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

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羅愛林
出品人:
頁數:340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1
價格:3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336935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經濟史
  • 社會史
  • 社會-經濟史
  • 曆史
  • 俄羅斯
  • 俄國封建晚期
  • 農村公社
  • 封建社會
  • 農業社會
  • 農村製度
  • 曆史研究
  • 社會結構
  • 地方治理
  • 公社製度
  • 東歐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1649-1861)》迴顧瞭俄國農村公社的演變過程和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的類型,重點分析瞭封建晚期領地製村社的組織結構、賦稅製度、土地製度、社會職能以及村社內部的社會分化,並據此探尋村社的行為機製和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俄國封建晚期農村公社研究(1649-1861)》還就村社製度對俄國農民的心理及俄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瞭嘗試性的探索。作者認為,封建晚期農村公社既是農民的自治機構,又是地主和國傢實行農奴製統治的工具;村社製度是俄國農奴製度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因素。作者指齣,經濟和社會的二重性是村社的本質特徵;村社的二重性調和瞭農民、地主、國傢三者的利益,是它能夠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村社的二重性保證瞭社會的穩定,延緩瞭農民的分化;同時,村社的二重性也是土地私有製度趨勢和農奴製度瓦解的誘因。作者最後提醒,研究俄國問題包括當代問題決不可忽視村社製度對俄國社會的影響。

著者簡介

羅愛林,湖南茶陵人,1964年6月生,北京大學曆史學博士。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理事,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俄國史的研究。曾赴俄國聖彼得堡大學和喀山師範大學進修、訪問。在《史學集刊》《史學月刊》《世界曆史》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10餘篇。目前正在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轉型時期俄國農村公社研究(1861—1917)”。

圖書目錄

序言 劉祖熙
前言
第一章 從自由村社到農奴製村社
第一節 關於俄國農村公社的名稱
第二節 從氏族公社到農村公社
第三節 從自由村社到農奴製村社
第四節 封建晚期俄國農村公社的類型
第二章 村社的組織管理體製和司法製度
第一節 村社的組織結構
第二節 村社的行政管理體製
第三節 米爾會議
第四節 村社內部的司法製度
第三章 農村公社的賦稅製度
第一節 封建時代俄國徵稅製度的演變
第二節 封建晚期村社內部的賦稅分攤製度
第三節 農民的賦稅義務種類
第四節 連環保製度在村社徵稅中的作用
第四章 農村公社的土地製度
第一節 村社內部的土地關係
第二節 村社內部的土地分配原則
第三節 村社內部的土地分配機製
第四節 土地平均重分的後果
第五章 村社內部的社會分化
第一節 關於村社內部社會分化的理論問題
第二節 齣讓和買賣賦稅地
第三節 農民外齣打工
第四節 農民的工商業活動
第六章 農村公社的社會職能
第一節 農村公社與農民的兵役義務
第二節 農村公社與農民的傢庭生活
第三節 農村公社與農民的宗教生活
第四節 農村公社與農民的反抗運動
第七章 村社製度對俄國社會的影響
第一節 村社生活的原則和村社製度
第二節 村社製度的特點及其對俄國社會的影響
第三節 村社製度在俄國長期存在的原因
結語
附錄 與J.H.弗多維娜關於“mazno”的通信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錶
地名譯名對照錶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細緻分明,不得不讀

评分

細緻分明,不得不讀

评分

細緻分明,不得不讀

评分

細緻分明,不得不讀

评分

細緻分明,不得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