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虽然也借助“菊”这一物象,其实是陶渊明某种心境之外化,是“意”,但这种心境(我们后来可以看出是“悠然”),在未见南山之前,恐怕多少是无明且不确定的。[143](因此苏轼也说“初不用意”),并且被局限于有限的主体感...
评分读完陶渊明集,印象最深刻的是诗人笔下的酒。诗人与酒,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歌似乎与酒解下不解之缘,然而同样的酒,在诗人笔下,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叹。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出作者对人生苦短的感叹,然而...
评分陶渊明的诗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陶渊明本人也只是被士大夫们视为一个会写些诗的农民,直到昭明太子编纂文选时才发现陶诗的韵味。作为“天下第一隐士”,陶渊明“归去来兮”的隐逸决定将自己从混乱的世事中剥离出来,真正成为了自己。后世所受陶影响非常大,李太...
评分11.29【读书】《陶渊明集》 该书收集了陶渊明所有的诗文。原来只从语文课本上知道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还有悠然见南山几首诗。读过全集,眼界全开。有李白的潇洒和豪气,但对社会看得更透,更能转身;有屈原的高洁和才情,但更洒脱,更放得下。真是高人也。 1、爱喝酒。性嗜酒...
评分当李白表抒胸臆“何日到彭泽,狂歌陶令前”的时候,当白居易怅然吟诵“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的时候,当朱熹染翰写就“认得渊明千古意,南山经雨更苍然”的时候,当龚自珍摅舒洞见“莫言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的时候,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其实已不唯是中国古...
大概因为诗比较熟悉,所以看到后面的文很惊艳。
评分大概因为诗比较熟悉,所以看到后面的文很惊艳。
评分我们要积极避世!
评分大概因为诗比较熟悉,所以看到后面的文很惊艳。
评分大概因为诗比较熟悉,所以看到后面的文很惊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