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罗万象

我包罗万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英] 埃德·扬
出品人:后浪
页数:352
译者:郑李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6292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科普
  • 微生物
  • 生物学
  • 生物
  • 生命记录
  • 博物
  • 自然写作
  • 后浪
  • 包罗万象
  • 知识拓展
  • 思维成长
  • 人生智慧
  • 自我提升
  • 广博视野
  • 哲学思考
  • 生活感悟
  • 认知升级
  • 探索未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纪录

令马克·扎克伯格与比尔·盖茨读到爱不释手的自然新史

关于人类与微生物的矛盾冲突、共生合作与多边联盟

《纽约时报》2016年备受关注的100本图书之一

◎ 编辑推荐

我不是『我』,『我』从未独自存在

☆费氏弧菌令夏威夷礁坪中的短尾乌贼闪烁微光,可是移除细菌后的短尾乌贼纵然能继续生存,却无法走向完整的成熟——微生物如何影响了动物的发育?

☆沃尔巴克氏体会采用“厌男”手段把雄性黄蜂个体赶尽杀绝,转身又会保护苍蝇、蚊子免受病毒侵扰——微生物究竟是宿主的朋友,还是敌人?

☆幽门螺杆菌的退场意味着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减少,可它们的消失又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和食管癌患者的增加——微生物带来的好处、坏处,哪个更重要?

◎ 内容简介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 名人推荐

太有意思了……埃德·扬接连抛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微生物学洞见。《我包罗万象》展现了科学报道所能达到的绝佳水准。

——比尔·盖茨

远超惊奇。这本妙书不仅会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还会改变你对自己的认识。

——海伦·麦克唐纳,《海伦的苍鹰》(H is for Hawk)作者

埃德·扬把微生物对万物生命运作的影响写得扣人心弦。《我包罗万象》将改变你对自己与其他所有事物的认知。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

正如其他所有伟大的科普作品所能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我包罗万象》也不例外。你会变得突然不认识眼前的这个世界,重新开始认知周围的一切。埃德·扬通过生动的故事与精湛的解释,为你赋予“包罗万象”的观察之眼。

——卡尔·齐默,《演化的故事》作者

◎ 媒体推荐

埃德·扬是很有天赋的科学作者。《我包罗万象》作为他的第一部图书作品,以清晰的论述、雄健的笔力和诙谐的笔调,涵盖了微观世界的绝大部分领域。他以极具感染力的热情传递出了他对微生物所持有的热情。

——《纽约时报·书评》

他神奇地把浓厚的人文关怀填充进科学细节之间。妙趣不断。

——《华尔街日报》

一本令人愉悦的趣书……他不仅讲述了关于微生物组的各种故事,还向读者们介绍了众多正在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家。这些前沿传递出了揭开自然新奥秘的第一手兴奋与激动,也生动展现了本就遍布起伏的科研历程。

——《科学》

作者简介

埃德·扬是《大西洋月刊》的科学记者,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工作。他的作品还常见于《美国国家地理》《纽约客》《连线》《自然》《新科学家》和《科学美国人》等众多科学媒体。他因出色的生物医学报道和生命科学传播工作,于2016年分别荣获迈克尔·E. 德贝基新闻奖(Michael E. DeBakey Journalism Award)和拜伦·H. 瓦克斯曼奖(Byron H. Waksman Award),他曾经的博客“并不复杂的科学”(Not Exactly Rocket Science)曾于2010年荣获美国国家研究院凯克科学传播奖(National Academies Keck Science Communication Award)。埃德曾经在TED发表关于控制意识的寄生虫的演讲,目前已获得150多万的观看量。

译者郑李,笔名李子,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者、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目前在佐治亚理工大学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

目录信息

序 言动物园之旅
生命的岛屿
显微镜之眼
身体修筑师
条款与条件
疾病与健康
漫长华尔兹
互助保成功
E大调快板
微生物菜单
明日的世界
注 释
致 谢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译 后 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告一段落了 最终章作者引导我们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到门外微生物的未来。 微生物没有好坏之分,就像药物和毒药只是剂量的差别,只要用好了就能帮助我们拥有更多的能力。 微生物的前景是巨大的,这些看不见的小东西,是我们身体的万象,这是在我们身体外部,让我们与...

评分

一本指出“细菌病毒不是敌人”的书。读完后会震撼于生物间的彼此联结——我对联结性有点认知,但读完还是被震到了。有个例证特别有意思:母乳与细菌。 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容易被感染,人们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小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时间发育,而事实上,是新生儿的身体利用了一种特殊...  

评分

“自2006年以来,另一种真菌已经横扫北美洲的蝙蝠种群:它会导致一种致命的白鼻综合征(white nose syndrome),在蝙蝠洞内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尸体” 01 — 关于微生物的科普书。每个人随身携带的微生物大约有39万亿个,种类繁多,因此说每个人都“包罗万象”,这就是书名的由...  

评分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一个后遗症是,吃橙子的时候,脑子里在想:“我的肠道仅靠自身能吸收橙子里所有的营养成分吗?我是否需要肠道微生物的帮忙?” 提到细菌等微生物,人们常常立刻将它们与疾病划等号,唯恐避之不及。我们不太容易记起,微生物曾一笔一画地雕刻这颗蓝色星球的样貌;也...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内容的简介我还是单开一篇日记,这里就只说说对出版物的看法: 这本精装的实体书一共340页左右,从230页左右往后,就都是注释和参考文献啥的,相当于有1/3的内容其实对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如果是学术论文,要求严谨性没问题,但作为科普性读物,为啥要把这些内容也印出来呢?大部分读者其实都不会看,但页数增加了,价格也就增加了,抬高了科普的门槛,让实体书的生存处境更不利。把这些内容挂到网页上,真想看的自会去查找,有啥不行的么? 这里面出版界有啥苦衷么?

评分

不打星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能回忆起那株细菌在培养基上被发现时的喜悦。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能回忆起在显微镜下看到菌株的那种“哇塞”的感觉。 时至今日,我依然能记起撰写那篇关于微生物的论文时自己的煎熬以及那种写完之后的满足与完成感。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叫“我包罗万象”,曾经见识过的是大自然中微生物的瑰丽与璀璨,多样与精彩。 一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科普杰作,那壮美的自然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而绘制画卷的,正是那些与当年在镜子中看到的小球球差不多的小生灵们。

评分

并不有趣的故事书,并不深刻的科普读物。

评分

1、总体:非常好看,很有可读性的一本自然科学读物。封面设计得太好了,差点以为是小说而错过,自然科学封面做成这样,厉害!2、通过移植他人的大便,放进艰难梭菌患者肠道,来改善微生物,达到治疗的效果,太精彩了!冷冻大便胶囊太可爱了吧!3、谈到了微生物鸡尾酒疗法,也谈到其复杂性,前几天果壳网的一篇文章讲的正好是一个囊性纤维化患者女孩被微生物鸡尾酒疗法治愈。4、一些熟悉和有耳闻的生物的特性,其实是与微生物合作的结果。5、谈到了母乳和顺产对婴儿的好处,从微生物角度,也是个思路。6、可能微生物才是地球的老大。7、我在看这本,家属在看血疫,于是最近在对待微生物的态度上进行了鸡同鸭讲的对话。

评分

不打星了。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能回忆起那株细菌在培养基上被发现时的喜悦。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能回忆起在显微镜下看到菌株的那种“哇塞”的感觉。 时至今日,我依然能记起撰写那篇关于微生物的论文时自己的煎熬以及那种写完之后的满足与完成感。 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叫“我包罗万象”,曾经见识过的是大自然中微生物的瑰丽与璀璨,多样与精彩。 一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科普杰作,那壮美的自然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而绘制画卷的,正是那些与当年在镜子中看到的小球球差不多的小生灵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