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001
第一卷 隐公元年春/001
第一章 《春秋》第一义/003
一 始隐问题/005
l.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005
2.《公羊传》的朴素解释与《论衡》的简单算术/008
3“尊王攘夷”和“借古喻今”:宋学主流/01l
4.“惠公二年,平王东迁”:弥合经义的新版史料/013
5.始隐新义:《春秋》不始于隐公/015
6.以古史为时政作解:始隐而意在三桓/017
7.效法天数:最“不合理”的答案也许才是正解,019
8.另外的一种可能:从“二王并立”时代说起,025
9.经典的读法/026
二 元年:字浅义深/027
1.诸侯之法与王者之义/027
2.元年大义/030
3.三种正确:事实、义理与政治/035
4.“元”之解:求义理.先求训诂——何休的大义与苏洵的诡辩/037
5何休的反对派——纪年的金文证据/041
第二章 春王正月/045
一 孔子特笔与公羊大义/046
1.王者孰谓/046
2.断句疑题:“春,王,正月”与“春,王正月”/050
3.行夏之时:假天时以立义/057
二 公羊三统论/062
l.大一统:并非“大统一”/062
2.夏之忠,殷之质,周之文:天人合一的历史循环论/066
3.通三统:明受之于天,不受之于人/071
4.春秋大义之名,何休大义之实:三科九旨/076
(1)三科九旨之一: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076
(2)三科九旨之二: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079
(3)三科九旨之三: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095
5.存三统/099
6.三统和三正的义理与史实/105
(i)从五德终始到i统循环/105
(2)对《春秋》历法的考订/109
三 “公即位”的缺书/115
l.公羊经解/115
(1)《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115
(2)有关继承法的春秋大义:立逋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子以母贵,母以子贵/118
(3)光武诏书:对公羊经术的一次实际应用/121
(4)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制度渊源与学术质疑/123
2.毂梁经解/127
(1)《毂梁传·隐公元年》“春王正月”解/127
(2)对《春秋·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的义理之争与考据之争/130
3.左氏经解/133
(1)无经之传,先经以始事/133
(2)释“孟子”,略谈春秋时期的女性称谓/135
(3)释“元妃”/142
(4)继室与媵妾:媵妾婚的风俗与制度考辨/144
4.嫡长子继承制/163
(1)一继一及,非鲁之常/163
(2)汉景帝的继承人问题:对“殷道亲亲,周道尊尊”的实际应用/164
(3)从亲亲到尊尊,从小社会到大社会/167
5.释“声子”/171
(1)谥法歧说/17l
(2)谥法与禁忌/181
(3)谥号的合礼与非礼/183
6.释“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日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186
7.释“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193
8.释“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200
(1)何休与郑玄的论战/200
(2)周公摄政与称王之辩/203
(3)达例与特笔/210
9.五等爵/212
(1)五等爵之辩:是等级系统还是分类系统/212
(2)王爵与周班:是爵位等级还是被授予爵位的次序,1218
第三章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28
一 附庸解/228
二 邾与邾娄/230
三 盟于蔑地点书写上的微言大义/233
四 会、及、暨/238
五 邾仪父:称名与称字的微言大义/242
l.文字传抄的讹误/242
2.名与字/244
六 地期与时间.小信与大信/255
七 《毅粱》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57
1.称谓之辨/257
2.日期之辨/259
八 《左传》经解: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261
1.名、字之辨/261
2.释“未王命,故不书爵”/263
九 会盟·歃血·信誉/265
1.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265
2.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275
3.对盟约有效性的保障/280
4.利他和利己/284
5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288
第四章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291
一 《春秋》之“不书”/291
二 费与费有别/293
三 费伯·费序父/296
第二卷 隐公元年夏/299
第一章 《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301
一 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306
二 “寤生”旧解/333
三 制地·政治命题之恃德与恃险/343
四 京邑/350
五 锚定效应/353
六 京城太叔·对两首《叔于田》的辨析/356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