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2

春秋大义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熊逸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512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4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77015
丛书系列:春秋大义
图书标签:
  • 熊逸
  • 历史
  • 经学
  • 春秋大义
  • 国学
  • 春秋
  • 政治
  • 文化
  • 春秋史学
  • 儒家思想
  • 历史哲学
  • 古代政治
  • 正义观念
  • 礼制文化
  • 经典解读
  • 时代反思
  • 治国智慧
  • 历史正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力求从春秋的二百多年中的第一年隐公元年入手,配合《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后世学者对《春秋》的形形色色的解读中,阐释圣人的微言大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圣人的本意?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春秋大义”?历代的解读都是与解读者的立场、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可以说,这部以隐公元年为评述对象而阐发的“春秋大义”,是一部见微知著的中国思想史。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自序/001
第一卷 隐公元年春/001
第一章 《春秋》第一义/003
一 始隐问题/005
l.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005
2.《公羊传》的朴素解释与《论衡》的简单算术/008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01l
4.“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013
5.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015
6.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017
7.效法天数: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许才是正解,019
8.另外的一种可能:从“二王并立”时代说起,025
9.经典的读法/026
二 元年:字浅义深/027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027
2.元年大义/030
3.三种正确:事实、义理与政治/035
4.“元”之解:求义理.先求训诂——何休的大义与苏洵的诡辩/037
5何休的反对派——纪年的金文证据/041
第二章 春王正月/045
一 孔子特笔与公羊大义/046
1.王者孰谓/046
2.断句疑题:“春,王,正月”与“春,王正月”/050
3.行夏之时:假天时以立义/057
二 公羊三统论/062
l.大一统:并非“大统一”/062
2.夏之忠,殷之质,周之文:天人合一的历史循环论/066
3.通三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071
4.春秋大义之名,何休大义之实:三科九旨/076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076
(2)三科九旨之二: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079
(3)三科九旨之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095
5.存三统/099
6.三统和三正的义理与史实/105
(i)从五德终始到i统循环/105
(2)对《春秋》历法的考订/109
三 “公即位”的缺书/115
l.公羊经解/115
(1)《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115
(2)有关继承法的春秋大义:立逋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118
(3)光武诏书:对公羊经术的一次实际应用/121
(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制度渊源与学术质疑/123
2.毂梁经解/127
(1)《毂梁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127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130
3.左氏经解/133
(1)无经之传,先经以始事/133
(2)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135
(3)释“元妃”/142
(4)继室与媵妾:媵妾婚的风俗与制度考辨/144
4.嫡长子继承制/163
(1)一继一及,非鲁之常/163
(2)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对“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实际应用/164
(3)从亲亲到尊尊,从小社会到大社会/167
5.释“声子”/171
(1)谥法歧说/17l
(2)谥法与禁忌/181
(3)谥号的合礼与非礼/183
6.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日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186
7.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193
8.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200
(1)何休与郑玄的论战/200
(2)周公摄政与称王之辩/203
(3)达例与特笔/210
9.五等爵/212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212
(2)王爵与周班:是爵位等级还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1218
第三章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28
一 附庸解/228
二 邾与邾娄/230
三 盟于蔑地点书写上的微言大义/233
四 会、及、暨/238
五 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242
l.文字传抄的讹误/242
2.名与字/244
六 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255
七 《毅粱》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57
1.称谓之辨/257
2.日期之辨/259
八 《左传》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61
1.名、字之辨/261
2.释“未王命,故不书爵”/263
九 会盟·歃血·信誉/265
1.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265
2.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275
3.对盟约有效性的保障/280
4.利他和利己/284
5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288
第四章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291
一 《春秋》之“不书”/291
二 费与费有别/293
三 费伯·费序父/296
第二卷 隐公元年夏/299
第一章 《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301
一 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306
二 “寤生”旧解/333
三 制地·政治命题之恃德与恃险/343
四 京邑/350
五 锚定效应/353
六 京城太叔·对两首《叔于田》的辨析/35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有人说经学史就是一部阐释史,还有人譬如本书的作者甚至直接指出经学史根本是一部误读史,但为什么经学史会成为一部误读史呢?经学史成为一部“误读史”有它方法、立场上的根源。 经学的目的是想在古代经典中读出孔子的微言大义,并作为国家的治理法则。这种目的看似是想发掘孔...  

评分

经学辅导教材,有经无史,螺蛳壳里做道场。说来可怜,二千年来真真是白忙活一场,最终结局也是如此不堪。感谢作者的辛苦,免得明白人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往往是看清别人容易,看自己难,大道理到自己头上就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好奇的是,哪来的那些自信?想想,可能就是...  

评分

评分

看第一本的时候有惊喜感,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看完了。第二本足足看了好几个月,许多地方很快的翻了过去,没有什么大多深刻印象。 我想,第二本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分纠缠释义中一些技术性的东东,从而没有什么大局上的把握。很多地方在历史哲学、伦理甚至政治层面可以有更深的发...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追随熊大师~~~

评分

牛人的牛书第二本。

评分

考据,漫山遍野的考据。没有小学底子就想读经果然是不靠谱的事。别以为下笔不跳脱不放荡我就认不出好熊的狐狸尾巴了。

评分

看不下去了…

评分

本书五十万字,写了春秋开头隐公元年的半年,原文文字不超过一百五,本书的内容是春秋的微言大义和各家解读,熊逸饶有兴味的以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介绍了各家各派的各种解读,分析每一种的有理之处和疏漏之处,他用这种非常费力的方式告诉我们所谓经典的指导力量实际上是有意或无意误读后的结果,我们奉为圭臬的东西与原意相去甚远,而且即便原意现今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出现也不会成为主流思想了,而且,而且,我更加深刻的相信,如果你读书是为了锤炼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的话,大多数学问都是不用做的,呸,岂让书卷误此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