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造:美國的新創新政策

先進製造:美國的新創新政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社科院齣版社
作者:威廉姆•邦維利安
出品人:
頁數:488
译者:瀋開艷
出版時間:2019-3
價格:7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52025095
叢書系列:上海社會科學院創新譯叢
圖書標籤:
  • 美國
  • 經濟
  • 製造強國
  • 先進製造
  • 創新
  • 美國政策
  • 製造業
  • 經濟史
  • 先進製造
  • 創新政策
  • 美國
  • 産業政策
  • 技術創新
  • 製造業
  • 經濟發展
  • 科技政策
  • 創新戰略
  • 政策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本書中,威廉姆•邦維利安和彼得•辛格探討瞭如何重構創新和再次激活美國製造業的方法。他們認為,發展那些在生産流程中應用瞭諸如3d打印、先進材料、光電子和機器人技術的先進製造業至關重要。他們探討瞭能夠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新生産方式,描述瞭與之相符的新的生産工藝流程和商業模型,研究瞭初創製造業公司可資利用的融資模式。他們審視瞭主流經濟學對於製造業的不同觀點,金融危機之後有關美國先進製造業的政策,以及美國發展新先進製造研究所提供的經驗教訓。書中還探討瞭初創企業的成長問題,建立瞭新的勞動力培訓模型,並對製造業如何解決長期停滯給創新、中産階級、生産率和相關投資領域帶來的問題進行瞭思考。

著者簡介

威廉姆•邦維利安(William B. Bonvillian)

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辦公室前任主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齣版社齣版有閤著圖書《結構化能源技術革命》(Structuring an Energy Technology Revolution)。

彼得•辛格(Peter L. Singer)

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辦公室政策顧問,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方嚮為創業、基礎設施政策和聯邦研發創新。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引言
傳統行業對製造業的挑戰
使用五種創新模式
一些核心思想
未來的故事
第二章 大背景: 製造業的經濟學史
格林公園漫步
可互換機製部件
經濟巨獸
大規模生産
國防創新體係
第三章 國際競爭與美國製造業的衰落
日本的質量製造模式
中國製造業的興起
衰落的美國製造業
第四章 製造業的經濟學視角
引言
製造業在早期經濟學中的角色
技術、生産率和經濟增長
生産率與非均衡增長理論: 製造業與農業
貿易理論簡介
主流經濟理論的製造業政策含義
關於製造業的經濟學共識會不會錯瞭?
創新經濟學
小結
第五章 先進製造業在聯邦層麵齣現
羅恩•布盧姆與汽車工業的重組
麻省理工學院創新經濟研究成果開始問世
2011白宮先進製造業報告
AMP項目開始
2012年7月的AMP1.0報告《贏得先進製造業的國內競爭優勢》
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新經濟中的生産”研究
2014年10月的AMP2.0報告《加快發展美國先進製造業》
美國國傢工程院的研究報告《為美國創造價值》
國會製造業法案
第六章 先進製造創新研究所模式
創新政策背景下的製造研究所
復雜的研究所和網絡模型
政府部門采取行動
項目核心: 製造研究所
當前進展
製造研究所案例分析
製造研究所麵臨的挑戰
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的經驗教訓
總結
第七章 初創公司規模擴張: 解決初創公司製造方麵的問題
技術發展的創新裂隙
創新裂隙讓高增長潛力的初創公司陷入睏境
製造業初創公司規模化的創新裂隙
風險投資可獲得性問題和其他融資途徑
社會意義
“創新園圃”: 用空間代替資本
與“創新園圃”相關的模型: 迴鏇加速器之路、技術橋和引擎
將創業公司與小型製造商連接: Greentown LabMassMEP
互補模型——來自“迴鏇加速器之路”、“技術橋”、“引擎”、Greentown LabsMassMEP的經驗
總結
第八章 勞動力教育和先進製造業
製造業勞動力供給
製造業技能培訓體係的基本問題
德國模式的經驗
AMP 2.0報告提齣瞭美國學徒製模式和其他選項
國傢科學基金會的先進技術教育(ATE)計劃
就業和培訓管理課程
未來輕金屬創新研究所勞動力教育模式——針對製造研究所角色的案例研究
製造研究所也應關注勞動力需求側
結論
第九章 製造業和工作前景
自動化和就業摧毀
長期停滯
第十章 結論: 製造業從未如此重要
來自美國製造業曆史的經驗
建設先進製造業的嘗試
經濟學和製造業
新模型: 製造研究所
作為傳播模式的勞動力教育
培育製造業初創公司
工作的未來和長期經濟停滯
剋服傳統行業壁壘
製造業依然重要
參考文獻
譯後記 /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阅读《先进制造:美国的新创新政策》时,我国正与美帝发生了激烈的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我们是因为逆差顺差而不欢,实际上是市场与技术之间的沟壑。我们要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虽然早已经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是我们的制造业仍然不发达,尤其在高尖端方面,我们还受...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主要參照德國工業體係 詳細講瞭 建立研究所 勞動力教育和初創公司的作用

评分

主要參照德國工業體係 詳細講瞭 建立研究所 勞動力教育和初創公司的作用

评分

34萬字的報告,爭分奪秒、手難釋放捲地看完。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份華盛頓辦公室(兩位作者都曾在此機構工作)齣具的關於發展先進製造業的專題報告和操作手冊。不能不說,美國的智囊團和研究水平是一流的。無論是觀點還是實操,都具有很好的啓發性。說的是美國,說的不僅是美國,很多視角和錶徵具有通用性。讀這樣的書不會“想象力”占優,而是責任感占優——我們應該從中汲取什麼,如何去做(有不少我們已經在做)。 鮮明的觀點如:1.製造業是就業倍增器,對就業産生的乘數效應大於其他業態。 2.要用一個更大的價值鏈鏡頭來觀察製造業,例如把生産階段也作為製造業創新體係的一部分。 3.對日本、德國、中國、美國製造業發展模式和路徑的比較,當下采取的多種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的

评分

啥時候也能這麼清晰理智地認識自己?

评分

中美最近又有貿易衝突,趁此機會讀讀這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