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馆

三礼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林存阳
出品人:
页数:321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1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0151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礼学
  • 清代
  • 学术史
  • 政治史
  • 历史
  • 经学
  • 明清
  • 中国历史
  • 礼学
  • 古代文化
  • 祭祀
  • 周礼
  • 文化史
  • 历史
  • 传统文化
  • 典籍
  • 文献
  • 社会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以探究《三礼》学演进问题为入手,以乾隆初叶为重点考察时段,以清廷诏开三礼馆为核心议题,将其置诸清代社会由乱而治而盛的广阔历史背景之中,从清代学术发展的整体过程予以把握,通过对清廷诏开三礼馆的举措和缘由、纂修进程、人事变迁、《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与架构、《大清通礼》等御纂礼书所发挥的政治文化功能、三礼馆开馆的历史意蕴等问题的详细梳理和阐发,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清代学术与政治文化在清中期转型的契机与表现形态。通过梳理、剖析这一既具典型性又具转折意义的大型政治性学术活动,旨在揭示《三礼》学在清中期的演进走势,以及学术思潮与政治文化取向互动所形成的影响,进而彰显三礼馆在清代《三礼》学史和政治文化抉择转型过程中所具有的关键性和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林存阳,男,1970年3月生,山东省济宁市任城人。1994年9月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师从刘泽华先生攻读硕士学位,从事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研究;1997年7月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为《帝王名号政治文化析论》。1997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历史所陈祖武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2000年7月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清初三礼学》。2000年7月至今,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清史研究室,研治清代学术思想史,尤以清代《三礼》学为主攻方向。从事科研工作以来,先后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大课题——“乾嘉学派研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史鉴”、“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研究”等课题;并主持历史所个人重点课题——“三礼馆与乾隆初叶的学术走向”;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间,2001年6月应台湾“中国大陆研究会”之邀,曾随本院科研局组织的“青年学者交流团”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

目录信息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三礼馆的诏开及其原因
第一节三礼馆的诏开
第二节开馆之缘由
第二章三礼馆纂修整体进程
第一节三礼馆之进程
第二节《日讲礼记解义》的校刊
第三章三礼馆人事变迁与纂修条件
第一节三礼馆人事变迁
第二节纂修《三礼》义疏的条件
第四章《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与架构
第一节《三礼义疏》的学术取向
第二节《三礼义疏》的架构
第五章《钦定大清通礼》等的政治文化功能
第一节《钦定大清通礼》与《皇朝礼器图式》
第二节《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第六章三礼馆诏开的历史意蕴
第一节政治文化抉择的定型
第二节学术转向与礼学兴起
第三节三礼馆之启示余论
附录一
三礼馆编年
三礼馆儒臣一览简表
附录二
方苞三礼学论析
杭世骏与三礼馆
礼法之治:维系清代王权的一种政治理念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乾隆元年开三礼馆,对清初学术路向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这段历史总是被学术史忽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也有说是雍正末年开的三礼馆)。  

评分

2008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林存阳著《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一书,是作者继《清初三礼学》之后研究清代礼学的又一力作。笔者研读之后,略谈一点体会。   第一,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全书共十部分38万余字。正文由“前言”、“三...

评分

2008年5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林存阳著《三礼馆:清代学术与政治互动的链环》一书,是作者继《清初三礼学》之后研究清代礼学的又一力作。笔者研读之后,略谈一点体会。   第一,结构合理,内容充实。全书共十部分38万余字。正文由“前言”、“三...

评分

乾隆元年开三礼馆,对清初学术路向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这段历史总是被学术史忽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也有说是雍正末年开的三礼馆)。  

评分

乾隆元年开三礼馆,对清初学术路向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这段历史总是被学术史忽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也有说是雍正末年开的三礼馆)。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清代前期至中期学术转向的背景下讨论文化工程和政治的关系。

评分

陈祖武学生。太没意思了。浓浓的社科院风。不懂礼学也不懂史学。

评分

題目有意義,不過論證省略不少步驟,對學術界的分析可以再仔細。

评分

在清代前期至中期学术转向的背景下讨论文化工程和政治的关系。

评分

话说我翻完了才发现定价真tnnd贵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