灕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灕江兩岸的流年碎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淩世君 著
出品人:
頁數:4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9-3
價格:58.00
裝幀:特裝
isbn號碼:9787559815835
叢書系列:桂林曆史文化叢談
圖書標籤:
  • 老照片
  • 桂林
  • 灕江
  • 未知
  • 文化散文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0.攝影
  • 灕江
  • 桂林
  • 旅行文學
  • 散文
  • 迴憶錄
  • 風光攝影
  • 中國文化
  • 遊記
  • 地方誌
  • 自然風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桂林幸有山為座標,我們可以通過老照片去對應方位,還原已經消逝的舊時空。可是,老照片隻給瞭我們空間感,卻無法敘述隱藏在舊時空中的老故事。比如,世人熟悉“桂林山水甲天下”,卻不知 “桂林的木屋尤其為天下第一”。桂林旅遊之發達,旅行雜誌,早有辦刊。桂林的漁船、浮橋、十字街、臘味店……該書作者淩世君,多年潛心於對桂林老照片後麵故事的調查、鈎沉,又用充滿詩意美感的文筆將這些故事展現開來,使老照片變得充實有趣而鮮活。時間成全故事,200餘張老照片,還原瞭一座城市的舊時風貌。

著者簡介

淩世君,女,畢業於廣西大學中文係,社科係列副研究員,桂林市作傢協會會員。多年來潛心研究桂林曆史文化,參與編寫《桂林文化大事記》《桂林抗戰文藝辭典》《桂林曆史文化名城》等書。2010年7月,策劃舉辦瞭《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記憶》展覽,並組織編寫、齣版瞭同名圖書,社會反響熱烈。

圖書目錄

山水城池
城市記憶中的泥灣街 / 2“東渡春瀾”的背影 / 6大學士牌坊 / 16清水池塘處處春 / 22
桃花江上南門橋 / 26 民國紙幣上的桂林城 / 30 穿山橋的前世今生 / 36 風光瞭近韆年的八角塘 / 40 1944 年的十字街 / 43 小十字街的迴憶 / 46 疊彩山下的定粵寺大雄寶殿 / 49 灕江西岸的流年碎影 / 52 遙望上關 / 57 繁華落盡雁山園 / 61 西林公園今何在 / 65 滿溪流水半溪花 / 69 桂林《十六尊者像》的誕生之地/ 75 北門在哪裏 / 79 虞山,桂林曆史上的聖山 / 85 一株見過黃庭堅的大榕樹 / 90 三名閤一景風閣 / 94 花神的祠堂 / 98 訾洲紅葉桂林鞦 / 102
百姓滋味
傳承韆年的鸕鶿捕魚 / 108 站在街頭賣石灰 / 113 睡在門前颱階上的孩子 / 117 1942 年的桂林臘味店 / 121 中正橋上的人們 / 125 桃花江上水車忙 / 129 1935 年桂林的船傢 / 133 ……
碎影流年
灕江上的紅帆船 / 158
1933 年的桂林是不是下瞭一場大雪 / 162
美國“徐霞客”眼裏的老桂林 / 166 獨秀峰下著名的“鐵房子” / 170 追尋獨秀峰遠去的曆史記憶 / 174 那些年,桂林城的木炭汽車 / 178 20 世紀 40 年代桂林就有兩條公交綫路瞭 / 182
民國的《桂林導遊》怎樣介紹 桂林 / 186
民國時期的桂林導遊書誕生記/ 191 民國《旅行雜誌》如何寫桂林/ 195 那些紛至遝來的旅行團 / 199 一張老照片和兩度興安遊 / 203 ……
往昔風雲
紀念封上的桂林光復日 / 262
威爾剋斯與桂林城 / 265
102 歲的傳奇飛行員 / 270
虛雲大師的桂林情緣 / 274
道安法師在桂林 / 277
為什麼你的眼裏寫滿悲愴 / 281
澳大利亞人筆下的桂林劫難/ 284
……
外篇
鏇建鏇拆,關於逍遙樓不能不說的往事 / 318
馬秉良牽頭改造大清廣西貢院 / 326
兩江四湖:水與城 / 334
天賦自然 園城桂林 / 341
附錄
訪談:通過一張張老照片重新發現桂林 / 350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長期從事檔案館工作,對桂林曆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澱,熟悉影像檔案的內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後麵,似乎有一雙觀察的眼睛,細緻解讀和考證,展現瞭這段時間裏,桂林的曆史、社會和百姓生活,既是對影像檔案的保護挖掘,也是繼承和發揚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景象和人文關懷,文字雋永,頗為打動人。

评分

作者長期從事檔案館工作,對桂林曆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澱,熟悉影像檔案的內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後麵,似乎有一雙觀察的眼睛,細緻解讀和考證,展現瞭這段時間裏,桂林的曆史、社會和百姓生活,既是對影像檔案的保護挖掘,也是繼承和發揚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景象和人文關懷,文字雋永,頗為打動人。

评分

作者長期從事檔案館工作,對桂林曆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澱,熟悉影像檔案的內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後麵,似乎有一雙觀察的眼睛,細緻解讀和考證,展現瞭這段時間裏,桂林的曆史、社會和百姓生活,既是對影像檔案的保護挖掘,也是繼承和發揚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景象和人文關懷,文字雋永,頗為打動人。

评分

作者長期從事檔案館工作,對桂林曆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澱,熟悉影像檔案的內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後麵,似乎有一雙觀察的眼睛,細緻解讀和考證,展現瞭這段時間裏,桂林的曆史、社會和百姓生活,既是對影像檔案的保護挖掘,也是繼承和發揚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景象和人文關懷,文字雋永,頗為打動人。

评分

作者長期從事檔案館工作,對桂林曆史文化有一定的積澱,熟悉影像檔案的內容和背景。每一幅老照片後麵,似乎有一雙觀察的眼睛,細緻解讀和考證,展現瞭這段時間裏,桂林的曆史、社會和百姓生活,既是對影像檔案的保護挖掘,也是繼承和發揚桂林地方文化;其次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現有血有肉的社會景象和人文關懷,文字雋永,頗為打動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