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一年秋,張愛玲先訪台灣,再到香港,這是張愛玲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訪台灣。一九六三年三月,張愛玲將此行的見聞寫成一篇英文遊記〈A Return To The Frontier〉,發表于美國雜誌《The Reporter》。二○○七年,張愛玲作品的版權繼承人宋以朗重新整理家中的張愛玲資料,沒想到卻找出三十四頁張愛玲從未發表過的〈重訪邊城〉中文手稿,經過比對,發現它並不是〈A Return To The Frontier〉的中譯本,而是張愛玲在上世紀八○年代以中文重新寫作的新版本。
台灣與香港,在張愛玲眼中皆屬邊城,透過張愛玲靈巧煥彩的文字,我們得以一窺舊時台灣的面貌,也略嘗張愛玲對香港的淡淡鄉愁之情。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年出生於上海。張愛玲在二十歲時即以一系列小說震撼文壇,她的主要作品多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背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陳曠男怨女,演義著墮落與繁華。
張愛玲晚年獨居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了她的神秘感。1995年9月她逝世於洛杉磯家中,享年七十四歲,而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上,結束了她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如果不是对台湾有兴趣,那么《重访边城》头三十四页几可忽略。台湾是一个不新鲜只奇怪的意外,“重”字无法囊括。在六十年代,A Return To The Frontier 还能强调松山机场的国语发声带来的故国感,到八十年代的《重访边城》,已经遗忘了这点,只记得花莲车上的闽南语和让大陆人...
评分宋以朗先生将张爱玲的遗稿出版了,我觉得张爱玲不是卡夫卡。卡夫卡的遗稿可以另这个世界疯狂地爱上卡夫卡遗稿,但张爱玲的遗稿我却始终觉得没有这样的魅力。 《小团圆》的零散在《重返边城》一样存在,总的来说,《重返边城》不算是一本书,而更像是,一本混乱的杂稿。 还是从...
评分虽说以“重访边城”为题,可真正涉及这一部分内容却是在书的倒数第二部分,所占篇幅很小。前面大都说的是对一些作家,文学作品的介绍或评价,中间还附有几张家庭照。可真正让我走近张爱玲的却是后边那小小的一部分。 边城指的是台湾和香港,十年之后张爱玲再度回到了那里。令我...
评分张爱玲曾经在散文《中国的日夜》中写道:“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阳底下……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即使忧愁沉淀下去也是中国的泥沙。总之,到底是中国。”对于中国,尤其是上海,张爱玲终其一生,都怀着种深切的爱,这种爱,不是欣赏,而...
评分很喜歡《鬱金香》,張愛玲寫舊家族最好看
评分英文版和中文版最后部分不一样,英文版写不出“红花布”。附带的《郁金香》真是好看。
评分我喜欢的风格
评分祖师奶奶失水准~
评分此边城里 没有翠翠姑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