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12讲,12万字,200幅图左右,四色印刷。
目 录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 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插过队,当过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
从1980年起,马未都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马未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
五月风筝2008-06-29 19:45:11 刚好写到瓷器的文章,这本书就很及时的到了.对比一下,很庆幸自己没有写错定窑的内容. 马先生的书,最吸引人的就是图文并茂,内容轻松易读.无论有没有收藏知识,都可以看得懂.看起来没有压力,在愉悦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期待下一本.
评分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然后想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买这本书的过程也差不多:偶尔看了集细细体味百家讲坛的马先生摆乎瓷器,觉得不错,看豆瓣上不少人说这套书——包括《说家具》《说陶瓷(下)》——不错,于是到卓越amazon订了套来,一个晚上看完一本,咂摸咂摸嘴,没什么味...
评分怎么区别主席瓷的真伪,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主席用瓷从1958--1974年为湖南省醴陵特制;“7501”主席瓷是江西省景德镇烧制。 二、胎釉:真品的窑温高达1380℃--1400℃,经过很好的还原焰过程,釉色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瓷胎透明度好。像碗、盘、碟等均为手工拉...
评分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然后想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买这本书的过程也差不多:偶尔看了集细细体味百家讲坛的马先生摆乎瓷器,觉得不错,看豆瓣上不少人说这套书——包括《说家具》《说陶瓷(下)》——不错,于是到卓越amazon订了套来,一个晚上看完一本,咂摸咂摸嘴,没什么味...
评分马未都在百家讲坛说收藏的那一阵儿我没有赶上,直到去年才后知后觉的开始看这套丛书。已经看完了家具篇和陶瓷篇,正在看玉器篇。 我挑书看的一个最要紧的标准就是容易理解,看得进去,尤其是对于某一个陌生领域的入门书。这套书非常完美地满足了这个标准,印刷精美,语言通俗...
有趣ㄉ講說 有專業 有趣味
评分4.5 娓娓道来,平易近人。边看边圈划,因为这本书我不得不开始用evernote整理kindle笔记。
评分总觉得收藏界对高古瓷有种误区,物以稀为贵是不错,但也没必要很偏执地去追求某一类藏品。毕竟古董还是要看缘的,有机缘并加上慧眼识宝,也碰上一个懂它的人,收藏才会成为一种境界。觉得马未都作为人民收藏家,一点也不为过。就他措辞本身来讲,直白简练,不见任何卖弄于垂古。其实文化本身就应该用如此坦然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受和明了。汝、官、哥、定、钧,其实各有千秋。不能因为汝窑的稀有,而磨灭掉其他众窑的价值。于我来讲似乎更喜欢这种纯然、质朴的表现手法,也许上面的刻花铭文不如明清那么风雅,但所展现的制瓷技艺与文化追求,却更显收放自如的淡然。
评分人民群众能够读懂的文化。所谓师傅引进们,修行看个人,所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就好
评分在图书馆翻完,每一篇都要一本正经地说“随缘收藏”,每一篇都忍不住讲捡到漏的经历,乐翻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