情及传统,一些小怡情,一些小格调,固守自嬉。读周恺,语言的功力必在众多乐山写作之上,厚重的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与历史的沉重契合;结构上有打破传统模式的想法,但不够彻底,传...  

評分

周恺是同乡。作为一个乐山写字的人,我一直认为乐山的言说传承是比较失败的:文字基本倾于抒情及传统,一些小怡情,一些小格调,固守自嬉。读周恺,语言的功力必在众多乐山写作之上,厚重的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与历史的沉重契合;结构上有打破传统模式的想法,但不够彻底,传...  

評分

首先要感谢楚尘2006年邀请我为王笛的著作《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设计封面,阅读此书开启了我对四川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兴趣。2010年访问美国时,我认识了当时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读博士后的马钊,他和王笛曾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兩天和梁老師聊得最多的就是這本書—— 《苔》,作者是一位樂山籍的90後作傢周愷。 但看序章,便覺吸引,那種李劼人,沙汀,艾蕪以降久而未見的敘事風格。 短句如短兵,酣暢淋灕;樂山本土詞彙運用嫺熟,而不作態。 凡舉「行勢」、「諞嘴」、「撻謔」、「趖」這一類方言詞,用字準確。從我這個學語言文字的人看來,作者真是足夠專業瞭。 另,小說視點的選擇,情節的展開方式——打個比方——全是「近景魔術」,野心大得很。你仿佛知道他要幹什麼,但看下去全然不是,你也知道他背後全是技巧,但看進去全然顧不得琢磨技巧。 真心高興見到本土齣瞭這麼一位纔俊,期待能夠和他見上一麵。

评分

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已經很少有青年作傢如此寫作瞭,不宣泄情感,不執著於一些廉價的意識,不再浮光掠影地寫作,而是返迴曆史的深處,探討一個文明體轉型之痛,那些曾經鮮活而渺小的生命如何在曆史中化為塵埃。

评分

寫清末袍哥紛爭和地方反清革命的長篇小說,尤其是四川樂山地區袍哥、山匪、革命派幾方的爭鬥閤流,十分精彩,還有幾個人物,李普福,劉基業等,寫得很鮮活,留下很深印象。

评分

一年來的最佳閱讀體驗

评分

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已經很少有青年作傢如此寫作瞭,不宣泄情感,不執著於一些廉價的意識,不再浮光掠影地寫作,而是返迴曆史的深處,探討一個文明體轉型之痛,那些曾經鮮活而渺小的生命如何在曆史中化為塵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