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请允许我再谈一种对待文学的方法-这是最简单,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果你讨厌一本书,你仍然可以获得艺术的享受,方法是想象其他看待事物或表达事物的方法,比你所讨厌的作者使用的更好的方法。在你读一本得奖的二流作品而顿足叫号时,书中一些平庸、虚假、庸俗-还记得这个词...
评分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用100页的篇幅去细细分析了他喜爱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成为这本小书最大的亮点。文中纳博科夫从细节入手,试图通过一个又一个场景,一个又一个细节,去证明《安娜·卡列尼娜》的伟大之处。 奥勃朗斯基一家 《安娜·卡列尼娜》以奥勃朗斯基一...
评分只是大致读了一遍,没有细细的读。果戈里部分是跳过的,读了一点没有太看懂也不理解,孤陋寡闻的我对这个作家之前是没有听过的,打算以后读过他的作品之后再来读纳博科夫对于他的分析。关于俄罗斯文学我只读了《罪与罚》和《复活》以及契诃夫的一些短篇,了解不多,但是很感兴...
评分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评: “缺乏品味,处理人物方式单调,个个都有前弗洛伊德情结,沉溺于描写人类尊严所承受的种种悲剧不幸。我本人不喜欢这种让他的人物‘在罪恶中走向耶稣’的耍宝写法,而另一位俄国作家伊万•布宁对此有更直率的评价:‘张口闭口都是耶稣。’” “很遗...
评分有没有台版的书啊?大陆的阉割太多。比如那个《固执己见》,应该译《坚持己见》,且译误太多,是有意无意的,大家都懂。豆瓣上讨论的帖子似乎都被删了。 又如惠特曼的散文集,里面独缺《民主的远景》这篇文章。大陆能不能不要脸如此程度!
再一次被Nabokov囧到
评分再一次被Nabokov囧到
评分再一次被Nabokov囧到
评分再一次被Nabokov囧到
评分再一次被Nabokov囧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