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锺書(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锺書,字默存,號槐聚。清宣統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於江蘇無锡。
錢锺書十歲入東林小學,在蘇州桃塢中學、無锡輔仁中學接受中學教育,十九歲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錢鍾書齣生於詩書世傢,自幼受到傳統經史方麵的教育,中學時擅長中文、英文,卻在數學等理科上成績極差。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僅得15分,但因國文、英文成績突齣,其中英文更是獲得滿分,於1929年被清華大學外文係破格錄取。
1933年於清華大學外國語文係畢業後,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
1935年,與楊絳完婚,然後同赴英倫留學。兩年後,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文學士(B.litt)學位。之後隨楊絳女士赴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1938年,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範學院任英文係主任,並開始瞭《談藝錄》的寫作。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被睏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瞭《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抗戰結束後,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係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在其後的三年中,其作品集《人獸鬼》、小說《圍城》、詩論《談藝錄》得以相繼齣版,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49年,迴到清華任教;1953年調到文學研究所,其間完成《宋詩選注》,並參加瞭《唐詩選》、《中國文學史》(唐宋部分)的編寫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受到衝擊,並於1969年11月與楊絳一道被派往河南“五七乾校”。1972年3月迴京,當年8月《管錐編》定稿 。
1979年,《管錐編》、《舊文四篇》齣版。1982年起擔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院特邀顧問;1984年《談藝錄》(補訂本)齣版;次年,《七綴集》 齣版。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關於古典文獻研究的最新修訂本。簡裝橫排繁體本。
1. Google可以做得更好(Google的基于关键词的算法理论上有无限的升级可能,比如使用人工智能中的语言识别,名词分类技术) 2. 钱先生也可以做得更好(管锥编系统性似乎确实差了点) 3. 钱先生读书每到精彩处无人分享,无红袖可以添香,只好写个读书笔记“立此存照”,精神上...
評分这本书对我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一直以来想写写管锥编,但一直都没有写。今天在博客边的图片里正好看到,又正有感想,所以记几句,以备日后再能想起。 我买这套书是是在高二,或是高三的上学期。应该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是在扬州大学对面的书店里买的,那时正好物理...
評分或许老钱写本书的本意就是“以震其艰深”吧。记得小时候初翻《管锥编》,被开篇震慑到了:半页的注解,引文来自英法德等国的偏僻书目,谈论的确是《易经》,用的还是文言……翻了几页,不知所云,于是从此不看钱钟书。 直到几年前看了《写在人生边上》,才又动了...
評分本文作者:李洪岩,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史学理论、中国近代史学史等。著有《钱锺书与近代学人》、《百年史话·史学史话》等。 没有人怀疑《管锥编》是近代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学术经典之一。不过,要想给这部书定性,却并非易事。 走进...
評分四本厚厚的《管锥篇》,凝集了钱先生的毕生心血,可我只花了三个月就快看完了。看《管锥篇》时的情感除了钦佩就是疑惑了。一个人的大脑怎么能记住这么东西?古今中外的诗文典故信手拈来,很多时候援引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以前看历史书时,常能看到有写到一些能过目不忘的人,...
不必多說。隻須研讀。
评分取一文本為範本(Vorbild),追尋變樣(Varianten)的無限多種可能性,從而建造一條不斷推及後象(Nachbild)的觀察鏈條,正是這一鏈條,使得相似文本不斷在範本和摹本的轉換中展開。這種方法的妙處在於文本間的掩衝(Überschiebung)可以互相拱衛而令它們之間的共相顯現齣來。因此互文生意,喻柄逢源。較談藝錄之主題化,管錐過渡自然,又非不著痕跡,雖刻意爬梳,且蔚為大觀。至於東西會心,神似貌異,他山之石,玉徹冰心者,豈非人所共欲,曝日不鮮?故托辭諷嘆,故刻舟杯影,一人之語,百人之指,韆目萬耳,迷所中聽,但有所聞,則閉門絕戶,雪夜青燈,造一時之雅,悅萬籟之寂。經史子集,遠眺近賞,豈非畢生文章?三聯多有誤訛,但論高唐賦一篇不可棄。可恨未完。又,取邏輯哲學論的標號析之,層次頓齣。
评分突然想起瞭,這套我看過的書,沒有標記也..
评分暫時隻看瞭對詩經的評注部分。 管窺錐指,亦成達觀; 先生之博,讀方信之!
评分難以給齣評價,學術氣息太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