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與櫻桃樹」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那麼,華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這個故事的呢?這本小書,既要揭開這個問題的謎底,也要講述美國國父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的形象,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流傳廣佈的故事。
「華盛頓神話」在近代中國綿延繁衍,千樣萬態,既讓美國式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成為人們進行政治思考的思想刺激,更為「國父」形象的誕生,提供了取材模仿的靈感。而這正啟示著我們,歷史人物形象承載的意義,本來是多元複雜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其形象及意涵,會被簡化,會被扭曲,會被轉化為「國家偶像」,儼然神聖不可侵犯。在我們的生活裡,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政治符號與象徵,已經「習以為常」的政治儀式,其實是特定的政治勢力在具體的時空裡建構操弄而成。我們的先祖前輩,可未必認為它們是「理所當然」或是「習以為常」呢!
潘光哲,男,1965年生於臺北市。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2000年),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5~2001年),目前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套书不错,台湾在史学的某些方面走在我们前面。本书的后三分之一和华盛顿关系不大,但是华盛顿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图腾在未来依然会在中国具有想象空间和塑造价值。中国近代发展历程说明中国的传统政治是多么不可救药,连展开想象都只能是尧舜禹汤,能不完么?
评分制造型思路,新文化史路径,上承彼得伯克,下启陈蕴茜,李恭忠,问题是解构之后又如何?
评分结论部分没有能够将前2/3篇幅同后1/3篇幅很好地联系起来,圣化的华盛顿与孙中山就潘著的分析而言,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关联,前者是想象使然,后者更多是行政的干预。
评分以文本解读为主,广博度和启发性不如路易十四
评分华盛顿形象在中国的塑造,引申到孙中山国父形象的逐步确立。探讨历史真实性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