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长篇著作,著名作家苏童、叶兆言、于坚、韩东鼎力推荐,原《天南》主编欧宁撰序。
★一个晚清家族,一出袍哥传奇,一场历史风暴,一曲时代挽歌 。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者以小说家的笔法再现了历史烟云下的众生相。
★本书以密码似的乐山方言 写就,充满袍哥暗语、江湖歌谣、民间仪式;细节饱满,叙事如梦似幻。
★这是一部职人之作。作者精研家乡的方志、族牒、掌故等,立体式地复活了晚清四川民众的生活场景。
★书中之众生,平凡如苔草,活得卑微,却执念而行。
【内容简介】
历史如风, 众生如苔, 听江水拍岸, 见人间无常。
本书作者周恺披阅群书,跋涉山川,以大悲悯之心,为当代人讲述了一段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家族故事。
话说晚清年间的四川嘉定(乐山),富商李普福家财万贯,妻妾六房,却无一子嗣承续香火,正巧碰见一户桑农生了对双胞胎,便抱养了其中一个,取名李世景,而另一个孩子后来被取名为刘太清,从此两兄弟际遇悬殊。
小说以两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再现了蜀中百年前的地方风情和民间野趣。茶馆、染坊、饭铺、酒肆、青楼……市井之气,喷涌而出;袍哥、山匪、买办、纤夫……江湖之上,人来人往。阅读此书,如闲坐茶馆,听人摆龙门阵,千头万绪,真假莫辨。
周恺
1990 年生于四川乐山。2012年在《天南》发表小说处女作《阴阳人甲乙卷》,2013年获香港第五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
发表于2019年9月4日《文学报》 作者:周恺 用电脑写作,有个好处,可以精准地记录何时创建的文件,《苔》是2017年3月14日的晚上九点开始写的,这是唯一可以确定的,至于为什么写这部小说以及那前后发生了什么,都已经不确切了。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是受到那前后读到的有关历史...
评分四川90后作家周恺,以一部38万余字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苔》成为巴金文学院院长赵智口中“最大的惊喜”。专家和学者们不约而同注意到周恺的作品《苔》与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共通处,从题材到风格,建立起李劼人到周恺的文学脉络,其构建地方风俗史的严谨、扎实,完全可以比肩...
评分对小说《苔》的出现感到惊喜。 惊喜之一:文字扎实,史料详实; 惊喜之二:结构讲究,有意识地尝试并突破; 惊喜之三:方言,四川乐山方言写作。 01. 只看文本,猜不出《苔》的作者年龄。作为一个九零后,他的文笔没有年龄感,功力十分扎实,可以见出不仅有天赋,更有训练有素...
评分作者功力在,这么长的篇幅,这样长的故事,讲得严严实实毫不漫诞(这个词是我看完后自己造出来的,或者在哪里看到过,不记得了)。长篇幅里的小人物反而令人记得深,比如幺姨太,比如九岁红,短短几篇就把九岁红一辈子的事都写到头了,唏嘘。 这本书看得我好累,这样长又是这样的纸质和装帧,一边看一边翻页,右手一直把住没看的部分,把得手腕痛手指酸。哎,总算是看完了。
评分一年来的最佳阅读体验
评分小说一开篇,作者就将自己推到了危险的境地:他采用了惯常的戏剧冲突,一对兄弟,一个被抱到大户人家,一个留在桑农父母身边,读者必然一眼就能望到结局;他引出了数十号人物,抛出了十余条线索,一旦有败笔,小说必然会陷入死路。作者就是在这种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编织故事,读者也在这种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看着人物的聚散离合,看着线索的交织与并列,直到小说行将收笔前一刻,主要线索与主要人物仍是悬置的,高潮终于到来了,作者所有的野心也藏在其间,用你早已预料到的结局给你致命一击。读完小说后的很多天里,你仍会觉得,小说里的诸多人物仍游荡在百年后的今天。
评分感觉挺一般般,不明白为什么那么高分?故事和叙述都类似很多影视剧,宣传说像《繁花》,何曾有它的万分之一?
评分《苔》的文字里游荡着一股晚清蜀地的生猛气息。故事桥段乍看之下颇显传统,讲述一对亲兄弟的迥异人生——但这实则是作者貌似乖巧的叛逆,读到后来你会发现一直贴近李家的叙事视角猛然拉开距离,窜升到低空,戏台变得宽广,一时间,商贾、流民、袍哥、山匪......各色庞杂人物串演其中,人物之间有的羁绊深远,有的又毫无瓜葛。故事进展到三分之二时,税相臣这个真正主角才姗姗来迟。李式福记丝号在乱世里飘摇,教人心惊胆战又无可奈何,时代大变局之下,众生如苔,都被裹挟在滚滚洪流中,人物与故事渐渐都被推到了高潮,忽然“轰”地一声爆炸,血肉横飞,然后一切又慢慢地平静下来。最后,李式家族塌了,岷江河还在流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