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儀禮》禮例研究法

論《儀禮》禮例研究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花木蘭文化
作者:鄭雯馨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9864853724
丛书系列: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
图书标签:
  • 经学
  • 仪礼
  • 儀禮
  • 禮例
  • 研究法
  • 古籍
  • 禮制
  • 儒家
  • 儀式
  • 傳統
  • 文化
  • 學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經學詮釋的方法豐富而多元,條例正是其中一種。本文以研讀《儀禮》為對象,探討鄭玄《儀禮注》、賈公彥《儀禮疏》、淩廷堪《禮經釋例》等對禮例的界定及應用禮例的情形。透過凡言例句的整理與分析,將提出的問題與研究所得總結如下:

第一,禮例的界定與演變。禮例,是具有必然性的禮儀規則,包含禮意、禮文層面。禮例可規範行為與價值觀,放在時間的脈絡下則成為處理新事物的參考,如同慣例一般。比較三《禮》、《儀禮注》、《儀禮疏》、《禮經釋例》後,發現漢朝成立經學後,在「周公制禮」的觀點下,禮例產生如下變化:來源從生活中的禮儀實踐到以《儀禮》一經為據,性質從慣例到比較經文所得之例,內容從兼具禮意與禮文到專主於禮文。此外,根據慣例的觀點,及單一的禮儀行為、整套禮儀進程皆可為例的現象,可知注解者認為《儀禮》是周公致太平之迹,是舊經驗(慣例)的匯聚,因此《儀禮》記載的禮儀也具有規則性質。

第二,禮例的作用。在規則具有必然性的觀點下,禮儀皆有其固定的步驟、行禮者、時間、地點等規定,注解者以此為基準,應用互見、比類、推次等方法,解讀經籍文本,表現如下:其一,校勘經文,如字之誤、聲之誤、當為、衍文、脫文等。其二,辨正舊有的經說。其三,界定禮儀種類、辭語、階級禮數等。其四,推論經文所未載的儀節,補足禮文。其五,規則的必然性反映社會與政治制度的存在,因此運用禮例可解釋其他經籍中的禮儀實踐與因革損益,並成為褒貶的根據。

運用「禮之大節」為禮儀關鍵與流程的概念,闡明禮例亦有助於研治禮文與禮意。就單一儀節而言,禮例有助於綜合禮文、辨別禮意。就一整套禮儀而言,禮儀進程蘊涵核心與邊緣的概念,有助於解讀各類禮儀變化。如飲酒禮的「禮盛禮殺」係指同一套禮儀中逐漸遞移且相對的繁、簡禮數,而非以一固定的尺度作為標準增減。又如士喪禮由小斂奠到大遣奠的「漸凶」、虞祭與卒哭祭的「反吉」、卒哭祭畢的「漸吉」、喪畢復常的「吉」,吉凶層層遞進變化,呈現喪禮的過渡性質。

第三,禮例的不足。本文從方法與目的(解經、解禮)之間能否對應,及禮例方法本身的應用過程,討論禮例的不足。禮例須與禮意、禮文具備固定、一致的關係,方有助於解經或解禮。就此而言,有三種情形將降低禮例解經的效用:其一,禮例詮釋紛紜。其二,禮文捨取紛歧。其三,禮例無法得到禮意、禮文的佐證。

應用禮例,最關鍵的步驟在於分類。以此觀之,《禮經釋例》具有三項較為明顯的缺失:首先,界定標準多重不一、敘述無法呈現分類的包含關係,以致類與類的界限不明。其次,過度同化禮文,禮意詮釋產生序列化。其三,專主於《儀禮》一書,忽略其他典籍,導致以偏概全。

第四,禮例的分類。從規則的「必然性」著眼,禮例可分為常例與特例二類:特定禮儀中特定身分的固定作法為常例,因部分因素改變既有作法卻仍被視為規則者,稱為特例。形成特例的因素,可分為倫理關係、事件性質二類。因倫理關係而異的禮例,旨在強化特定價值觀的重要性;因事件性質而異的禮例,則藉此將變異或特殊事件納入規則體制內,以穩定社會秩序。除了秩序訴求外,常例與特例的區別也反映出農業社會的生活背景。分類過程中,亦發現禮例具有多重層次的結構,顯示禮是一種相對值,而非絕對值。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前人相關研究述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10
第四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22
第五節 章節安排 28
第貳章 禮例主要範式的演變 31
第一節 三《禮》的禮例內容 31
第二節 實踐與解經之例的雛型—《儀禮注》 41
第三節 義疏體規範下的禮例—《儀禮疏》 52
第四節 解《儀禮》為主的禮例—《禮經釋例》 65
第五節 從「慣例」到「比經推例」 82
第參章 鄭、賈、淩以禮例研治經籍文本的表現 97
第一節 辨正經、說 102
第二節 界定禮制 115
第三節 補足禮文 123
第四節 貫通經籍 128
第肆章 論鄭、賈、淩以禮例闡釋禮意、禮文 155
第一節 綜合禮文,闡明禮意 156
第二節 飲酒禮的序列儀節與盛殺之辨 177
第三節 士喪禮的吉凶遞移與身分轉換 192
第四節 論「正禮」的類型 221
第伍章 評論鄭、賈、淩以禮例解經的不足 258
第一節 從禮意與禮文的結構探討禮例解經的不足 258
第二節 從用例的過程論《禮經釋例》分類的不足 303
第三節 應用比例法的省思 345
第陸章 從禮儀規則的必然性論禮例分類 363
第一節 從必然性分類的條件 366
第二節 因倫理關係而定的常例與特例 381
第三節 因事件性質而定的常例與特例 392
第四節 常例與特例所顯示的意義 413
第五節 多重相對的常例與特例 418
第柒章 結論 423
第一節 禮例的演變—從慣例到比經推例 423
第二節 禮例的運用—研治文本、禮意與禮文 424
第三節 禮例的不足—解經效用不足、用例過程有誤 427
第四節 禮例的分類 428
第五節 從禮例論經學詮釋之法 429
引用及主要參考文獻目錄 433
附表目次
附表1:《儀禮》經文所見的「凡」 32
附表2:《儀禮》士、大夫廟祭飲酒奠爵的情形 173
附表3:《儀禮》所見設几的情形 198
附表4:《儀禮》所見陳鼎情形 203
附表5:《儀禮》設洗的情形 205
附表6:《儀禮》所見主人迎接外來者之禮 223
附表7:《儀禮》所見主人拜送賓者 225
附表8:《儀禮》所見主人「不拜」或「不送」賓者 226
附表9:《儀禮》所見士喪禮主人「出」送賓的情形 227
附表10:《儀禮》所見祭禮迎送尸 229
附表11:《儀禮》所見「獻」與「薦」、「祭酒」的情形 231
附表12:《儀禮》所見「洗爵」的情形 243
附表13:《儀禮》所見奠爵的情形 252
附表14:《儀禮》所見喪奠的升降 255
附表15:《儀禮》所見「拜至」、「不拜至」、「至再拜」的情形 267
附表16:《儀禮》士喪禮所見主人袒襲情形 273
附表17:〈鄉射〉、〈大射〉所見司射袒襲的記載 277
附表18:〈鄉射〉、〈大射〉所見司馬袒襲的記載 279
附表19:《儀禮》所見授受禮 295
附表20:《儀禮》所見食前祭祀順序 333
附表21:《儀禮》所見升階揖讓記載 349
附表22:《儀禮》所見用肺的情形 354
附表23:《儀禮》所見婦人與丈夫行拜禮 360
附表24:〈燕禮〉、〈大射〉所見「公受獻酒而拜」的情形 38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