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物品的身影。可以说,我们的所有活动都跟物品有关。鲍德里亚试图对种类繁多的物品加以区分,并勾勒出一个物品的层级与体系。鲍德里亚认为,现代家具代表一种系列,而古旧物品或者极其昂贵的奢侈品则代表模范。普通人因为居住空间有限,只能选择可随意折叠、拆卸的现代系列家具,而只有少数富人才能负担得起笨重、华丽的实木古典家具。
系列与模范的区分实际上是人的阶层的区分,是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分,也是一种符号和语言。对于那些资金有限又想占有奢侈品的人来说,分期付款或者信用贷款则是一种福音。过去先积攒财富,再购买奢侈品的模式被抛弃了,靠预期收入先行占有奢侈品的做法广为流行。当下,无所不在的广告依靠关心人的情怀推销各种模范、品牌。物品变成了一种消费能力的符号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出于自由选择的购买因为消耗了未来预期的收入和生命而使人变得不自由。于是,人们生产物品、消费物品,最终却被物品所奴役,被物品背后的资本所奴役。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1929-2007) 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想大师,知识的“恐怖主义者”,曾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牧师。作为最先进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他也被法国学界推崇为新的麦克卢汉。从1988年起,鲍德里亚在英美世界获得广泛赞誉。其主要代表著作包括《物体系》《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生产之境》《象征性交换与死亡》等。
Baudrillard对于消费学的贡献在于,把结构语言学这一套运用在了消费上面。我们消费的物(object),已经不是单独的物了,所以我们与它的关系不是需求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物体系(object system)。物体系的运作方式,与语言系统类似,每一个物都是一个符号,它想要被消费就必须...
评分 评分在<物体系>一书中,鲍德里亚主要从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中借用了术语和思想资源来定义“物”和“体系”。与由语言结构(langue)和言语使用(parole)两部分构成的语言一样,物也具有两个层次,分别是客观技术层面的本义(denotation)和物依照心理与社会条件被消费·使用·个性...
评分法国还是挺实践哲学的。很具体的分门别类的分析工业社会下家居生活涉及到工业产品和它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批判吧。一个想法,心理分析是无敌的,尤其是精神分析。然后就是差不多能get到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的感觉,毕竟鲍德里亚是他的学生,似乎总有些一脉相承的味道。然后就是...
评分花了好长时间才读完,主要是对鲍德里亚在论述中的语言学、精神分析甚至是现象学的方法下了一番功夫。很有意思的是,鲍德里亚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做“物的分析”、“物和人的分析”,最终迈向的是消费的分析,而且甚至显露出了批判马克思主义的端倪——一种超越于体制外的,而不是简单革命的批判。林志明的前言后记也很明晰。
评分简直是神一样的冷眼看透愚蠢的人类啊…觉得有关于物品的所有脑回路及深层动机都被赤裸裸剥出来游街了。当然书的口气还是很学术客观的,甚至可说是谦逊的,如p168. 完美的用人话解析了(在此吐槽萨特不爱说人话,or…好吧是我智商…)有关物品的人类行为的心理动机、生物基础,及其意识形态及社会结构因果,好读,虽然大部分时候原文词很有帮助???? 物和符号学太有意思了,立下flag刷完鲍神!以及我已经积满灰的罗兰巴特!
评分重读 翻译还是那么销魂 短评里的人真的刷过鲍德里亚?
评分按需。
评分物因功用性大于价值而形成了催生假象的花园,鲍德里亚哀悼的不是古典时代的贵族风范(虽然看上去是这样),事实上,他哀悼的是人过去怀着无用的心去制造物的那种神圣感。唯有此,对物的使用才富有建构价值的作用,价值不是想象,正如模仿不是拟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