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行旅之書,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
這是無常之書,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
這是孤獨之書,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
這是喧嘩之書,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
這是纏綿之書,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承諾之書,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
故事是這樣的:十七年前,作者與身邊人約定,到了四十五歲,獨自出門旅行一年,回來後,彼此不問去過哪裡、做過甚麼。
今年,作者四十五歲了,本來應該往前跨步,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閉門在家,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反方向」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
紙上筆下,對身邊人,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
鍾曉陽序說:
「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書裡的旅程,這個熱情敏感豁達諧謔又有點憂鬱的旅行者。」
閱讀是人與書、與作者相遇,山一程水一程,同行一段,美好不下於旅行。像馬家輝在倫敦那一篇說:『unexpected,電光火石的剎那碰在一起,嘿,居然是你。』」
目錄:
l 序。山一程,水一程 鍾曉陽
l 自序。青春的約定
l 京都 。 花見
l 長江 。 高樓上
l 福爾摩莎 。 上墳
l 布拉格 。 卡夫卡的眼睛
l 維也納 。 我的佛洛伊德
l 薩爾斯堡 。 年輕的旅者
l 英倫 。 書簡
l 愛丁堡。哭泣的理由
l 巴黎 。 當然是海明威的
l 威尼斯 。 水是溫柔鄉
l 波士頓 。 火爐邊
l 拉斯維加斯。噩夢與綺夢
l 吉隆坡 。 好風好水好女人
l 樂蜀 。 魂斷黃沙
l 北京 。 疾走溫蒂
l 西安 。 華山不論劍
l 曼谷 。 人間智者
馬家輝 1963 年生,香港灣仔人也。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芝加哥大學碩士、威斯 康辛大學 博士。曾任廣告文案、雜誌記者、報社編輯,並客串主持電視、電台節目。文章散見中港台報刊,結集作品包括《女兒情》、《都市新人類》、《心理學小品》、《流行學手記》、《李敖研究》、《在廢墟裡看見羅馬》等。
从毕业开始工作,每积蓄一点点钱就挥霍在旅行上。每去到一个地方,都像是为了追寻前人失落的脚步和自身想象的碎片。每想要去一个地方,都仿佛为了逃脱日夜把我包围的不知名的压力。 慢慢地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攻略和指南,各种各样的游记和随笔。因为曾经有人认为我的出游仅仅...
评分贪生,怕死。——《死在这里也不错》 很难想象一本游记的名字会叫做《死在这里也不错》,就似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地方真的值得我们去到那里发出“死在这里也不错”的感叹。偏偏马家辉就这样以一个自己的理由,为这本旅行杂记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 到底什么地方才会用到“it's a go...
评分那天下午照例来到国图,找到本该属于赖特《巨塔杀机》的地方,它却不在,位置是空的,一旁的《你好,休斯敦》斜斜地倒在平装本的《芒果街上的小屋》身上。 转身离开,到了属于杂记的一排架子,目光在或熟悉或陌生的书名与作者间游荡,最终落在了《死在这里也不错》和马家辉的组...
评分白色的封面。干净简单。挂着的人,自然的状态。是飞翔还是准备落地。都不重要。 马家辉,香港作家。 看见书上的照片,有我喜欢的眼神。便觉得这样的人应该会写出一手好字。于是心中有点急迫。 死在这里也不错。 说出这样的话,是太陶醉和沉溺了吗。 我想,我会说出这样的话,...
评分可圈可点 可褒可贬
评分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抽出这本书一是因为对锵锵三人行中那个普通话半生不熟讲话总是慢条斯理的座上客的好奇,二是被标题吸引。 书里有作者流水账般的行程,还有浮光掠影的片刻随想,于是我知道了作者的爱书成痴和感性,深切感受到他对女儿的关爱和自豪,唯独无法明白死在封面上那一长串吸睛的旅游城市也不错的理由。 16个列出来的城市里面,好几个完全是滥竽充数,基本没有任何内容。读起来像是每天必写的专栏文章,好像小学生的作文一样,有话要说也要写,没话可说还得写,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絮絮叨叨的杂感集,偶尔有些赏心悦目的文字,却没有几篇能够真正触及心灵。 最喜欢,或许也是唯一喜欢的,便是《京都-花见》。
评分请问,这里是哪里?
评分喜欢马家辉的文字。
评分和欧阳应霁的游记一个路数,写不到心里去,没有阅读快感.唯一的共鸣只是书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