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记录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1942年6月到1944年8月为时两年的避难生活。
日记中不但有作为逃亡者的安妮对战时特殊生活的详细记录,也有作为少女的安妮对自身成长的点滴勾勒。短暂又令人雀跃的初恋,对父母之爱的敏感渴求,以及对为人处事和人生方向的独特见解。
虽然身处困苦,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始终贯穿于字里行间,直到日记的最后一页。
作者: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为躲避纳粹迫害, 1942年随家人藏于密室之中,并写下《安妮日记》一书。1944年8月被捕。1945年死于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确切日期不详。
1999年,安妮·弗兰克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影响力的100个人。《安妮日记》也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译者:
贾雪,资深译者,译文风格优美,文笔流畅自然。擅长还原故事细节,精准传达作者思想。翻译作品有《漫长的冬天》《弗兰妮的拼图世界》等。
看完安妮日记了。开始只是觉得这日记写的很是真实,呵呵,就像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女孩日记,最多只是因为发生在一段特别的日子里罢了。 一样的自私自大,一样的会对爱情憧憬或被异性吸引,一样的觉得自己那么特别,时不时的自怨自艾故作沧桑一下。但是,突然的,日记结束...
评分 评分接触安妮日记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正在看一部电影the fault in our star,其中,有一段秘密小屋的场景,照片上的小女孩笑得很美,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安妮。 其实,对于战争,我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和黑白的影像资料上。再近点,就是爷爷奶奶口中日...
评分自己根据一些资料整理的 版本A:这是日记的原始版本,安妮一共用了四本日记本。第一本是父亲送给她作为13岁生日礼物的红色花格子封面的日记本。第二本由克莱门先生买给安妮,记下了1943年的大部分日记,不过这本已经丢失。第三本和第四本保存了下来,其中第三本有着黑色的封皮...
评分身为犹太人,密室虽小,成长的空间很大,然战争,摧毁了等待(多处凡·丹印成凡·凡)
评分70多年前的西方中产阶级教育就这么全面咯,话说,我们怎么能不落后呢?
评分苦难把岁月拉长
评分刚开始觉得没意思,太幼稚了,接着慢慢看着一个少女在两年间从幼稚到渴望被爱到爱情到自立到成熟,越看越心痛
评分战争远离我们才几十年呢。读书时候觉得自己真是冷血呀,干嘛要和其他人一起避难。就自己一家人不好吗,准备要很充分。不过现在的科技要躲藏很难吧。安妮好厉害,十多岁时候就可以看问题很深,的确,不要幻想别的国家来拯救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