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漢族,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及現任館長。
馬未都插過隊,當過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國青年齣版社任編輯。
從1980年起,馬未都就開始瞭他的文學創作生涯。十餘年裏他發錶小說、報告文學等上百篇,後由作傢齣版社結集齣版。
馬未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啓濛讀物;接著他還寫瞭《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的專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論文小品文章。
全書共12講,12萬字,200幅圖左右,四色印刷。
目 錄
第一講 陶瓷文明 曙光初現——陶器誕生
第二講 變土為金 獨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講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窯
第四講 高山仰止 卓越韆古——官窯 哥窯
第五講 雲蒸霞蔚 如冰類雪——鈞窯 定窯
第六講 和光同塵 分外妖嬈——宋代北方民窯
第七講 儀態萬方 分庭抗禮——宋代南方民窯
第八講 馬背馳騁 獨樹一幟——遼、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講 一統江山 君臨天下——元青花
第十講 蘇麻離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講 各領風騷 謀求變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講 火光炸天 四時雷電——明晚期青花
2019-04-28 10:27 陶器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它吸水。今天可能感受不到这个缺点带给我们的困惑,而古人则是长时间为这件事困惑。比如说过去古人也喝粥,喝粥的时候用什么呢?他可能用植物的果实,比如用一个匏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葫芦,一剖两半儿,盛上粥喝;或者用一块兽皮,兜...
評分这本书说去来是马未都说收藏 ,其实本质是听马叔叔讲过去的历史,有历史有图案,在阅读中不知不觉掌握很多历史,非常喜欢!!
評分 評分相对于《瓷之色》,这本《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有点下里巴人的感觉,远没有《瓷之色》的高大上。不过,也很好理解,毕竟是百家讲坛上的讲座性的文字,肯定是通俗易懂的,搞得文邹邹的谁听得懂、听得下去呢? 这是一部通俗的陶瓷史,马未都先生从陶器的起源说起,讲到了陶与瓷...
得多看多讀,先有一個基本常識。。。
评分4.5 娓娓道來,平易近人。邊看邊圈劃,因為這本書我不得不開始用evernote整理kindle筆記。
评分人民群眾能夠讀懂的文化。所謂師傅引進們,修行看個人,所以,在這裏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就好
评分人民群眾能夠讀懂的文化。所謂師傅引進們,修行看個人,所以,在這裏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就好
评分作為普及讀本還不錯,看得我想去龍泉和景德鎮的心更加迫切瞭,繼續讀陶瓷(下)。@眯細小眼 @櫻桃柿子 @吳鈎韆裏 @小夕的路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