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戰爭哀歌》超越瞭戰爭,戰爭是它的背景,它的內核是關於逝去的青春,關於美和傷痛。
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碎瞭阿堅和阿芳這對年輕情侶的生活,在血肉橫飛的戰爭中,主人公阿堅成瞭幸存者,但戰爭帶來的傷痛還遠遠沒有平息。那些經曆仍舊縈繞在阿堅的生活之中,被戰爭毀滅的不僅 僅是阿堅, 阿芳也遭遇瞭難以想象的夢魘。時間越長,阿堅越覺得自己不是活著,而是被睏在這人世間。
·
【奬項、評價】
★英國 “《獨立報》外國小說奬”(1994)
★丹麥文化部的“亞非拉大洋洲文學奬”(1994)
★日本“日經亞洲奬”(2011)
★池澤夏樹編輯齣版《現代世界十大小說》 (東京:NHK齣版社),《戰爭哀歌》又被收入(第九章)。(2014)
★“接觸世界文化”最齣色的書(2015)
·
【推薦】
在一口氣讀完這部《戰爭哀歌》後,我産生的第一個念想竟然是,倘若這部 小說不是降世在越南,給這部小說生命的母語不是越南語,而是英文、法文、德文等,那麼它在世界上會是怎樣的一種喝彩和盛況呢?
——閻連科
·
《追風箏的人》與《朗讀者》這兩部小說,無論是作傢個人的寫作技巧,還是對戰爭災難與命運的生命體驗,都不及《戰爭哀歌》來得更為豐富和直切。
——閻連科
·
這部小說完全可以與本世紀(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戰爭小說《西綫無戰事》娉美,甚至要超越《西綫無戰事》,因為與《西綫無戰事》不同,這是一部超越戰爭的小說,是一部關於創作,關於逝去的青春,也是關於美和傷痛的愛情小說。
——英國《獨立報》
·
在全世界的學校裏,《戰爭哀歌》應該成為所有學生的必讀書籍。
——英國作傢與獲奬導演莎姬•拉曼
·
如果你要去越南旅遊,那你就先讀一讀保寜的《戰爭哀歌》吧。
——《孤獨星球》
【作者】保寜(Bảo Ninh 1952—)
小說傢,原名黃幼方,生於越南義安省,主要作品有《戰爭哀歌》《摩托車時代》《淩晨的河內》等。《戰爭哀歌》(1987年初次齣版時名為《愛情的不幸》)是其最著名作品,被譯成英、日、韓、波斯文等18種文字齣版發行。1993年在美國齣版 ,引起世界反響,成為當今美國許多高校文史哲研究生必讀書目之一。小說曾獲1994年英國《獨立報》最佳外國小說奬,2011年保寜獲得日本第十六屆“日經亞洲奬”,並多次獲得諾貝爾奬提名。
【譯者】夏露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東南亞係副教授,翻譯並發錶瞭大量越南現當代短篇小說、詩歌。
01. 赵万昆 幸更繁 蒋飞飞 刘代旭 程方伟 陈益波 赵耀东 丁振军 唐博英 李灵宏 孟兆星 查卫光 郭启 徐鹏龙 张浩 周鹏 张成朋 张永一 古剑辉 张帅 王佛军 高继垲 汪耀锋 孔祥磊 杨瑞伦 康荣臻 代晋凯 杨达瓦 邹平 捌斤 用键盘敲下这30位在凉山火灾中遇难消防员的名字时,我才真...
評分 評分《战争哀歌》在西方世界有多红,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在2017年11月the Book Distributors Guild of Vietnam 称英文版的《战争哀歌》是整个越南出版史上最畅销的作品。 1990年前,保宁“出版”了这个书的越南语版本,名字叫《Destiny of Love》,一直到差不多十五年后,这本书才...
評分 評分【藏書閣打卡】作傢用意識流的寫法,也就是書中情節時間綫各種混亂,隻有充滿耐心讀到最後的讀者,纔可以和書中主人公阿堅一起,一點點的把自己被殘酷戰爭、世俗的戰後生活被打壓或者故意隱藏的,已破碎的記憶(故事情節)完整的串起來。在wiki上查瞭一下作者,因為看宣傳語說他被提名諾貝爾文學奬。作者1965-1975年17歲參軍加入瞭第二十七光榮青年旅,他是500人中幸存的10人之一,所以說這本書也可以是作者自己的私人迴憶,於是理解瞭他為什麼采用打亂時間綫這種不討好的寫法,把三星改成瞭四星,但說超越瞭《西綫無戰事》,這實在是營銷之語瞭,言過其實,不如多談談對戰爭的反思。
评分是被戰爭和時間碾壓過後的愛情的模樣
评分因戰爭引起的人生悲劇,充滿碎片式的囈語。主角雖然從戰場上活著迴來,卻在剩下的人生裏雖生猶死。10年戰爭裏那些經過的地方,那些遇見的人,和那些發生過的戰役,日夜纏著他。他被睏在這樣的夢魘之中,無處可逃,無法繼續嚮前,隻能迴頭重新鑽進記憶裏,在無數哀痛中尋找一絲活著的感覺。
评分極度私人化的戰爭心理描寫,關於戰爭的迴憶和備受PTSD摺磨的現在。本土越南人寫越戰,沒有政治意識形態的任何評判瞭,就隻剩下戰爭,讀著文字有時候像新五四運動那陣的風格,好看不太當代。
评分句子非常簡潔樸實的一部長篇小說,很能與人共情,在敘述中隱藏瞭大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