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物

教育文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王雷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8
價格: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2032604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物保護
  • 教育史
  • 教育
  • 文物
  • 曆史
  • 文化
  • 教學
  • 博物館
  • 遺産
  • 研究
  • 中國
  • 古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教育文物——書寫在大地上的教育史》是我國第一部全麵介紹、研究中國教育文物的學術著作。

教育文物是教育發展過程中保存、傳承下來的具有曆史價值、科學價值以及藝術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産。教育文物是中國教育文明在傳承中積澱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教育發展記憶的實證,是傳承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存史、證史、續史的重要依據。研究中國教育文物與是為教育曆史“尋根”,為教育經驗“作證”,為教育成果“把關”,為教育傳承“求據”。

本著作依據教育領域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傢一級教育文物資源,依據文化遺産理論和文化遺産政策,對教育領域內的文廟舊址、書院舊址、科舉貢院舊址、學校舊址、教育傢故居舊址、重要教育文獻、教育書畫、教育工藝品等教育文物進行教育史研究,試圖研究教育文物的教育價值以及教育學價值。

本著作嘗試擴大教育史研究領域,豐富教育史研究文獻,增加教育史研究對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應用能力,提齣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樹立教育文物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成果要經得住文化遺産的考驗。

著者簡介

王雷教授,教育學博士,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教育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史高級訪問學者,浙江大學教育史博士。現任瀋陽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教育史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庸與東北抗戰教育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地方教育史誌學會教育文物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常務理事,教育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王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教育史、中華教育遺産、社會教育、教育博物館等領域的研究。獨立齣版學術專著《社會教育原理》、《中國近代社會教育史》、《大學社會教育研究——基於大學服務社會的曆史考察》、《建設學習化社會》、《社會教育及管理》等專著。完成省部級課題多項,發錶專業論文50餘篇,獲得遼寜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政府奬二等奬。

圖書目錄

目 錄
自序:走進教育文物現場
第一章教育文物:書寫在大地上的教育史
第一節教育文物的教育價值
一、教育文物的內涵
二、教育文物的教育價值
三、教育文物的分類
第二節 教育文物的教育學關懷
一、教育文物為人的發展保留傢園
二、教育文物為文化的傳承保留血脈
三、教育文物為教育的發展提供藉鑒
第三節 教育成果要成為文化遺産
一、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遺産觀
二、教育成果要經得住文化遺産的考驗
第二章中國孔廟舊址
第一節孔廟: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源頭
一、廟學:中國古代教育的“原生態”
二、孔廟的教育價值
三、孔廟的教育要素
第二節孔廟舊址
一、麯阜孔廟:世界文化遺産
二、北京孔廟:元明清皇傢祭孔建築
三、蘇州文廟:“江南學府之冠”
四、正定文廟大成殿:最早的文廟大成殿
五、孔氏南宗傢廟:南方聖地
六、哈爾濱文廟:全國最後修建的孔廟
七、德陽文廟:“德陽文廟甲四川”
八、安順文廟:“黔中儒學聖殿”
九、吉林文廟:儒學傳入東北的見證
十、定州文廟:“中山廟學甲天下”
十一、鄭州文廟大成殿
十二、太原文廟:民俗博物館
十三、晉源文廟
十四、福州文廟
十五、泉州文廟:古泉州文教殿堂
第三節孔廟教育文物的沉思
一、孔廟定位:祭教閤一
二、“廟學閤一”:中國古典教育學形態
三、教育禮儀:不應忘卻的“教之大倫”
第三章中國書院舊址
第一節古代書院:儒學大講堂
一、書院“三大事業”:藏書、祭祀、教學
二、書院文化空間:“天人閤一”、“禮樂相成”
三、書院舊址的文物價值
第二節書院舊址
一、嵩陽書院:世界文化遺産
二、白鹿洞書院:世界文化景觀
三、嶽麓書院:“韆年學府”
四、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
五、竹山書院
六、銀岡書院:“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七、陳氏書院:“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第三節書院教育文物的價值
一、書院的教育價值:傳承、獨立與爭鳴
二、書院的教育空間使我們文化自信
三、書院舊址建成教育文化博物館
第四章中國科舉文物
第一節科舉貢院:古代“掄纔重地”
一、定州貢院
二、蘭州貢院
三、江南貢院
第二節中國狀元文化博物館
一、安徽休寜狀元文化博物館
二、河南大學聚協昌科舉書院文化博物館
三、北京高碑店科舉匾額博物館
四、麯阜狀元文化博物館
五、中國科舉院試博物館
六、中國科舉博物館
第三節批判地繼承狀元文化遺産
一、狀元文物:無價之寶
二、狀元民俗:“活太”文化遺産
三、狀元文化遺産的價值
第五章中國高等學校舊址
第一節高等學校舊址
一、北京國子監
二、北京大學紅樓
三、清華大學早期建築
四、東北大學舊址
五、武漢大學早期建築
六、中央大學舊址
七、北洋大學堂舊址
八、山西大學堂舊址
九、吉林大學教學樓舊址
十、湖南大學早期建築群
十一、四川大學早期建築
十二、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舊址
十三、河南大學近代建築群
十四、廈門大學舊址
第二節高等學校的文化遺産
一、高等學校的文化遺産
二、高等學校改革與發展要有文化遺産意識
第六章中國革命與軍事學校舊址
第一節革命與軍事學校舊址
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二、黃埔軍校舊址
三、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四、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五、大通學堂和徐锡麟故居
六、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
第二節革命與軍事學校舊址的教育價值
一、曆史教育價值
二、國防教育價值
第七章中國教會大學舊址
第一節教會大學舊址
一、未名湖燕園建築
二、之江大學舊址
三、金陵大學舊址
四、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五、東吳大學舊址
六、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築群
第二節教會大學舊址:美麗的校園遺産
一、教會大學舊址的曆史價值
二、教會大學舊址的藝術教育
三、教會大學舊址的教育價值
第八章中國教育傢故居
第一節教育傢故居
一、王守仁故居
二、康有為故居
三、梁啓超故居
四、天津梁啓超舊居
五、嚴復故居
六、蔡元培故居
七、上海蔡元培舊居
八、北京蔡元培舊居
九、紹興魯迅故居
十、北京魯迅舊居
十一、定州晏陽初舊居
第二節教育傢紀念館
一、南京陶行知紀念館
二、歙縣陶行知紀念館
三、南京陶行知墓
四、北京魯迅博物館
第三節教育傢的文化遺産
一、教育傢文化遺産的價值
二、教育傢文化遺産的多樣性
三、教育傢文化遺産的開發與利用
第九章中國教育文獻
第一節 教育文獻的文物價值與文化傳承
一、教育文獻的文物價值
二、教育文獻的文化傳承
第二節 古代教育文獻
一、有關教育的甲骨文、簡牘
二、有關教育的帛書和文書
三、有關教育的古寫本和古印本
第三節 近現代教育文獻
一、教育檔案、手稿
二、教育著作、期刊
三、教育老照片
四、教科書
五、教育證書
第十章 中國教育書畫、工藝品
第一節 教育書法作品
一、教育書法作品的文物價值
二、教育書法作品選
第二節 教育繪畫作品
一、教育繪畫作品的文物價值
二、教育繪畫作品選
第三節 教育碑刻拓本
一、教育碑刻拓本的文物價值
二、教育碑刻拓本選
第四節 教育工藝品
一、文房教具工藝品
二、教育奬品、紀念品
三、教育年畫作品
四、教育剪紙作品
第十一章中國教育博物館
第一節教育博物館的定位與功能
一、教育博物館的定位
二、教育博物館的功能
三、建設各類教育博物館
第二節走進教育博物館
一、寜波教育博物館
二、溫州教育史館
三、杭州近代教育史陳列館
四、中國師範教育博物館
五、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博物館
六、中國民辦教育博物館
七、中國特殊教育博物館
八、淄博課本博物館
九、蘇州教育博物館
第三節教育博物館的收藏與展示
一、教育博物館的收藏
二、教育博物館的展示
第四節教育博物館的教育組織形式
一、專題講座
二、研討座談
三、谘詢展覽
四、場景公開課
五、舉辦活動
第十二章中國教育文物:保護與傳承
第一節學校教育文物:曆史、科學與藝術價值
一、學校教育文物的曆史價值
二、學校教育文物的科學價值
三、學校教育文物的藝術價值
第二節教科書的文物價值與教育傳承
一、教科書的文物價值
二、教科書的教育傳承
第三節保護與傳承私塾名師教學遺産
一、私塾:中國傳統教育的“老字號”
二、“絕活”:私塾名師的教學技能
三、保護、傳承、修煉名師教學遺産
第四節 教師文化遺産:展示與傳承
一、教師文化遺産
二、教師文化遺産的展示與傳承
附錄一:孔廟舊址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錄二:書院舊址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錄三:學校舊址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錄四:中國教育傢故居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附錄五:科舉貢院名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
後記:讓教育文物告訴未來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中國的教育史研究傳統以思想史、製度史為主,對於教育活動、物件、空間、建築等維度的考察比較少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確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不過內容本身太“偷懶”瞭,缺少篩選和分析,就是簡單的概況羅列,有幾個章節有旅遊導覽手冊即視感,某些段落也是景區簡介摘抄,可以做得更有誠意。

评分

編得不錯,基本涵蓋瞭所有和教育相關的文物概說,而且作者堅持所有照片均為自己拍攝,保證瞭“文物”研究的可靠性。物是死的,怎麼讓文物講話,其實是個更麻煩的問題。

评分

中國的教育史研究傳統以思想史、製度史為主,對於教育活動、物件、空間、建築等維度的考察比較少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確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不過內容本身太“偷懶”瞭,缺少篩選和分析,就是簡單的概況羅列,有幾個章節有旅遊導覽手冊即視感,某些段落也是景區簡介摘抄,可以做得更有誠意。

评分

編得不錯,基本涵蓋瞭所有和教育相關的文物概說,而且作者堅持所有照片均為自己拍攝,保證瞭“文物”研究的可靠性。物是死的,怎麼讓文物講話,其實是個更麻煩的問題。

评分

中國的教育史研究傳統以思想史、製度史為主,對於教育活動、物件、空間、建築等維度的考察比較少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確有裏程碑式的意義。不過內容本身太“偷懶”瞭,缺少篩選和分析,就是簡單的概況羅列,有幾個章節有旅遊導覽手冊即視感,某些段落也是景區簡介摘抄,可以做得更有誠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