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青銅器研究

殷墟青銅器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李濟
出品人:
頁數:570
译者:
出版時間:2008-04-01
價格:5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77669
叢書系列: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
圖書標籤:
  • 考古
  • 李濟
  • 青銅器
  • 考古學
  • 金石學
  • 曆史
  • 考古學
  • 殷墟青銅器研究
  • 殷墟
  • 青銅器
  • 商代
  • 考古學
  • 古代冶金
  • 禮器
  • 銘文
  • 齣土文物
  • 曆史研究
  • 中國文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對於殷墟齣土的青銅器的研究,李濟先生投入瞭大量的精力。收入本書的六篇報告,即是作者依據殷墟青銅器在地下的原在情形與所在地層及其他地層的相對位置,與同時同一地層或墓葬齣土的其他器物的關係,以及這些青銅器物的質料、作法、形製、文飾等田野考古記錄和層位學、類型學等考古理論及化學分析、金相測定等科學手段和方法進行的研究。李濟先生的研究,徹底劃清瞭現代考古學理論指導下的古器物學研究與傳統古器物學研究的界限,為中國上古史的探索提供瞭有力的地下證據。可以說,他的研究,不僅對我國現代考古學具有奠基意義,而且為我國殷商文化的研究開瞭先河。

本書內容豐富,論述精深,從嚴謹的論證中可以體會到一代考古學大師在學術研究領域深厚的專業學養、睿智的探索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殷墟齣土青銅觚形器之研究:花紋的比較(1964)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名詞的解釋
第三章 花紋的製造方法與分類
第四章 觚形器花紋的分述
第五章 四組觚形器花紋的比較研究
第六章 結語
殷墟齣土青銅爵形器之研究:青銅爵形器的形製、花紋與銘文(1966)

圖版總說明及說明中所用之名詞釋義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字體與形製
第三章 花紋
第四章 四組爵形器的比較研究
第五章 爵形器上的銘文及其所引起的問題
附錄 觚爵兩形銅器銘文考釋
第六章 結語
殷墟齣土青銅斝形器之研究:青銅斝形器的形製與花紋(1968)

圖版總說明及說明中所用之名詞釋義
第一章 犟形器的形製
第二章 花紋
第三章 總論形製與花紋之關係
殷墟齣土青銅鼎形器之研究:青銅鼎形器的形製與花紋(1970)

圖版總說明及說明中所用之名詞釋義
第一章 名稱與形製
附錄 甲骨文中所見之“鼎”字及與鼎形器有關之字體
第二章 鼎形器的文飾
殷墟齣土五十三件青銅容器之研究:殷墟發掘齣土五十三件青銅容器的形製和文飾之簡述及概論(1972)

圖版總說明及說明中所用之名詞釋義
第一章 簡述
第二章 五十三件青銅容器的形製與文飾之特徵及其他有關問題
第三章 結論
殷墟齣土青銅禮器之總檢討(1976)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在豆瓣上评了这么多书,一直不想说些什么。但对于此书,吾觉得应该提请各位考据及类型学者用心研读! 看李济于初,多固执于西学门之人类学与地层学之中,不得我先辈之考据渊源。观乎《安阳》亦多不成气候。于此得以为海峡学者有“数典忘祖”之...

評分

在豆瓣上评了这么多书,一直不想说些什么。但对于此书,吾觉得应该提请各位考据及类型学者用心研读! 看李济于初,多固执于西学门之人类学与地层学之中,不得我先辈之考据渊源。观乎《安阳》亦多不成气候。于此得以为海峡学者有“数典忘祖”之...

評分

在豆瓣上评了这么多书,一直不想说些什么。但对于此书,吾觉得应该提请各位考据及类型学者用心研读! 看李济于初,多固执于西学门之人类学与地层学之中,不得我先辈之考据渊源。观乎《安阳》亦多不成气候。于此得以为海峡学者有“数典忘祖”之...

評分

在豆瓣上评了这么多书,一直不想说些什么。但对于此书,吾觉得应该提请各位考据及类型学者用心研读! 看李济于初,多固执于西学门之人类学与地层学之中,不得我先辈之考据渊源。观乎《安阳》亦多不成气候。于此得以为海峡学者有“数典忘祖”之...

評分

在豆瓣上评了这么多书,一直不想说些什么。但对于此书,吾觉得应该提请各位考据及类型学者用心研读! 看李济于初,多固执于西学门之人类学与地层学之中,不得我先辈之考据渊源。观乎《安阳》亦多不成气候。于此得以为海峡学者有“数典忘祖”之...

用戶評價

评分

走馬觀花長知識

评分

有些繁瑣

评分

開山。細緻

评分

是用生命在做研究吧

评分

全麵介紹殷墟發掘之青銅器,重點研究觚、爵、斝、鼎四型外,又窮盡各器型,所有齣土青銅器皆附圖版細加描述,於鑄法及文飾一一詳予說明,其精細嚴謹無以復加,為吾國現代考古學奠基之作,而若非作者有主持安陽田野考古之便,不能有此深度;青銅器之型製源自陶器,文飾則與木骨雕紋相關;作者慎以“饕餮”為名,謂彼有麵無身,而用“肥遺”稱之,此點特與其對裝飾藝術演變跡象認知有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