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TCP/IP概述與背景知識
第一部分 聯網基礎
第1章 聯網概述、特性和類型 4
1.1 聯網簡介 4
1.1.1 什麼是聯網 4
1.1.2 聯網的優點和益處 5
1.1.3 聯網的缺點和成本 6
1.2 基本的網絡特性 7
1.2.1 聯網的層、模型和體係結構 7
1.2.2 協議:到底是什麼 8
1.2.3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網絡 9
1.2.4 麵嚮連接協議和無連接協議 11
1.3 報文:分組、幀、數據報和信元 12
1.3.1 報文格式:首部、有效載荷和尾部 13
1.3.2 報文尋址和傳輸方法:單播、廣播和多播 14
1.4 網絡結構模型以及客戶機/服務器聯網和對等聯網 16
1.5 網絡的類型和大小 18
1.6 段、網絡、子網和互聯網絡 20
1.7 因特網、內聯網和外聯網 21
第2章 網絡性能問題和概念 23
2.1 正確理解網絡性能 23
2.2 權衡網絡性能與關鍵非性能特性 24
2.3 性能測量:速率、帶寬、吞吐量和時延 25
2.3.1 速率 25
2.3.2 帶寬 25
2.3.3 吞吐量 25
2.3.4 時延 26
2.3.5 性能測量小結 26
2.4 理解性能測量單位 26
2.4.1 比特和字節 27
2.4.2 波特 28
2.5 理論吞吐量與現實吞吐量以及影響網絡性能的因素 28
2.5.1 正常的網絡開銷 28
2.5.2 外部的性能限製 29
2.5.3 網絡配置問題 29
2.5.4 非對稱 29
2.6 單工、全雙工和半雙工運行 30
2.6.1 單工運行 30
2.6.2 半雙工運行 30
2.6.3 全雙工運行 31
2.7 服務質量 31
第3章 網絡標準和標準化組織 33
3.1 專用、開放和事實上的標準 33
3.1.1 專用標準 33
3.1.2 開放標準 34
3.1.3 事實上的標準 34
3.2 聯網標準 35
3.3 國際聯網標準化組織 35
3.4 聯網産業組 37
3.5 因特網標準化組織 37
3.6 因特網注冊權威機構和注冊機構 39
3.6.1 因特網集中式注冊權威機構 40
3.6.2 注冊權威機構的現代層次結構 40
3.7 因特網標準和請求評論(RFC)進程 41
3.7.1 RFC類型 42
3.7.2 因特網標準化進程 42
第4章 數據錶示和計算數學迴顧 44
4.1 二進製信息和錶示法:比特、字節、半位元組、八位組和字符 44
4.1.1 二進製信息 44
4.1.2 二進製信息錶示和組 45
4.1.3 字節與八位組 46
4.2 十進製、二進製、八進製和十六進製數 46
4.2.1 二進製數及其十進製等價值 47
4.2.2 通過比特組更容易使用二進製數 47
4.2.3 八進製數 48
4.2.4 十六進製數 48
4.3 十進製、二進製、八進製和十六進製數轉換 49
4.3.1 二進製、八進製和十六進製轉換 49
4.3.2 二進製、八進製和十六進製轉換為十進製 50
4.3.3 十進製到二進製、八進製或十六進製的轉換 50
4.4 二進製、八進製和十六進製算術 51
4.4.1 二進製算術 51
4.4.2 八進製和十六進製算術 52
4.5 布爾邏輯和布爾邏輯函數 52
4.5.1 布爾邏輯函數 52
4.5.2 組閤布爾錶達式 54
4.6 用布爾邏輯函數進行比特掩碼(置位、清零和取反) 54
4.6.1 用OR設置比特組 54
4.6.2 用AND將比特清零 55
4.6.3 用XOR反轉比特 56
第二部分 OSI參考模型
第5章 通用OSI參考模型問題和概念 58
5.1 OSI參考模型的曆史 58
5.2 通用參考模型問題 59
5.2.1 聯網模型的好處 59
5.2.2 為什麼理解OSI參考模型是重要的 60
5.2.3 使用OSI參考模型的方法 60
5.2.4 其他的網絡體係結構和協議棧 61
5.3 OSI參考模型的關鍵概念 62
5.3.1 OSI參考模型網絡層、子層和層分組 62
5.3.2 N標記法和其他OSI模型層次術語 64
5.3.3 接口:垂直(鄰近層)通信 65
5.3.4 協議:水平(對應層)通信 66
5.3.5 數據封裝、協議數據單元(PDU)和服務數據單元(SDU) 67
5.3.6 間接設備連接和報文選路 70
第6章 OSI參考模型的層次 72
6.1 物理層(第1層) 72
6.2 數據鏈路層(第2層) 73
6.3 網絡層(第3層) 74
6.4 運輸層(第4層) 75
6.5 會話層(第5層) 77
6.6 錶示層(第6層) 78
6.7 應用層(第7層) 78
第7章 OSI參考模型總結 80
7.1 理解OSI模型:類比 80
7.2 記住OSI模型層次:記憶方法 81
7.3 總結OSI模型層次:總結錶 82
第三部分 TCP/IP協議族和體係結構
第8章 TCP/IP協議族和體係結構 86
8.1 TCP/IP概述和曆史 86
8.1.1 TCP/IP的曆史和發展 86
8.1.2 TCP/IP成功的重要因素 87
8.2 TCP/IP服務 88
8.3 TCP/IP客戶機/服務器結構模型 89
8.3.1 硬件和軟件的角色 90
8.3.2 事務的角色 90
8.4 TCP/IP體係結構和TCP/IP模型 91
8.4.1 網絡接口層 91
8.4.2 網際層 92
8.4.3 主機到主機運輸層 92
8.4.4 應用層 92
8.5 TCP/IP協議 93
第二篇 TCP/IP較低層的核心協議
第一部分 TCP/IP網絡接口層協議
第9章 TCP/IP SLIP和PPP概述及基本原理 100
9.1 SLIP與PPP 100
9.2 SLIP 101
9.2.1 SLIP數據成幀方法和通用操作 101
9.2.2 SLIP的問題和局限性 102
9.3 PPP概述和基本原理 103
9.3.1 研發和標準化 103
9.3.2 功能和體係結構 104
9.3.3 優點和好處 104
9.3.4 PPP主要組件 105
9.3.5 PPP功能組 105
9.3.6 通用操作 106
9.3.7 PPP鏈路創建和階段 107
9.3.8 PPP標準 109
第10章 PPP核心協議:鏈路控製、網絡控製和鑒彆 112
10.1 LCP 112
10.1.1 LCP 分組 113
10.1.2 LCP鏈路配置 113
10.1.3 LCP鏈路維護 114
10.1.4 LCP鏈路終止 115
10.1.5 其他LCP報文 115
10.2 網絡控製協議 115
10.2.1 NCP的操作 115
10.2.2 IPCP:一個NCP的例子 116
10.3 PPP 鑒彆協議:PAP和CHAP 117
10.3.1 PAP 117
10.3.2 CHAP 118
第11章 PPP特色協議 120
11.1 PPP鏈路質量監測和鏈路質量報告 120
11.1.1 鏈路質量報告建立 120
11.1.2 使用鏈路質量報告 121
11.2 PPP CCP和壓縮算法 121
11.2.1 CCP 的操作:壓縮設置 122
11.2.2 CCP配置選項和壓縮算法 122
11.2.3 壓縮算法的操作:壓縮和解壓縮數據 123
11.3 PPP ECP和加密算法 123
11.3.1 ECP操作:加密設置 124
11.3.2 ECP配置選項和加密算法 124
11.3.3 加密算法操作:加密和解密數據 125
11.4 PPP多鏈路協議 125
11.4.1 PPP多鏈路協議體係結構 126
11.4.2 PPP多鏈路協議的建立和配置 127
11.4.3 PPP多鏈路協議操作 127
11.5 PPP BAP和BACP 127
11.5.1 BACP操作:配置BAP的使用 128
11.5.2 BAP操作:添加和刪除鏈路 128
第12章 PPP協議幀格式 130
12.1 PPP通用幀格式 130
12.1.1 協議字段範圍 131
12.1.2 協議字段值 132
12.1.3 PPP字段壓縮 133
12.2 PPP通用控製協議幀格式和選項格式 133
12.2.1 PPP控製報文和編碼值 135
12.2.2 PPP控製報文選項格式 135
12.2.3 PPP控製報文格式小結 136
12.3 PPP LCP幀格式 136
12.4 PAP和CHAP幀格式 138
12.4.1 PPP PAP控製幀格式 138
12.4.2 PPP CHAP控製幀格式 139
12.5 PPP MP幀格式 141
12.5.1 PPP MP幀分片過程 141
12.5.2 PPP MP分片幀格式 141
12.5.3 PPP MP分片示例 143
第二部分 TCP/IP網絡接口層/網際層連接協議
第13章 地址解析和TCP/IP地址解析協議(ARP) 146
13.1 地址解析的概念和問題 146
13.1.1 地址解析的需求 146
13.1.2 通過直接映射進行地址解析 148
13.1.3 動態地址解析 150
13.2 TCP/IP ARP 152
13.2.1 ARP地址規格參數和通用操作 153
13.2.2 ARP報文格式 155
13.2.3 ARP高速緩存 157
13.2.4 代理ARP 158
13.3 用於IP多播地址的TCP/IP地址解析 160
13.4 IPv6的TCP/IP地址解析 161
第14章 反嚮地址解析和TCP/IP反嚮地址解析(RARP) 163
14.1 RARP 163
14.2 RARP的通用操作 164
14.3 RARP的局限性 165
第三部分 IP/IPv4
第15章 網際協議版本、概念和概述 168
15.1 IP概述和主要運行特性 168
15.2 IP功能 169
15.3 IP曆史、標準、版本和緊密相關的協議 170
15.3.1 IP版本和版本號 170
15.3.2 IP的相關協議 171
第16章 IPv4尋址概念和問題 172
16.1 IP尋址概述和基本原理 172
16.1.1 每颱設備的IP地址數 173
16.1.2 地址的唯一性和網絡特徵 173
16.1.3 對比IP地址與數據鏈路層地址 174
16.1.4 專用和公共IP網絡地址 174
16.1.5 IP地址配置和尋址類型 174
16.2 IP地址長度、地址空間和標記法 174
16.2.1 IP地址長度和二進製標記法 174
16.2.2 IP地址點分十進製標記法 175
16.2.3 IP地址空間 175
16.3 IP基本地址結構和主要構件 176
16.3.1 網絡ID和主機ID 176
16.3.2 網絡ID和主機ID之間的劃分位置 177
16.4 IP尋址類彆和IP地址附件 178
16.4.1 常規(分類)尋址 178
16.4.2 子網分類尋址 178
16.4.3 無類彆尋址 178
16.4.4 子網掩碼和默認網關 179
16.5 IP地址的數量與多宿 179
16.6 IP地址管理、分配方法和機構 181
第17章 分類(常規)尋址 182
17.1 IP分類尋址概述和地址類彆 182
17.1.1 IP地址類彆 182
17.1.2 分類尋址的基本原理 183
17.2 IP分類尋址網絡、主機標識和地址範圍 184
17.2.1 分類尋址類彆確定算法 184
17.2.2 根據第一個八位組的比特模式確定地址類彆 185
17.3 IP地址A類、B類和C類網絡和主機的容量 186
17.4 具有特殊含義的IP地址 187
17.5 IP預留、專用和環迴地址 188
17.5.1 預留地址 189
17.5.2 專用、未注冊和不可選路的地址 189
17.5.3 環迴地址 189
17.5.4 預留、專用和環迴尋址塊 190
17.6 IP多播尋址 190
17.6.1 多播地址類型和範圍 191
17.6.2 周知的多播地址 191
17.7 分類IP尋址的問題 192
第18章 IP子網尋址(子網)概念 194
18.1 IP子網尋址概述、動機和優點 194
18.2 IP子網:三級層次結構的IP子網尋址 195
18.3 IP子網掩碼、標記法和子網計算 196
18.3.1 子網掩碼的作用 197
18.3.2 子網掩碼標記法 197
18.3.3 應用子網掩碼:一個例子 198
18.3.4 子網掩碼標記法的基本原理 198
18.4 A類、B類和C類地址的IP默認子網掩碼 199
18.5 IP客戶化子網掩碼 201
18.5.1 確定使用多少子網比特 201
18.5.2 確定客戶化子網掩碼 202
18.5.3 從每個子網的主機數和每個網絡的子網數中減2 203
18.6 IP子網標識符、子網地址和主機地址 203
18.6.1 子網標識符 204
18.6.2 子網地址 204
18.6.3 每個子網內的主機地址 208
18.7 A類、B類和C類網絡的IP子網劃分匯總錶 208
18.8 IP可變長子網掩碼(VLSM) 208
18.8.1 解決方案:可變長子網掩碼 209
18.8.2 使用VLSM的多級子網劃分 210
第19章 IP子網劃分:子網設計和地址確定的示例 212
19.1 IP子網劃分步驟1:分析需求 212
19.2 IP子網劃分步驟2:劃分網絡地址主機比特 213
19.2.1 C類子網設計示例 214
19.2.2 B類子網設計示例 214
19.3 IP子網劃分步驟3:確定客戶化子網掩碼 216
19.3.1 計算客戶化子網掩碼 216
19.3.2 使用子網錶確定客戶化子網掩碼 217
19.4 IP子網劃分步驟4:確定子網標識符和子網地址 217
19.4.1 C類子網ID和地址確定示例 218
19.4.2 B類子網ID和地址確定示例 219
19.4.3 使用子網地址公式計算子網地址 220
19.5 IP劃分子網步驟5:確定每個子網的主機地址 221
19.5.1 確定C類主機地址示例 222
19.5.2 確定B類主機地址示例 222
19.5.3 計算主機地址的捷徑 224
第20章 IP無類彆尋址——無類彆域間選路(CIDR)/超網 225
20.1 IP無類彆尋址和超網的概述 225
20.1.1 分類尋址的主要問題 225
20.1.2 解決方案:消除地址類彆 226
20.1.3 無類彆尋址和選路的多種好處 226
20.2 IP超網:CIDR層次式尋址和標記法 227
20.2.1 CIDR(斜綫)標記法 228
20.2.2 超網:子網劃分因特網 228
20.2.3 分類尋址和無類彆尋址的共同點 229
20.3 IP無類彆尋址塊長度和與分類網絡的等價 230
20.4 IP CIDR尋址例子 231
20.4.1 第一級劃分 232
20.4.2 第二級劃分 233
20.4.3 第三級劃分 234
第21章 網際協議數據報封裝和格式化 235
21.1 IP數據報封裝 235
21.2 IP數據報通用格式 237
21.2.1 IP數據報生存期(TTL)字段 238
21.2.2 IP數據報服務類型(TOS)字段 239
21.3 IP數據報選項和選項格式 240
第22章 IP數據報長度、分片和重組 243
22.1 IP數據報長度、MTU和分片概述 243
22.1.1 IP數據報長度和下層網絡幀長度 243
22.1.2 MTU和數據報分片 244
22.1.3 多階段分片 244
22.1.4 互聯網最大傳輸單元:576字節 245
22.1.5 MTU路徑發現 245
22.2 IP報文分片過程 246
22.2.1 IP分片過程 246
22.2.2 分片相關的IP數據報首部字段 248
22.3 IP報文重組 249
第23章 IP選路和多播 251
23.1 IP數據報交付 251
23.1.1 直接數據報交付 251
23.1.2 間接數據報交付(選路) 251
23.1.3 數據報選路和尋址之間的關係 253
23.2 IP選路概念和下一跳選路過程 253
23.3 IP路由和選路錶 255
23.4 子網或無類彆尋址環境中的IP選路 256
23.5 IP多播 257
23.5.1 多播尋址 258
23.5.2 多播組管理 258
23.5.3 多播數據報處理和選路 258
第四部分 IPv6
第24章 IPv6概述、變化和遷移 260
24.1 IPv6動機和概述 260
24.1.1 IPv6標準 261
24.1.2 IPv6設計目的 261
24.2 IPv6的主要變化和新增內容 262
24.3 從IPv4遷移到IPv6 263
24.3.1 IPv4遷移到IPv6:觀點不一 263
24.3.2 IPv4嚮IPv6遷移方法 264
第25章 IPv6尋址 265
25.1 IPv6地址概述:尋址模型、地址類型和地址長度 265
25.1.1 IPv6尋址模型特徵 265
25.1.2 IPv6支持的地址類型 266
25.1.3 IPv6地址長度和地址空間 266
25.2 IPv6地址、地址錶示和前綴錶示 268
25.2.1 IPv6地址十六進製錶示法 268
25.2.2 IPv6地址中的零壓縮 269
25.2.3 IPv6混閤錶示 269
25.2.4 IPv6地址前綴長度錶示 270
25.3 IPv6地址空間分配 270
25.4 IPv6全局單播地址格式 271
25.4.1 結構化單播地址塊的基本原理 271
25.4.2 單播地址空間的一般劃分 272
25.4.3 IPv6單播地址空間的實現 272
25.4.4 全局選路前綴的初始劃分:聚閤器 273
25.4.5 全局選路前綴按級劃分示例 273
25.5 IPv6接口標識和物理地址映射 275
25.6 IPv6特殊地址:保留、專用、未指定地址和環迴地址 276
25.6.1 特殊地址類型 276
25.6.2 IPv6專用地址類型作用域 277
25.7 IPv4/IPv6地址嵌入 278
25.8 IPv6多播和任播尋址 279
25.8.1 IPv6多播地址 279
25.8.2 IPv6任播地址 282
25.9 IPv6自動配置和重編號 282
25.9.1 IPv6無狀態自動配置 282
25.9.2 IPv6設備重編號 283
第26章 IPv6數據報封裝和格式化 284
26.1 IPv6數據報概述和一般結構 284
26.2 IPv6數據報主首部格式 285
26.2.1 IPv6下一個首部字段 286
26.2.2 IPv4和IPv6主首部的關鍵變化 287
26.3 IPv6數據報擴展首部 287
26.3.1 下一個首部字段構成的IPv6首部鏈 288
26.3.2 IPv6擴展首部小結 289
26.3.3 IPv6選路擴展首部 289
26.3.4 IPv6分片擴展首部 290
26.3.5 IPv6擴展首部順序 291
26.4 IPv6數據報選項 291
第27章 IPv6數據報長度、分片、重組和選路 294
27.1 IPv6長度和分片概述 294
27.2 IPv6的唯源分片規則的含義 295
27.3 IPv6分片過程 295
27.4 IPv6數據報交付和選路 297
第五部分 與IP相關的特色協議
第28章 IP NAT協議 300
28.1 IP NAT概述 300
28.1.1 IP NAT的優勢 302
28.1.2 IP NAT的劣勢 302
28.2 IP NAT地址術語 303
28.3 IP NAT靜態和動態地址映射 305
28.3.1 靜態映射 305
28.3.2 動態映射 305
28.3.3 選擇靜態映射或者動態映射 306
28.4 IP NAT單嚮(傳統的/嚮外的)操作 306
28.5 IP NAT雙嚮(兩路/嚮內的)操作 308
28.6 IP NAT 基於端口(重載的)操作 311
28.7 IP NAT重疊的/兩次操作 313
28.8 IP NAT兼容性問題和特殊處理要求 315
第29章 IPsec協議 318
29.1 IPsec概述、曆史和標準 318
29.1.1 IPsec服務和功能的概述 319
29.1.2 IPsec標準 319
29.2 IPsec通用操作、組件和協議 320
29.2.1 IPsec核心協議 320
29.2.2 IPsec支持組件 321
29.3 IPsec體係結構和實現方法 321
29.3.1 集成的體係結構 322
29.3.2 在棧中移動(BITS)體係結構 322
29.3.3 在綫中移動(BITW)的體係結構 322
29.4 IPsec模式:傳送和隧道 323
29.4.1 傳送模式 324
29.4.2 隧道模式 324
29.4.3 傳送模式和隧道模式比較 325
29.5 IPsec安全性構成 326
29.5.1 安全性策略、安全性關聯和關聯數據庫 326
29.5.2 選擇器 327
29.5.3 安全性關聯三元組和安全性參數索引 327
29.6 IPsec AH 327
29.6.1 AH數據報放置和鏈接 328
29.6.2 AH格式 330
29.7 IPsec ESP 330
29.7.1 ESP字段 331
29.7.2 ESP操作和字段用處 331
29.7.3 ESP格式 332
29.8 IPsec IKE 334
29.8.1 IKE概述 335
29.8.2 IKE操作 335
第30章 網際協議移動性支持 336
30.1 移動IP概述、曆史和動機 336
30.1.1 TCP/IP中移動節點問題 336
30.1.2 解決方案:移動IP 338
30.1.3 移動IP的局限性 339
30.2 移動IP概念和通用操作 339
30.2.1 移動IP設備角色 340
30.2.2 移動IP功能 341
30.3 移動IP尋址:歸屬和轉交地址 342
30.3.1 外部代理轉交地址 342
30.3.2 閤作定位轉交地址 343
30.3.3 兩種類型轉交地址的優缺點 343
30.4 移動IP代理發現 344
30.4.1 代理發現過程 344
30.4.2 代理通告和代理請求報文 344
30.5 移動IP歸屬代理注冊和注冊報文 347
30.5.1 移動節點注冊事件 347
30.5.2 注冊請求和注冊應答報文 348
30.5.3 注冊過程 348
30.5.4 注冊請求報文格式 348
30.5.5 注冊應答報文格式 350
30.6 移動IP數據封裝和隧道 350
30.6.1 移動IP常規隧道 351
30.6.2 移動IP反嚮隧道 352
30.7 移動IP和TCP/IP ARP操作 353
30.8 移動IP效率問題 354
30.9 移動IP安全性考慮 356
第六部分 IP支持協議
第31章 ICMP概念及一般操作 358
31.1 ICMP概況、曆史、版本和標準 358
31.2 ICMP一般操作 359
31.2.1 ICMP報文傳遞服務 360
31.2.2 局限於數據報發送源的ICMP差錯報告 361
31.3 ICMP報文類彆、類型及編碼 361
31.3.1 ICMP報文的類彆 361
31.3.2 ICMP報文的類型 361
31.3.3 ICMP報文編碼 362
31.3.4 ICMP報文類彆和類型概要 362
31.4 ICMP報文創建及處理約定和規則 364
31.4.1 在ICMP報文響應上的限製 364
31.4.2 ICMP報文處理約定 365
31.5 ICMP通用報文格式和數據封裝 365
31.5.1 ICMP通用報文格式 365
31.5.2 包含在ICMP差錯報文中的初始數據報 366
31.5.3 ICMP數據封裝 367
第32章 ICMPv4差錯報文類型和格式 368
32.1 ICMPv4目的地不可達報文 368
32.1.1 ICMPv4目的地不可達報文格式 368
32.1.2 ICMPv4目的地不可達報文子類型 369
32.1.3 對目的地不可達報文的說明 370
32.2 ICMPv4源抑製報文 370
32.2.1 ICMPv4源抑製報文格式 371
32.2.2 源抑製報文的問題 371
32.3 ICMPv4時間超限報文 372
32.3.1 ICMPv4時間超限報文格式 373
32.3.2 時間超限報文的應用 374
32.4 ICMPv4重定嚮報文 374
32.4.1 ICMPv4重定嚮報文格式 375
32.4.2 重定嚮報文解釋編碼 376
32.4.3 重定嚮報文的限製 376
32.5 ICMPv4參數問題報文 377
32.5.1 ICMPv4參數問題報文格式 377
32.5.2 參數問題報文解釋編碼及指針字段 377
第33章 ICMPv4信息報文類型和格式 379
33.1 ICMPv4迴顯(請求)和迴顯迴答報文 379
33.1.1 ICMPv4迴顯和迴顯迴答報文格式 379
33.1.2 迴顯和迴顯迴答報文的應用 380
33.2 ICMPv4時間戳(請求)和時間戳迴答報文 380
33.2.1 ICMPv4時間戳和時間戳迴答報文格式 381
33.2.2 時間戳和時間戳迴答報文使用中的問題 382
33.3 ICMPv4路由器通告和路由器請求報文 382
33.3.1 路由器發現過程 382
33.3.2 ICMPv4路由器通告報文格式 383
33.3.3 ICMPv4路由器請求報文格式 383
33.3.4 路由器通告和路由器請求報文的尋址和使用 384
33.4 ICMPv4地址掩碼請求和迴答報文 384
33.4.1 ICMPv4地址掩碼請求和地址掩碼迴答報文格式 385
33.4.2 地址掩碼請求和地址掩碼迴答報文的使用 385
33.5 ICMPv4 Traceroute報文 385
33.5.1 ICMPv4 Traceroute報文格式 386
33.5.2 Traceroute報文的使用 387
第34章 ICMPv6差錯報文類型和格式 388
34.1 ICMPv6目的地不可達報文 388
34.1.1 ICMPv6目的地不可達報文格式 388
34.1.2 ICMPv6目的地不可達報文子類型 389
34.1.3 目的地不可達報文的處理 390
34.2 ICMPv6分組太大報文 390
34.2.1 ICMPv6分組太大報文格式 390
34.2.2 分組太大報文的應用 391
34.3 ICMPv6時間超限報文 391
34.3.1 ICMPv6時間超限報文格式 393
34.3.2 時間超限報文的應用 393
34.4 ICMPv6參數問題報文 394
34.4.1 ICMPv6參數問題報文格式 394
34.4.2 參數問題報文解釋編碼及指針字段 394
第35章 ICMPv6信息報文類型和格式 396
35.1 ICMPv6迴顯請求和迴顯迴答報文 396
35.1.1 ICMPv6迴顯請求和迴顯迴答報文格式 397
35.1.2 迴顯請求和迴顯迴答報文的應用 397
35.2 ICMPv6路由器通告和路由器請求報文 398
35.2.1 ICMPv6路由器通告報文格式 398
35.2.2 ICMPv6路由器請求報文格式 399
35.2.3 路由器通告和路由器請求報文的尋址 400
35.3 ICMPv6鄰居通告和鄰居請求報文 400
35.3.1 ICMPv6鄰居通告報文格式 400
35.3.2 ICMPv6鄰居請求報文格式 402
35.3.3 鄰居通告和鄰居請求報文尋址 402
35.4 ICMPv6重定嚮報文 403
35.4.1 ICMPv6重定嚮報文格式 403
35.4.2 重定嚮報文的應用 404
35.5 ICMPv6路由器重編號報文 404
35.5.1 ICMPv6路由器重編號 404
35.5.2 ICMPv6路由器重編號報文格式 405
35.5.3 路由器重編號報文尋址 406
35.6 ICMPv6信息報文選項 406
35.6.1 源鏈路層地址選項格式 407
35.6.2 目標鏈路層地址選項格式 407
35.6.3 前綴信息選項格式 407
35.6.4 重定嚮的首部選項格式 409
35.6.5 MTU選項格式 409
第36章 IPv6 ND協議 410
36.1 IPv6 ND概述 410
36.1.1 本地網絡功能的規範:鄰居的概念 411
36.1.2 鄰居發現標準 411
36.2 IPv6 ND一般操作性概述 412
36.2.1 主機-路由器發現功能 412
36.2.2 主機-主機通信功能 413
36.2.3 重定嚮功能 413
36.2.4 各項功能之間的聯係 413
36.2.5 ND協議使用的ICMPv6報文 413
36.3 與等價IPv4功能相比的IPv6 ND功能 414
36.4 IPv6 ND主機-路由器發現功能 414
36.4.1 路由器完成的主機-路由器發現功能 415
36.4.2 主機完成的主機-路由器發現功能 415
36.5 IPv6 ND主機-主機通信功能 416
36.5.1 下一跳確定 416
36.5.2 地址解析 416
36.5.3 使用鄰居通告報文進行鄰居更新 416
36.5.4 鄰居不可達檢測及鄰居緩存 417
36.5.5 重復地址檢測 417
36.6 IPv6 ND重定嚮功能 417
第七部分 TCP/IP選路協議(網關協議)
第37章 重要選路協議概念概述 422
37.1 選路協議體係結構 422
37.1.1 核心體係結構 422
37.1.2 自治係統體係結構 422
37.1.3 現代選路協議類型:內部和外部選路協議 423
37.2 選路協議算法和度量 423
37.2.1 距離矢量(Bellman-Ford)選路協議算法 424
37.2.2 鏈路狀態(最短路徑優先)選路協議算法 424
37.2.3 混閤選路協議算法 425
37.3 靜態和動態選路協議 425
第38章 選路信息協議(RIP、RIP-2及RIPNG) 426
38.1 RIP概述 426
38.1.1 RIP的標準化 427
38.1.2 RIP操作概述、優點和缺陷 427
38.1.3 RIP版本2(RIP-2)和用於IPv6的RIPng的開發 428
38.2 RIP路由確定算法和度量 428
38.2.1 RIP選路信息和路由距離度量 428
38.2.2 RIP路由確定算法 429
38.2.3 RIP路由確定及信息傳播 429
38.2.4 默認路由 431
38.3 RIP一般操作、報文傳遞和定時器 431
38.3.1 RIP報文及基本報文類型 431
38.3.2 RIP更新報文傳遞和30秒定時器 431
38.3.3 防止過時信息:超時定時器 432
38.3.4 刪除過時信息:碎片收集定時器 432
38.3.5 觸發更新 433
38.4 RIP的問題以及一些解決方法 433
38.4.1 RIP算法的問題 433
38.4.2 RIP度量的問題 435
38.4.3 用於解決RIP算法問題的RIP特定特性 436
38.5 RIP版本特定的報文格式和特性 439
38.5.1 RIP版本1(RIP-1)報文格式和特性 439
38.5.2 RIP版本2(RIP-2)報文格式和特性 441
38.5.3 RIPng(RIPv6)報文格式和特性 443
第39章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OSPF) 446
39.1 OSPF概述 446
39.1.1 OSPF的開發與標準化 447
39.1.2 OSPF操作概述 447
39.1.3 OSPF的特性和缺點 447
39.2 OSPF基本拓撲和鏈路狀態數據庫(LSDB) 448
39.2.1 OSPF基本拓撲 448
39.2.2 LSDB信息存儲和傳播 449
39.3 OSPF層次結構拓撲 449
39.3.1 OSPF區域 450
39.3.2 OSPF層次結構拓撲中的路由器角色 450
39.4 使用SPF樹的OSPF路由確定 452
39.4.1 SPF樹 452
39.4.2 OSPF路由確定 452
39.5 OSPF一般性操作 455
39.5.1 OSPF報文類型 455
39.5.2 OSPF報文傳遞 456
39.5.3 OSPF報文鑒彆 456
39.6 OSPF報文格式 456
39.6.1 OSPF通用首部格式 457
39.6.2 OSPF Hello報文格式 458
39.6.3 OSPF數據庫描述報文格式 458
39.6.4 OSPF鏈路狀態請求報文格式 459
39.6.5 OSPF鏈路狀態更新報文格式 460
39.6.6 OSPF鏈路狀態確認報文格式 460
39.6.7 OSPF鏈路狀態通告和LSA首部格式 460
第40章 邊界網關協議(BGP/BGP-4) 462
40.1 BGP概述 462
40.1.1 BGP的版本和定義標準 463
40.1.2 BGP功能和特性概述 464
40.2 BGP拓撲 465
40.2.1 BGP發言人、路由器角色、鄰居和對等方 465
40.2.2 BGP AS類型、流量和選路策略 466
40.3 BGP路由存儲和通告 468
40.3.1 BGP路由信息管理功能 468
40.3.2 BGP選路信息庫(RIB) 468
40.4 BGP路徑屬性和算法概述 469
40.4.1 BGP路徑屬性類彆 470
40.4.2 BGP路徑屬性特徵 470
40.5 BGP路由確定和BGP決策過程 471
40.5.1 BGP決策過程的階段 471
40.5.2 為路由分配優先級的標準 471
40.5.3 BGP選擇有效路由能力的局限 472
40.5.4 發起新路由和撤銷不可達路由 472
40.6 BGP一般性操作和報文傳遞 472
40.6.1 發言人指定和連接創建 473
40.6.2 路由信息交換 473
40.6.3 連接維護 473
40.6.4 差錯報告 473
40.7 BGP報文傳遞細節、操作和報文格式 474
40.7.1 BGP報文的産生和傳送 474
40.7.2 BGP通用報文格式 474
40.7.3 BGP連接創建:打開報文 476
40.7.4 BGP路由信息交換:更新報文 477
40.7.5 BGP連接維護:保活報文 480
40.7.6 BGP差錯報告:通知報文 481
第41章 其他選路協議 484
41.1 TCP/IP網關到網關協議(GGP) 484
41.2 HELLO協議(HELLO) 485
41.3 內部網關選路協議(IGRP) 486
41.4 增強型內部網關選路協議(EIGRP) 488
41.5 TCP/IP外部網關協議(EGP) 489
第八部分 TCP/IP運輸層協議
第42章 TCP與UDP概述及比較 492
42.1 應TCP/IP運輸層要求而設計的兩種協議 492
42.2 TCP和UDP的應用 493
42.2.1 TCP應用 493
42.2.2 UDP應用 493
42.3 UDP和TCP簡明比較 494
第43章 TCP和UDP尋址:端口和套接字 495
43.1 TCP/IP進程、多路復用和客戶機/服務器應用程序角色 495
43.1.1 多路復用和多路分解 496
43.1.2 TCP/IP客戶機進程和服務器進程 497
43.2 TCP/IP端口:TCP/UDP尋址 497
43.2.1 利用端口實現多路復用和多路分解 497
43.2.2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號 498
43.2.3 數據報傳輸和接收中的端口用法小結 498
43.3 TCP/IP應用程序分配和服務器端口號範圍 499
43.3.1 保留端口號 500
43.3.2 TCP/UDP端口號範圍 500
43.4 TCP/IP客戶機(短暫)端口和客戶機/服務器應用程序端口用法 501
43.4.1 短暫端口號分配 501
43.4.2 短暫端口號範圍 502
43.4.3 客戶機/服務器交互中的端口號使用 502
43.5 TCP/IP套接字和套接字對:進程和連接標識 503
43.6 常見TCP/IP應用程序及周知和注冊端口號 504
第44章 TCP/I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507
44.1 UDP概述、曆史和標準 507
44.2 UDP操作 508
44.2.1 UDP做什麼 508
44.2.2 UDP不做什麼 508
44.3 UDP報文格式 509
44.4 UDP常見應用程序和服務器端口分配 510
44.4.1 為何有些TCP/IP應用程序使用UDP 511
44.4.2 常見UDP應用程序和服務器端口使用 512
44.4.3 同時使用UDP和TCP的應用程序 512
第45章 TCP概述、功能和特點 513
45.1 TCP概述、曆史和標準 513
45.1.1 TCP發展曆史 513
45.1.2 TCP操作概述 514
45.1.3 TCP標準 514
45.2 TCP功能 515
45.2.1 TCP執行的功能 515
45.2.2 TCP不執行的功能 516
45.3 TCP特徵 516
45.4 健壯性原則 517
第46章 TCP基本原理和一般性操作 519
46.1 TCP數據操作和處理 519
46.1.1 提升應用程序數據操作的靈活性:麵嚮流 519
46.1.2 TCP數據包裝:段 520
46.1.3 TCP數據標識:序列號 521
46.1.4 應用程序數據定界需求 521
46.2 TCP滑動窗口確認係統 522
46.2.1 不可靠協議的問題:沒有反饋 522
46.2.2 用帶重傳的肯定確認(PAR)提供基本可靠性 522
46.2.3 PAR改進 524
46.2.4 TCP麵嚮流的滑動窗口確認係統 525
46.2.5 關於TCP滑動窗口的更多信息 529
46.3 TCP端口、連接和連接標識 529
46.4 TCP常見應用程序和服務器端口分配 530
第47章 TCP基本操作:連接的建立、管理和終止 532
47.1 TCP操作概述及其有限狀態機 532
47.1.1 FSM基本概念 532
47.1.2 簡化的TCP FSM 533
47.2 TCP連接準備 536
47.2.1 存儲連接數據:TCB 536
47.2.2 主動和被動打開 536
47.2.3 連接準備 536
47.3 TCP連接創建過程:三次握手 537
47.3.1 連接創建功能 537
47.3.2 創建連接時使用的控製報文:SYN和ACK 537
47.3.3 正常連接創建:三次握手 537
47.3.4 同時開始創建連接 539
47.4 TCP連接創建的序列號同步和參數交換 540
47.4.1 初始序列號選擇 541
47.4.2 TCP序列號同步 541
47.4.3 TCP參數交換 542
47.5 TCP連接管理和問題處理 543
47.5.1 TCP復位功能 543
47.5.2 處理復位段 543
47.5.3 空閑連接管理和保活報文 544
47.6 TCP連接終止 544
47.6.1 連接終止條件及其問題 545
47.6.2 正常連接終止 545
47.6.3 TIME-WAIT狀態 547
47.6.4 同時連接終止 547
第48章 TCP報文格式和數據傳輸 550
48.1 TCP報文(段)格式 550
48.2 TCP檢驗和計算與TCP僞首部 553
48.2.1 利用檢驗和檢測傳輸差錯 553
48.2.2 擴大差錯檢查範圍:TCP僞首部 554
48.2.3 僞首部方法的優越性 555
48.3 TCP最大段長度MSS 555
48.3.1 MSS選擇 556
48.3.2 TCP默認MSS 556
48.3.3 非默認MSS值規約 557
48.4 TCP滑動窗口數據傳輸和確認交互過程 557
48.4.1 滑動窗口傳送和接收類彆 557
48.4.2 發送(SND)和接收(RCV)指針 558
48.4.3 用於交換指針信息的TCP段中的字段 560
48.4.4 TCP滑動窗口交互過程的一個例子 560
48.4.5 滑動窗口機製在真實世界中的復雜化 564
48.5 立即數據傳輸:推功能 565
48.6 TCP優先數據傳輸:緊急功能 566
第49章 TCP可靠性和流量控製特性 568
49.1 TCP段重傳定時器與重傳隊列 568
49.1.1 利用重傳隊列管理重傳 568
49.1.2 識彆一個段何時得到完全確認 569
49.2 TCP非鄰近確認處理和選擇性確認(SACK) 571
49.2.1 已發送尚未確認段的處理策略 572
49.2.2 一種更好的解決方案:選擇性確認(SACK) 573
49.3 TCP自適應重傳與重傳定時器計算 575
49.3.1 基於往返時延計算的自適應重傳 575
49.3.2 確認的多義性 575
49.3.3 RTT計算的改進及Karn算法 576
49.4 TCP窗口長度調整與流量控製 576
49.4.1 減小發送窗口長度以降低數據發送速率 577
49.4.2 減小發送窗口長度以停止發送新數據 578
49.4.3 關閉發送窗口 579
49.5 TCP窗口管理問題 579
49.5.1 與收縮TCP窗口相關的一些問題 579
49.5.2 在不收縮窗口的條件下減小緩存長度 581
49.5.3 處理已關閉窗口及發送探測段 581
49.6 TCP糊塗窗口綜閤癥 582
49.6.1 糊塗窗口綜閤癥是如何發生的 582
49.6.2 糊塗窗口綜閤癥避免算法 584
49.7 TCP擁塞處理和擁塞避免算法 585
49.7.1 有關擁塞的考慮 585
49.7.2 TCP擁塞處理機製 586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