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西方世界》是瑞士文化理论家鲁热蒙的一部经典的著作。作者描述了爱情在西方的兴衰史,探索了从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时代到好莱坞电影的爱情心理学。作者长期致力于研究西方世界婚姻和情感的不可避免的冲突,把爱情问题与社会和宗教的责任以及中世纪普罗旺斯混乱的、无法遏制的爱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探索了宗教和文化,爱神,上帝,虚无主义和美好生活问题等有时隐藏的关系。按照作者的研究,早期诗人谈论的是以爱欲神学为中心的话语,正是通过这些异端的声音,混乱的、无法遏制的爱以及西方文学,才迈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认为,现代西方的激情浪漫之爱的文化根源在于中世纪普罗旺斯的宫廷诗。在西方世界的爱情中,这种诗歌传统默许与卡特里派教派、诺斯替教派二元论的蔑视婚姻和身体的宗教愿景相沟通。 作者结合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文化的维度,追踪了西方浪漫之爱作为一种秘密从文学开端到电影的商业化时代的演进。希望还原最初完整的爱的神话,并从哲学角度对现代婚姻进行阐述。
德尼·德·鲁热蒙(1906-1985),瑞士作家,文化理论家。毕业于瑞士纽沙泰尔大学,1930年移居巴黎。出版有30多部著作。创办法国文学杂志《精神》、《新秩序》,以及存在主义神学杂志《此时此地》。1941年前往美国执教,1946年回到欧洲。1950年创立日内瓦欧洲文化中心。
张文敬,北京语言大学出国部法语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现代法语句法》,译著有《流亡的巴黎》《圣米歇尔山》《法语:该说的和不该说的》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关于西方诗歌的起源,关于第三种爱情,关于一个消失的宗教。
评分借《崔斯坦与伊索德》的起源和流变论述了西方世界基督教与异教长期明暗共存的关系,以及欲爱和圣爱的对立统一。整本书从举例到下结论都十分的弗洛伊德,也十分马克思。
评分于现实中求偶无用及无法切身体悟爱情真谛的文化研究专著。仅仅围绕《崔斯坦与伊索德》传奇进行文本解读是不足以一窥西方世界全貌的,细究起来,这段爱情悲剧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之处甚多,但崔斯坦传奇就像一个幽灵,在后数百年时间里忽隐忽现,将但丁、彼特拉克、杜尔菲、高乃依、拉辛、卢梭、司汤达等文豪聚集在一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无疑是最成功的后继者。“天国之爱”与“世俗之爱”本不该混同,然而中世纪以降的一些文人骚客都很轻易地将两者模糊化,分分合合,缘聚缘散,仿佛是爱情的模样。激情之爱是一种死亡向往,白昼与黑夜的缠斗,到底哪方有压倒性因人而异。与崔斯坦截然相反的形象是唐璜,一个弱水三千,一个只取一瓢,情与欲原是一体两面。奉为“爱情圣经”不免过分抬高,毕竟存在不少简繁失重的地方,论全面性还找不到另一本。
评分我也同伊索尔德饮了魔汤,赴一场爱与死的疯狂
评分我也同伊索尔德饮了魔汤,赴一场爱与死的疯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