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餘英時 宗教 曆史 餘英時 東漢生死觀 東漢 漢學 聯經
发表于2025-02-24
東漢生死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是英時先生對於東漢民間生死信仰的考察,尤其是以「魂升天,魄入地」為代錶的靈魂觀念,並強調中國人並不是等到佛教傳入纔產生地獄觀念的。
導言
一、 思想史及其若乾問題
二、 方法與目的
三、 材料
第一章 生與不朽
一、 生的重要性
二、 長壽和不朽
三、 求仙的世間轉化
四、 民間思想中的「神仙」觀念
五、 小結
附錄:漢代專有名詞中的長壽類用語
第二章 養生長壽
一、 士人中的養生風氣
二、 養生術與求仙
三、 人的「命」與「壽」
第三章 死與神滅的爭論
一、 死亡的自然主義態度
二、 死後生活的流行信仰
三、 神滅的爭論
參考書目
Ⅱ. 早期中國來世觀念的新證據——評魯惟一的《通往仙境之路:中國人對長生的追求》(1981年)
Ⅲ. 「魂兮歸來!」——論佛教傳入以前中國靈魂與來世觀念的轉變(1987年)
複禮
魂和魄
來世信仰
陰間:魂和魄的各自住所
仙的齣現和來世的重建
餘英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1930年生,師從錢穆先生、楊聯陞先生,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著作等身,作育英纔無數。2006年獲頒有「人文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剋魯格獎。
曉暢易讀。有兩個值得迴味的結論,都與本文頻繁援引的《太平經》的思想有聯係:一是「死後的世界不過是人間的延伸」,二是「死是所有人生希望的終點,實際上是強調瞭人生的價值」。關於第一點,還有個有意思的補充,即餘先生在《魂兮歸來》的注釋裏提到的“漢代人顯然相信陰間的靈魂要嚮陰間裏的官吏納稅和服勞役”。實在是有點黑色幽默的意思。
評分主要材料是《太平經》和《論衡》,梳理仙、壽、生、死的觀念,可以跟杜正勝《從眉壽到長生》、祝平一《漢代的相人術》相參照。
評分曉暢易讀。有兩個值得迴味的結論,都與本文頻繁援引的《太平經》的思想有聯係:一是「死後的世界不過是人間的延伸」,二是「死是所有人生希望的終點,實際上是強調瞭人生的價值」。關於第一點,還有個有意思的補充,即餘先生在《魂兮歸來》的注釋裏提到的“漢代人顯然相信陰間的靈魂要嚮陰間裏的官吏納稅和服勞役”。實在是有點黑色幽默的意思。
評分對《太平經》的運用十分妙。對王充就正命、隨命一段的分析至今記憶猶新。
評分遊走於此岸與彼岸,嚴格區分長壽與飛仙,並在人間秩序中尋求神話的來源。對“命”有詳細的探討,“神”之問題被還原為死者是否有知的問題。另外,將《太平經》、《老子想爾錄》作為民間信仰與儒傢作品對讀,很有洞見。惟其使用的畫像石、畫像磚的材料太少,可說是時代之憾。
余英时先生的这本著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生与不朽,第二部分谈论养生长寿,第三部分讲述死亡。这三部分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发展关系。这种顺畅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易形成明晰的认识。 一、 生与不朽 在这一部分中从余英时先生从战国末年开始他的叙述。他认为,“从战...
評分余英時教授一向擅長跨越學科領域,以綜合手法和不同角度重構思想體系。在《東漢生死觀》中,最精彩的是他所採用「觀念史」的研究方法。他將每一觀念的源頭和出處都扎實考據,並且把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個個概念都予於詳細的分析,劃定層次和種類,明確簡略的定義,整部「生死...
評分自先秦至東漢的生死觀念,余氏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把握。並從生,養,死,三個層次逐一梳理,使中國古人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較為清楚的呈現。死是生的終結,無死生就不完整。而生死之間,就是養,由於古人認為生命之氣乃生命生生不息的關鍵,故養氣,就是養生之法門(吐故納新,專用...
評分余英时先生的这本著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生与不朽,第二部分谈论养生长寿,第三部分讲述死亡。这三部分之间,存在一种逻辑发展关系。这种顺畅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易形成明晰的认识。 一、 生与不朽 在这一部分中从余英时先生从战国末年开始他的叙述。他认为,“从战...
評分自先秦至東漢的生死觀念,余氏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把握。並從生,養,死,三個層次逐一梳理,使中國古人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較為清楚的呈現。死是生的終結,無死生就不完整。而生死之間,就是養,由於古人認為生命之氣乃生命生生不息的關鍵,故養氣,就是養生之法門(吐故納新,專用...
東漢生死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