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1983年开始写作,已经完成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近三十个国家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音乐影响我的写作》为《音乐影响我的写作》,收录了十三篇作品。余华是荣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的首位获奖中国作家。从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开始到《世事如烟》、《活着》和《兄弟》等作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余华以跳跃式的姿态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度。他越来越自如地开拓了自己的文学天地,构筑了自己独有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
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不是参加派对,不是社会关注的热闹。写作与阅读,都是冷清的,但这样的状态却像海底激流,始终汹涌澎湃。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
评分是因为李健吧,在那个听校园歌曲的年纪,一个访谈节目中 李健说他最喜欢的作者是余华 我就记下了 可是读到现在 一直没啥感觉 可能因为我没有读大部头吧 @@ 看这书的唯一原因就是下次和他去唱片店的时候不要那么白痴,可是后来竟然找到一些共鸣 有的时候不听点什么东东竟然不舒...
评分我最后一次读余华的小说,应该是《古典爱情》吧,那是很多年以前,那篇小说是我无意中读到的,那种深刻的悸怖,曾经缠绕我多年,我不能不叹服文字的力量。后来我进入IT业,太忙,读小说少,所以虽然偶而会想到是否要再重读一遍,看现在是否已经有勇气,却也还是没有读。所以回...
评分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不是参加派对,不是社会关注的热闹。写作与阅读,都是冷清的,但这样的状态却像海底激流,始终汹涌澎湃。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
评分任何时代,都有不浮躁的读者。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不是参加派对,不是社会关注的热闹。写作与阅读,都是冷清的,但这样的状态却像海底激流,始终汹涌澎湃。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
对音乐和文学两种艺术载体,形式的构成、节奏、情绪的对比,融合进艺术家的个人心灵史,旁征博引,精彩又很有启发性,描述古典音乐的句子意象运用的很美。韩国的眼睛和灵魂饭两篇可见作者对历史、政治、文化、种族问题的个人见地与情怀。
评分包装的实在太糙了,要是从写作功底看还是不错的,就是内容一般般
评分对音乐和文学两种艺术载体,形式的构成、节奏、情绪的对比,融合进艺术家的个人心灵史,旁征博引,精彩又很有启发性,描述古典音乐的句子意象运用的很美。韩国的眼睛和灵魂饭两篇可见作者对历史、政治、文化、种族问题的个人见地与情怀。
评分恐怕是作家里谈古典音乐最到位的,而且有个性和见解,不失一位小说家的独到视角。他在资料查证方面,居然也用功很勤,不作无谓感觉之论,凡立论,必有论据支撑。在以“叙述”角度体察作曲家用意方面,有很精彩的观点。但奇怪的是,作为小说家,写出的这些接近昆德拉的音乐文论,节奏和阅读快感并不好。原本期望更精彩的地方,却是平庸的流水账,后几篇较弱。有作曲家的“素描簿”之误,可见他参照的是英文资料,sketch。
评分开篇真是让人惊艳,赞叹不已,后面有些弱,虎头蛇尾之感。可是不管怎样,《高潮》中指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与霍桑《红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色彩》中对拉赫马尼诺夫的诠释很到位。重读柴可夫斯基,也与我心有戚戚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