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朱晓军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3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94267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口述
  • 中国研究
  • 纪实
  • 报告文学
  • 中国文学
  • 东北
  • 北大荒
  • 知青
  • 口述历史
  • 历史纪实
  • 农业
  • 中国农村
  • 改革开放
  • 记忆
  • 时代变迁
  • 社会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到了70年代末,95.5%的知青返城了,80万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

今年正值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留守知青年纪大的已年过古稀,年纪小的也将近花甲,作者从采访过的数百位对象中选出19位最有代表性的知青,这19条命运的曲线构成了16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述说着从下乡到坚守的过往岁月。北大荒留守知青用50年的生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的坐标,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我们懂得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什么叫承诺,什么叫人生……

作者简介

朱晓军

国家一级作家、教授。在《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约300万字,出版有《让天说话》《高官的良心》等作品17部。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新中国60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等奖项,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

杨丽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家庭期刊集团总编辑、编审。在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近百万字,先后荣获徐迟报告文学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北京文学奖等奖项。著作《快递中国》(合著)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与广播剧,2018年入选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荐的11本好书。

目录信息

引言 集结号永远不会再吹响
一辈子想要干点事业,两个人必须志同道合 ——胡国华、孙立文夫妇
不愿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你千错万错,就不该找这么个人!”——那些课题把我拴这儿了——“世界模范农民”——这辈子最大的痛是没有尽孝——50岁读博士,当博导——全国凡是有大豆的地方都有我——没什么值不值,问心无愧就够了。
四口人凑在一起,也算一个家 ——汪旺有
17岁,从孤儿院到农场——别人都办病退,我说没病——整个连队就剩下我一个知青——33岁,娶了精神病妻——“咱俩一起过吧。”——为她男人送了终——照顾她的瘫痪儿子——老的老,小的小,残疾的残疾,打两份工养她全家——有家有孙有老婆,这日子还行。
我的婚姻是被别人说出来的——苏桂兰
叫人家说出来的婚姻——嫁了赫哲族男人——不走,待东北干到退休——想留女儿在身边,留不住——下乡30年,卖掉黑龙江的房子回天津为父母养老送终——好像我是多余的——“房子给他,咱们走。”——如果知青不走,日子一定挺红火。
不考大学是不想欠你的情——韦建华
我走远一点,妹妹就能离家近点——寻思找个当地的,有个靠山不被欺负——不想家分成两半,我没考大学——做贤妻良母,死心塌地跟他过日子——赢得赫哲族人的敬重——回上海,借钱,买房,解决了儿子一家的户口——没有上山下乡也不可想象。
我就想有个家,有个热炕头——陈桂花
一腔热血下乡了——结婚被当成笑话看——返城我没走,在孩子面前能抬起头来——大组承包亏损,被挂账15万——“陈桂花,你连200块钱都不值!”——贷款,买牛,养鸡,都赔了——重打鼓另开张,创业艰难——25年,130头奶牛,农场最大养牛户——我出人头地了!
自己要下乡的“将军女儿”——黄丽萍
将军的女儿自己报名下放——哎呀,这疙瘩可忒穷了——结婚什么也没要,家里什么也没有——婚后两人干活把钱还利落了——知青都回去了,我留在北大荒——红砖房,拖拉机——孩子们成家,农村的还找农村的——在哪儿生活都一样,东北挺好的。
我和“哑伴”的默默相守——刘艳杰
让家里少张嘴,我下乡了——“你哪怕找个瘸子也比哑巴强!”——我们在泥巴草房结的婚——会说话的夫妻离了,我们还相守着——我想吃鸡,他堵着鸡笼子比画“杀吧,别舍不得”——他不会说话,我就陪他一直在这里——他陆陆续续能说话了——放心,我们会一走到底!
这四十多年,我总共回去九趟——居鸿昌
我跟二哥说“你在家吧,我走”——大返城前娶了当地姑娘——伤心,亲哥嫌我穷——12年不回家,要赚钱争口气——承包农场,成了万元户——接手烂摊子,挂账50万——“我必须带着钱回家!”——连养羊带种地,日子好起来了——想亲人,不回家。
失恋让我铁了心离开上海——裴磊
返城3个月,对象没了,工作辞了——“这章盖下去,你就不是上海人了”——重返北大荒——不后悔,也后悔——父母病重,我不在身边——房子的闹剧——20年后的冰释前嫌——返城知青回来了,“哎呀,我们都后悔走了”。
今夜我不是想家,是想起你两鬓的白发——张玉林
“少年又冷又湿,渴望与白发母亲相偎依”——别人削尖脑袋往城里钻,我却把母亲接到北大荒——母亲成了所有知青的母亲——母亲得了尿毒症,我怎么就不知道呢?——“你圆圆的坟是关注的眼”——我有两个母亲,还有一个是北大荒——我没什么可骄傲的,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没有愧对母亲。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去吧——周军岳、于延尔夫妇
因家庭出身被打入另册——专找脏活累活干,累晕过去醒来再干——我是司务长,她是炊事班长,我们被骂到了一起——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知青返城为什么没走?这片土地值得留恋——女儿独自在上海,“知青子女不相信眼泪”——这是我人生的一片净土与沃土。
这里重情重义,我不会离开——孙绩威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北大荒人没有歧视我——留在八五三农场——有的知青办走了又办回来——从农工这么一路上来——跟很多返城知青比,我非常幸运。
给别人办返城,我却没想过落叶要归根——沈瑞忠
立血书下乡北大荒——早晨三点半,地里三顿饭——同班知青都返城了——组织上送我学习,学成之后就应该回去种地——经我手返城的知青何止几百个——130万亩地不种粮食了——推行“六化”,把腐败都给堵住了——要说遗憾,那就是对不起儿子——我选择的这条路很有价值。
北大荒让我多活了这20年—李乃利
我从来就没想返城——那时候是真苦,也是真有意思——开灯起夜一看枕巾上全是血——“别说一个肾,两个肾都移植得起!”——那年动了8次手术花了80万——感谢北大荒,让我多活了这20年——农场这个地方到现在我也没待够。
想家想得掉眼泪,我也不能走——张春娟
找本地人能干活,找知青净干仗——1340元挂账断了返城的路——种地种成万元户——走进人民大会堂——为人担保贷款欠下44万巨债——丈夫患淋巴癌走了——别拉洪河边轻生被救下——患难中成就“不般配”的姻缘——一场火灾把家烧个精光——7年,40多万欠债全部还清。
我们是中国最美的家庭农场——葛柏林、林莉夫妇
大学梦碎,当兵梦破,下乡北大荒——农场里的美丽中国梦——带领连队完美逆袭——家庭农场第一年盈利12万,有人红眼了——找个大荒草甸子重新开荒——咬定青山不放松,绝境求生——替战友“还债”,自建千亩湿地,种树百万多株——中国最美的家庭农场。
后记 北大荒让我找到失去的岁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不是一句三七开就能混过去。比受罪更痛苦的事,就是让年轻人做那些两难的选择。一边是爱情,一边是父母,一边是事业,一边是故乡。怎么选,都是错,他们为此肝肠寸断,做着良心的艰难选择,而他们选的这么痛苦,一切都是因为那个老毕害的!

评分

简单翻过。19位留守北大荒的知青的命运浮沉,是我国这五十多年来历史的一个剪影。或许真正拥有这个时代的,并不只是那些聚光灯下的大人物,也包括这些看似被时代“抛弃”的普通人。他们与那些大人物一样,值得被书写。

评分

之前一直有听老师同学们推荐朱老师的这部作品,终于有时间看完了这本关于北大荒留守知青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去想象多年前知青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挥洒青春所遇到的困难,在面对大量知青选择返城的大环境中,他们是怎样坚持留下,并在这块土地上继续发光发热。心存感激,感谢前辈的坚持。

评分

细究着看,这是十多个家庭的生命轨迹。知青,这个特殊时刻产生的特殊群体,值得被书写。

评分

细究着看,这是十多个家庭的生命轨迹。知青,这个特殊时刻产生的特殊群体,值得被书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