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马未都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
出版时间:2008年4月
价格:32.00元
装帧:16开本
isbn号码:9787101061079
丛书系列:马未都说收藏
图书标签:
  • 马未都
  • 收藏
  • 陶瓷
  • 文化
  • 艺术
  • 历史
  • 百家讲坛
  • 中国
  • 陶瓷
  • 收藏
  • 马未都
  • 艺术品
  • 文化
  • 历史
  • 鉴赏
  • 中国
  • 传统
  • 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书共12讲,12万字,200幅图左右,四色印刷。

目 录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 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作者简介

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插过队,当过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

从1980年起,马未都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马未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没收藏,先说。 纯属个人感受。 百家讲坛,马爷的节目看过,应该算是完整看过不止一遍。电视的好处很明显,直观,声色映画,样样俱全。 看收藏,于我,主要是先看画,后看讲究。有讲究,没画,不太容易激起兴趣。这可能是个不太好的习惯,我也在改,可能速度不快。 马爷讲话,...  

评分

怎么区别主席瓷的真伪,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主席用瓷从1958--1974年为湖南省醴陵特制;“7501”主席瓷是江西省景德镇烧制。   二、胎釉:真品的窑温高达1380℃--1400℃,经过很好的还原焰过程,釉色白里泛青,温润如玉,瓷胎透明度好。像碗、盘、碟等均为手工拉...  

评分

相对于《瓷之色》,这本《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有点下里巴人的感觉,远没有《瓷之色》的高大上。不过,也很好理解,毕竟是百家讲坛上的讲座性的文字,肯定是通俗易懂的,搞得文邹邹的谁听得懂、听得下去呢? 这是一部通俗的陶瓷史,马未都先生从陶器的起源说起,讲到了陶与瓷...  

评分

农耕民族是定居的民族,需要大量生产用具。但生产时不像游牧民族需要考虑抗震动,比如游牧民族愿意使用的是金属器、皮制器、木制器等等,不易磕碎。 农耕民族的思维定势是重农轻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都是重农轻商。所以在农业发达时期,国力非常强盛;而当进入贸易社会,或者说...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图书馆翻完,每一篇都要一本正经地说“随缘收藏”,每一篇都忍不住讲捡到漏的经历,乐翻人。

评分

作為普及讀本還不錯,看得我想去龍泉和景德鎮的心更加迫切了,繼續讀陶瓷(下)。@眯细小眼 @樱桃柿子 @吴钩千里 @小夕的路口

评分

4.5 娓娓道来,平易近人。边看边圈划,因为这本书我不得不开始用evernote整理kindle笔记。

评分

不错的入门书,讲得蛮细蛮透

评分

挺好的书,很多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结合历朝代的历史,指出了瓷器收藏中的一些关键点,作为收藏指导入门书是很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