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陵阙

汉家陵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王南
出品人:读库
页数:18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9-6
价格:3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325813
丛书系列:读库出品·建筑史诗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建筑史
  • 王南
  • 读库
  • 古建筑
  • 中国
  • 秦汉史
  • 汉代
  • 汉代历史
  • 陵墓考古
  • 帝王陵寝
  • 历史文化
  • 古代建筑
  • 考古发现
  • 历史研究
  • 中华文明
  • 墓葬文化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建筑史诗”系列自2013年起由建筑学者王南在《读库》连载,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沿革、渊源及其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汉家陵阙》是该系列第一卷第二本,原载于《读库1304》,讨论的是中国汉代建筑,将主题放在汉代帝王陵墓上,特别是茂陵及其陪葬墓霍去病墓。在此之前,还对汉长安城以及其他陵寝进行了概览。

与大约同时期的古罗马建筑之洋洋大观(参见本系列之《万神殿堂》一书)相比,中国汉代建筑的地上遗存实在不多。本书将视野由地上建筑拓展到深埋地下的墓葬建筑,并且关注考古、艺术史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以墓葬建筑地下世界的间接资料作为主要素材,通过一系列地下地上的间接证据,营构出一幅神秘莫测的拼图。

因此本书的写作,可以看作是用通俗的语言来整合建筑史、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对秦汉墓葬现有研究成果的一次尝试。

作者简介

王南,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从事中国古建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著有《北京古建筑地图》(上、中、下三册,与他人合著)、《古都北京》、《规矩方圆 天地之和——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群及单体建筑之构图比例研究》、《农禅寺:水月》(与袁牧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袁牧合著)等。

目录信息

引言 ……………… 1
长乐未央 ……………… 7
汉承秦制 ……………… 51
祁连神兽 ……………… 99
幽冥世界 ……………… 127
托体同山 ……………… 159
参考文献 ……………… 166
后记 ……………… 17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国古代的地上建筑以木制为主,因为战争、人为、岁月,存世者极少。反而地下陵墓筑以砖石,藏于幽冥,事死如生,成为人间世界的镜像。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多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份“侥幸”。 《汉家陵阙》的讲述线索有两个“镜像”。 由于遗存稀缺,对于汉长安城建筑的再现...  

评分

中国古代的地上建筑以木制为主,因为战争、人为、岁月,存世者极少。反而地下陵墓筑以砖石,藏于幽冥,事死如生,成为人间世界的镜像。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多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份“侥幸”。 《汉家陵阙》的讲述线索有两个“镜像”。 由于遗存稀缺,对于汉长安城建筑的再现...  

评分

中国古代的地上建筑以木制为主,因为战争、人为、岁月,存世者极少。反而地下陵墓筑以砖石,藏于幽冥,事死如生,成为人间世界的镜像。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多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份“侥幸”。 《汉家陵阙》的讲述线索有两个“镜像”。 由于遗存稀缺,对于汉长安城建筑的再现...  

评分

写《汉家陵阙》,王南笑谈是为“无米之炊”,不同于古迹众多的罗马,现存留最早的中国木结构建筑是唐德宗时期(782年)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写汉代建筑,只能感慨“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由残留的封土、颓圮的门阙,重见天日的墓葬来猜想,来构建。 汉承秦制,汉...  

评分

「读库」出版的「建筑史诗」系列,是清华大学王南老师的著作,2018年已出了九册:《万神殿堂》《营造天书》《木骨禅心》《梦回唐朝》《塔窟东来》《六朝遗石》《汉家陵阙》《修道圣所》《金色天国》。 2018年去日本京都旅游,带着《木骨禅心》,基本就是用这本书作为日本「古建...  

用户评价

评分

意犹未尽者可延伸阅读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

评分

“地下文物看陕西”,这一册介绍了秦代、汉代庞大的地宫,以及帝王在死后皇权向地下阴间的拓展。不仅涉及了墓葬艺术、考古,还拓展了“建筑”这一概念的空间指向,将其从平地上可见的,延展到了深埋地下世界。可惜的之处就是现存汉代建筑所剩无几,比起同时代古罗马建筑灿若星河,汉代建筑就是“巧妇难为无米炊”了,只可从文学、艺术作品里管中窥豹,使秦汉建筑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考据学。但之前读《阿房宫赋》《上林赋》等文章时,觉得夸张的文学色彩较多,但作者却对里面的描述给予肯定。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指出的“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活人住木头房子,死后的陵墓用石头和砖,暗合了古人视生为短暂,死乃长久的人生观。

评分

早课:王南《汉家陵阕》,这次面向了黄泉下的美术,陵墓的建构,陪葬物品及各种葬墓文化,尤其秦陵、汉陵。作者章节名也取不错,长乐未央、祁连神兽、幽冥世界、托体同山。

评分

部分专业术语一掠而过,或许是遗存太少,不如《万神殿堂》看着过瘾,但也算对中国帝陵有了初步了解。

评分

“地下文物看陕西”,这一册介绍了秦代、汉代庞大的地宫,以及帝王在死后皇权向地下阴间的拓展。不仅涉及了墓葬艺术、考古,还拓展了“建筑”这一概念的空间指向,将其从平地上可见的,延展到了深埋地下世界。可惜的之处就是现存汉代建筑所剩无几,比起同时代古罗马建筑灿若星河,汉代建筑就是“巧妇难为无米炊”了,只可从文学、艺术作品里管中窥豹,使秦汉建筑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考据学。但之前读《阿房宫赋》《上林赋》等文章时,觉得夸张的文学色彩较多,但作者却对里面的描述给予肯定。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中指出的“不求原物长存之观念”,活人住木头房子,死后的陵墓用石头和砖,暗合了古人视生为短暂,死乃长久的人生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