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漓江出版社
作者:[德]卡尔·雅斯贝斯
出品人:
页数:416
译者:李夏菲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5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78595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历史
  • 雅斯贝斯
  • 轴心期
  • 西方哲學
  • 雅斯贝尔斯
  • 历史人物
  • 德国
  • 历史
  • 起源
  • 目标
  • 文明
  • 发展
  • 人类
  • 社会
  • 哲学
  • 思辨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本书中,雅斯贝斯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世界历史中存在着一个“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国、印度、西方相互独立地完成了结构相似的文明革命,在这一段时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左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先行者,开创了它们各自发展的新起点。这些人的理论对当今社会的文化生活仍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雅斯贝斯还指出了现代科学和技术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世界和平的意义上思考了世界统一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

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ers, 1883—1969)20世纪德国重要的哲学家、精神病学家。他起初学习医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开始研究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后受克尔凯郭尔、尼采、康德等人的影响,转向哲学研究,成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并为一种理性哲学奠定了基础。在纳粹时期,雅斯贝斯因为妻子的犹太人身份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和迫害。1945年以后,他成为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并且是德国战后政治具有声望的批评者。从这时开始,哲学的信仰问题成为他著作的一个中心。雅斯贝斯晚年致力于世界哲学的研究,计划写一部世界哲学史。这个庞大的计划最终未能完成。其代表作有《哲学》《时代的精神状况》《世界观的心理学》《一般精神病理学》《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译者,李夏菲,德国海德堡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北京大学德语系博士。

目录信息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世界历史/ 001
导论 世界历史的结构/ 002
第一章 轴心时代/ 008
1. 轴心时代的特征/ 009
2. 轴心时代以来的世界历史结构/ 015
3. 对轴心时代命题的检验/ 018
3.1 曾有人提出过这一事实吗?/ 018
3.2 所说的平行性是什么性质的?/ 022
3.3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事实?/ 025
3.4 轴心时代的意义问题/ 032
第二章 世界历史简图/ 036
第三章 史前/ 043
1. 历史和史前/ 043
2. 对史前的看法/ 046
3. 史前的时间简图/ 049
4. 史前发生了什么?/ 051
4.1 人的生物学特征/ 053
4.2 历史的获得物/ 058
5. 史前的全貌/ 060
6. 所有人是共属一体的吗?/ 061
第四章 古代历史文明/ 064
1. 概览/ 064
2. 哪些事件拉开了历史序幕?/ 066
3. 古文明之间的共性与不同/ 069
第五章 轴心时代及其影响/ 073
1. 以轴心时代判分世界历史结构/ 073
2. 突破后的世界历史/ 077
3. 印欧语系民族的重要性/ 079
4. 西方的历史/ 082
4.1 总貌/ 082
4.2 基督教轴心的重要性/ 083
4.3 西方的教养连续性/ 085
第六章 西方的独特之处/ 087
第七章 东方与西方/ 094
第八章 再一次:世界历史简图/ 100
第二部分 现在与未来/ 109
第一章 全新的事物:科学与技术/ 110
导论/ 110
1. 现代科学/ 111
1.1 现代科学的特征/ 113
1.2 现代科学的产生/ 119
1.3 现代科学的本末倒置和任务/ 126
2. 现代技术/ 130
2.1 技术的本质/ 135
2.1.1 技术的定义/ 135
2.1.2 技术内部的巨大历史转折/ 138
2.2 劳动的本质/ 142
2.2.1 劳动的定义/ 143
2.2.2 现代技术转折后的劳动/ 146
2.3 对劳动和技术的评价/ 151
对劳动的评价/ 151
对现代技术的评价/ 153
2.3.1 远离自然和重新接近自然/ 155
2.3.2 对技术界限的错误判断/ 158
2.3.3 对技术魔力的感知/ 163
第二章 当前世界形势/ 170
导论/ 170
1. 当前形势的特征/ 171
1.1 群众成为进程的决定性因素/ 171
1.2 传统价值的消解/ 176
2. 问题:当前形势是如何产生的?/ 182
3. 小结/ 187
第三章 未来/ 191
1. 目标:自由/ 208
1.1 哲学上的自由概念/ 209
1.2 权力和政治自由/ 215
2. 基本趋势/ 234
2.1 社会主义/ 234
2.1.1 社会主义的源头和概念/ 234
2.1.2 权力/ 236
2.1.3 计划和全面计划/ 237
2.1.4 经济观:自由竞争还是计划经济?/ 240
2.1.5 计划的手段:官僚制度/ 245
2.1.6 有意义的计划界限/ 248
2.1.7 社会主义和全面计划/ 257
2.1.8 全面计划的动机与克服全面计划/ 261
2.2 世界统一/ 264
导论 与轴心时代末期的历史类比/ 265
2.2.1 世界帝国和世界秩序/ 268
2.2.2 政治强国/ 274
2.2.3 通往世界秩序之路上的危险/ 279
2.2.4 反对世界秩序之可能性的思想/ 287
2.2.5 世界秩序的理念/ 289
3. 信仰/ 292
导论/ 292
3.1 信仰与虚无主义/ 293
3.2 现状/ 295
3.3 永恒信仰的基本范畴/ 300
3.4 未来的信仰/ 305
第三部分 历史的意义/ 315
导论 历史思考的意义/ 316
第一章 历史的界限/ 322
1. 自然与历史/ 322
2. 遗传与传统/ 324
3. 历史与宇宙/ 325
第二章 历史的基本结构/ 330
1. 一般性与个别性/ 330
2. 历史的过渡存在/ 333
第三章 历史的统一/ 338
导论/ 338
1. 表明统一的事实/ 339
1.1 人类特性的统一/ 339
1.2 普遍性/ 344
1.3 进步/ 345
1.4 时空中的统一/ 347
1.5 各种特殊的统一/ 349
2. 通过意义和目标达成的统一/ 351
3. 思维的全面直观的统一/ 354
小结/ 361
第四章 我们的现代历史意识/ 365
第五章 战胜历史/ 373
人名对照表/ 38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中最主要介绍的就是雅斯贝斯提出的历史的独特解释——轴心期理论。他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科学技术时代。雅斯贝斯用独特的见解分析了这四个时期的历史意义,不仅是历史学界的和重要的著作也引发了哲学对此的思考,也引入了哲学思想文化...  

评分

雅斯贝尔斯1946年首次提出“世界历史的轴心”概念,后来在1949年发展为“轴心时代”的术语。学界关于“轴心时代”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史实对比或用以反对欧洲中心论;澄清“轴心时代”的历史命意,有助于准确定位该术语及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通过历史语境的文本考查可以发现,...  

评分

评分

读书札记 一   轴心时代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1949年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来的,因其突破了长期来的西方中心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冷遇,直到上世纪70和80年代才有过两次讨论。然而到了上个世纪末,当世界即将进入第三个千年之际,我...

评分

雅斯贝尔斯1946年首次提出“世界历史的轴心”概念,后来在1949年发展为“轴心时代”的术语。学界关于“轴心时代”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史实对比或用以反对欧洲中心论;澄清“轴心时代”的历史命意,有助于准确定位该术语及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通过历史语境的文本考查可以发现,...  

用户评价

评分

心理学气质的哲学思考,思维在宏观概况和微观分析中来回穿插,再配上飘渺迷蒙,若有若无的语言,确实不太好读。个人感觉,全书的中心是历史的整体论、统一论、连续论,特别是作为身在历史之中的人,虽然在创造着历史,同时也跳不出历史,故无法整体把握历史,历史的目标和意义对人来说就是无限,人无法把握整体,只能像烛光一样照亮局部,书中深深传达了这种无力感。在微观方面,作者对轴心时代的分析,人类精神发展的两次呼吸(轴心时代和科学时代),历史目标意义的总结(总体秩序、自由、个人全面发展)确实有其见地。作者隐约觉得我们正处于第二次轴心时代的萌芽阶段,其隐藏的火引或是17世纪以来的科学思潮。其对中国、对印度的乐观预测(虽然强调的人多这个因素),部分也算印证。

评分

直接从正文开始读,很多观点,有些观点读起来一头雾水,没有充分展开,但是这些小瑕疵不能掩盖她提出轴心时代的独到。对哲学了解甚少,但这本册子作为作者展示其野心的纲领还是比较优秀的,值得一读。

评分

本书成于上世纪50年代,比起烂大街的轴心时代理论,其关于历史之后的预言更具有反思的意义,雅斯贝斯基本已经预知了后现代史学的发展线路了,甚至,看得更远。

评分

雅思贝尔斯最终也没有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倘若轴心时代平行性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问题就是,它从何而来?为什么同样的事物互不依赖地发生在这三个地区?”基本问题悬而未决,让第一部分的论述仿若隔靴搔痒,又似空中楼阁,徒有历史哲学的灵光乍现。

评分

关于轴心时代的论述少,其他方面收获颇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