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

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建築工業
作者:李引擎//王清勤//張靖岩
出品人:
頁數:252
译者:
出版時間:2008-8
價格:32.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11210148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防災減災
  • 應急管理
  • 風險評估
  • 安全技術
  • 災害應對
  • 應急救援
  • 減災措施
  • 公共安全
  • 危機管理
  • 應急預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采用較為通俗的語言,係統闡述瞭地震、火災、地質災害、風災、洪災和生物災害的概念和我國防災減災的現狀,介紹瞭一些常用的避難、救助方法,讀者能夠通過《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汲取一些防災減災的基本應急常識,在突發事件中,正確、閤理、迅速地逃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事故所造成的損失。我國在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方麵存在的一係列問題,包括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防災減災科技人纔匱乏和科普宣教力度不夠等,嚴重製約瞭我國災害抵禦能力的提高。欲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作為防災減災總的指導思想,把防災減災納入到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環節中,而這些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提高自身素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掌握重大災害的基本防治技術,瞭解災難到來時的正確應對措施。齣於此目的,編者特編撰此書以饗讀者。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第1篇 地震篇1 瞭解地震 1.1 地震是怎麼迴事 1.2 地震淺談 1.2.1 地震術語解釋(5) 1.2.2 地震波(6) 1.2.3 地震震級與烈度(6) 1.2.4 地震序列(7) 1.3 地震的分布 1.3.1 地震斷層(9) 1.3.2 全球的地震帶分布(9) 1.3.3 中國的地震帶分布(10)2 建築地震災害 2.1 地震對建築的破壞 2.1.1 破壞性地震(13) 2.1.2 地震慣性力引起的建築破壞(14) 2.1.3 地錶破壞引起 的建築破壞(15) 2.2 建築地震災害等級劃分標準與破壞形態 2.2.1 建築地震破壞等級劃分標準(17) 2.2.2 建築地震破壞形態(17) 2.3 我國的建築地震災害 2.3.1 我國建築地震災害形勢及現狀(24) 2.3.2 我國地震災害嚴重的原因(27)3 防震減災 3.1 地震前兆和地震預報 3.1.1 地震前兆(28) 3.1.2 地震預報(33) 3.2 建造能抗震的建築 3.2.1 工抗震設防的目的及意義(35) 3.2.2 如何進行建築抗震設防(35) 3.2.3 城 市(鎮)建築抗震能力現狀與防震減災對策(36) 3.2.4 農村建築抗震能力現狀與防震減災對 策(37) 3.3 地震應急與抗震防災規劃 3.3.1 地震應急(39) 3.3.2 抗震防災規劃(41)4 科學避震與救助 4.1 防患於未然——地震發生前作什麼防備 4.1.1 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43) 4.1.2 傢庭和個人(43) 4.2 冷靜應對——地震發生時如何避震 4.2.1 避震的要點和原則(46) 4.2.2 在傢中如何避震(47) 4.2.3 在公共場所如何避 震(48) 4.3 頑強求生——遭遇特殊危險時的自救 4.3.1 被埋廢墟下的應急自救(50) 4.3.2 其他情況下的應急自救(51) 4.4 齊心協力,拯救生命——互幫互救減少傷亡 4.4.1 震後互救的原則(51) 4.4.2 救人的方法(52) 4.5 震後生活和恢復重建第2篇 火災篇1 揭開火災的秘密 1.1 火的使用與火災 1.1.1 火的利弊(55) 1.1.2 我國當前火災狀況(57) 1.1.3 火災的二次災害(59) 1.2 火災的基本知識 1.2.1 火災分類及若乾術語(60) 1.2.2 建築火災發生、發展的過程(61) 1.2.3 火災 撲救和逃生的基本原則(62) 1.3 建築火災的預防與控製 1.3.1 看看我們的房屋是否耐火(63) 1.3.2 忠誠的抗火衛士——防火塗料(66) 1.3.3 趕走煙氣殺手——建築內的防排煙(67) 1.3.4 火災場景的再現——建築火災的計算機 模擬(68)2 火災探測與聯動 2.1 如何較快發現火災 2.1.1 火災徵兆的主觀辨識(70) 2.1.2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70) 2.1.3 火災探測新技 術(74) 2.2 智能建築中的火災自動報警係統3 火場逃生與救援 3.1 科學逃生 3.1.1 火場中人員行為與心態(76) 3.1.2火 場逃生要點(77) 3.2 火場急救及外部救援 3.2.1 逃生過程中的急救(80) 3.2.2 火場救援設備(81) 3.3 一些錯誤的逃生現象4 火災撲救 4.1 火災初期的主要滅火工具——滅火器 4.1.1 常用滅火器的基本特點(84) 4.1.2 常用滅火器的使用方法(87) 4.2 固定消防滅火係統 4.2.1 消火栓係統(91) 4.2.2 水自動滅火係統(92) 4.2.3 氣體自動滅火係統(96) 4.2.4 泡沫自動滅火係統(98) 4.3 建築火災撲救舉例 4.3.1 傢庭火災自救(98) 4.3.2 建築自動滅火(99) 4.3.3 專業消防隊伍滅火(100)第3篇 地質災害篇1 走近地質災害 1.1 地殼與地質作用 1.1.1 地殼(104) 1.1.2 地質學(104) 1.1.3 地質作用(104) 1.2 地質災害的分類及其成災特點 1.3 我國地質災害的主要特點及其基本屬性 1.4 崩塌産生的條件和原因 1.4.1 基礎條件(109) 1.4.2 外部條件(109) 1.5 滑坡形態特徵和産生的條件 1.5.1 滑坡的形態特徵(110) 1.5.2 滑坡形成的階段(110) 1.5.3 滑坡産生的 條件(111) 1.6 泥石流形成條件、特徵和工程分類 1.6.1 泥石流形成的條件(113) 1.6.2 泥石流的特徵和工程分類(115) 1.7 地麵塌陷形成的條件和形態 1.8 地麵沉降形成的條件 1.9 地裂縫形成的條件2 地質災害的防治 2.1 地質災害的防治途徑與防治原則 2.1.1 地質災害的防治途徑(119) 2.1.2 地質災害的防治原則(119) 2.2 防治地質災害的基本方法 2.3 崩塌(危岩)災害的防治措施 2.3.1 崩塌常用的治理措施(121) 2.3.2 崩塌的勘察(123) 2.4 滑坡災害的防治措施 2.4.1 滑坡的預防(124) 2.4.2 滑坡的治理措施(125) 2.4.3 滑坡的勘察與監測 預報(129) 2.5 泥石流災害的防治措施 2.5.1 泥石流地區的建設(130) 2.5.2 泥石流的防治(131) 2.5.3 泥石流的勘察與 監測預報(132) 2.6 岩溶塌陷災害的防治措施 2.6.1 地錶塌陷的防治(132) 2.6.2 岩溶勘察與監測預報(133) 2.7 地麵沉降災害的防治措施與監測 2.7.1 控製人為活動對地麵沉降的促進作用(134) 2.7.2 防護措施(135) 2.7.3 地 麵沉降的監測(135) 2.8 地裂縫災害的防治措施與監測 2.8.1 控製人為因素對地裂縫的強化作用(136) 2.8.2 建築設施避災、防災措施(136) 2.8.3 監測預測措施(136)第4篇 風災篇1 風氣候與風災害 1.1 風的氣候與特性 1.1.1 大氣環流(138) 1.1.2 邊界層風(140) 1.1.3 颱風(颶風)(142) 1.1.4 龍捲風(147) 1.1.5 季風及寒潮風(149) 1.1.6 雷暴風(149) 1.1.7 我國風氣候的特點(150) 1.2 風災害的種類及特點 1.2.1 曆史上的大風災害及其破壞(151) 1.2.2 建築及構築物風災(153) 1.2.3 交通 運輸風災(154) 1.2.4 居住環境與風災(156)2 抗風減災技術 2.1 抗風減災(風工程)研究的方法 2.1.1 地麵風特性及建築物風效應實測(157) 2.1.2 風洞模型試驗(157) 2.1.3 計 算風工程(160) 2.2 城市建築及構築物的抗風減災 2.2.1 高層建築和高聳結構抗風(161) 2.2.2 大跨屋蓋結構抗風(163) 2.2.3 圍護 結構抗風(163) 2.2.4 燈架及廣告牌抗風(164) 2.3 城市風環境及風緻振動的舒適性 2.3.1 城市風環境的評估與改善(165) 2.3.2 高層建築風緻振動的舒適性(168) 2.4 村鎮民居的抗風減災 2.4.1 地形及村鎮選址(168) 2.4.2 民居抗風的基本知識(169)3 防風減災及應急反應 3.1 風災的預報及預警 3.2 政府風災應急體係 3.3 財産保險及重建 3.4 居民風災應急小常識 3.4.1 一般大風天氣應急常識(173) 3.4.2 颱風應急常識(173) 3.4.3 龍捲風和雷 暴風應急常識(174)第5篇 洪災篇1 洪水災害基本知識 1.1 洪水和洪災 1.2 洪水的形成、分類和成災的原因 1.2.1 形成洪水的主要自然因素(177) 1.2.2 形成洪水的人為因素(178) 1.2.3 洪 水的分類(179) 1.3 洪水災害 1.3.1 洪水災害的主要錶現形式(侶O) 1.3.2 洪水造成的其他災害(182) 1.4 防洪減災基本策略 1.4.1 防洪策略的發展(183) 1.4.2 防洪規劃(183) 1.4.3 防洪工程措 施(184) 1.4.4 防洪非工程措施(185)2 城鄉建築的洪災防禦技術 2.1 洪水對建築物的作用與破壞機製 2.2 建築抗洪減災技術措施概述 2.2.1 建築抗洪設計基本規定(187) 2.2.2 建築抗洪安全措施(190) 2.2.3 建築抗 洪名詞解釋(191)3 洪水災害緊急救援措施 3.1 抗洪搶險、救援組織構成 3.1.1 防汛搶險和救援的指揮機構(192) 3.1.2 抗洪搶險、救援戰鬥組織構成(193) 3.1.3 防洪搶險及救援的工具和物資(194) 3.2 搶險救援計劃 3.2.1 繪製防汛風險圖(195) 3.2.2 編製搶險圖(195) 3.2.3 編製救援安置圖,落實救 援措施(196) 3.2.4 通訊報警係統設計和落實(197) 3.2.5 建立計算機預案係統(198) 3.3 減少洪災損失的其他措施4 科學避洪與自救 4.1 洪水來臨前我們能做什麼 4.1.1 物質準備(199) 4.1.2 疏散撤離(200) 4.2 洪水爆發時如何自救 4.3 洪災期間的衛生保障 4.4 洪災期間疾病防治措施 4.4.1 洪災過後易發生哪些疾病?(204) 4.4.2 預防腸道傳染病(204) 4.4.3 預防 鼠媒、蚊媒傳染病(205) 4.4.4 預防食物中毒(206)第6篇 生物災害篇1 瞭解生物災害 1.1 生物災害就在我們身邊 1.1.1 曆史上,人類屢遭生物災害(208) 101.2 現實中,生物汙染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 裏(209) 1.2 生物災害給人類造成瞭巨大損失 1.3 常見的生物汙染種類 1.3.1 生物危害的分級(213) 1.3.2 生物汙染的種類(215)2 生物汙染的傳播途徑 2.1 經空氣傳播 2.1.1 經飛沫傳播(217) 2.1.2 經塵埃傳播(218) 2.1.3 經氣溶膠傳播(218) 2.2 經水體傳播 2.3 經食物傳播 2.4 接觸傳播 2.4.1 直接接觸傳播(220) 2.4.2 間接接觸傳播(220) 2.5 經媒介節肢動物傳播 2.5.1 經節肢動物的機械攜帶而傳播(220) 2.5.2 經吸血節肢動物傳播(220) 2.6 經土壤傳播 2.7 垂直傳播 2.8 醫源性傳播 2.9 生物實驗室傳播 2.10 生物武器傳播3 防止生物災害的對策 3.1 進行計劃免疫和預防接種 3.1.1 計劃免疫(224) 3.1.2 預防接種(224) 3.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疾病侵擾 3.3 搞好環境衛生,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 3.4 應用優化設計技術,打造健康居住環境 3.5 閤理選用生物汙染控製設備和材料 3.5.1 空氣淨化器(227) 3.5.2 空氣過濾器(228) 3.5.3 冷觸媒技術(229) 3.5.4 光觸媒技術(229) 3.5.5 臭氧消毒(230) 3.5.6 紫外綫消毒(231) 3.5.7 化學消毒(231) 3.5.8 抗菌材料(232) 3.6 杜絕生物汙染通過通風空調係統傳播 3.6.1 閤理設計通風空調係統(235) 3.6.2 定期清洗消毒空調和通風設備(237) 3.7 杜絕生物汙染通過給排水係統傳播 3.8 應對生物恐怖襲擊的救援策略4 管理體係、防治機構及生物安全實驗室 4.1 我國防治生物汙染的立法情況 4.1.1 涉及生物汙染的相關法律(240) 4.1.2 涉及生物汙染的相關行政法規(241) 4.1.3 涉及生物汙染的相關部門規章(242) 4.1.4 涉及生物汙染的行業規範標準(243) 4.2 生物汙染管理體係 4.2.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43) 4.2.2 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 中心)(244) 4.2.3 地方各級衛生廳、衛生局(244) 4.3 生物汙染防治機構 4.3.1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疾控中心)(244) 4.3.2 地方各級疾病預防控 製中心(245) 4.3.3 各級醫院(245) 4.4 生物安全實驗室 4.4.1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概念(245) 4.4.2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分類(245) 4.4.3 生物 安全實驗室的工作原理(246) 4.4.4 國內外的生物安全實驗室(246)後 記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