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华尔街20世纪后50年的发展史。本书以一个历史的视角和文学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成功的投资家族和他们的投资理念,以及华尔街那段波澜壮阔的、有趣的、迷人的历史。作为美国*成功的投资家族之一,戴维斯家族三代人的投资经历,(可以)带你领略一场终生难忘的华尔街投资之旅,见证一个家族王朝的建立。
约翰·罗斯柴尔德(John Rothchild) 与彼得·林奇合著有《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等超级畅销书,独自著有《熊市之书》等。他曾担任《华盛顿月刊》和《财富》杂志的编辑,也曾为《时尚》《滚石》《时尚先生》以及其他杂志撰写文章。还参加了《今日秀》《晚间商业报导》,以及CNBC的节目。
杨天南 北京金石致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金融投资家、财经专栏作家。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第1个亲赴奥马哈与巴菲特握手的中国人。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5年金融市场投资经验,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资本市场,长于资产规划、投资管理。持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认定的私募基金牌照。多年从事财务健康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传播,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投资者说》节目访谈嘉宾。并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兼职教授MBA投资学课程。著作有《规划财富人生》、《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荣获亚洲财经2016年度*具影响力财经书刊评选第 1名),翻译的经典投资《巴菲特之道》一书获得“2015年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并因此荣获“优秀译者”荣誉。此外,还翻译有《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投资经典。于多家媒体发表财经文章数百篇。其中自2007年4月起,连续在“中国投资理财第 1刊”《钱经》、央行旗下《中国金融家》杂志撰写投资专栏,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历时*久的财经投资专栏。至2017年10月的126个月(十年半),其专栏记录的投资组合从100万到1022万元,取得了“十年半十倍”回报,同期上证综合指数下跌3.91%。
主要内容是戴维斯祖孙三代的投资大事记。戴维斯跟巴菲特比较像,投资风格接近,喜欢长期持有,青睐保险业,投资业绩接近,为人低调,生活简朴。儿子谢尔比也从事投资,但是经营自己的基金而不是戴维斯的基金。戴维斯过世后,其名下资本划入儿子的基金,目前由六零后的孙子掌管...
评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戴维斯跟他的孙子说,现在1美元买的热狗几十年后这一美元可以变成1000多美元,戴维斯家族不管从之前的买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还是到后期的基金组合,都是长期持有。好像时间跟他们是一伙的一样。
评分戴维斯对周期股、科技股、银行股、保险股做了很好的见解。我比较好奇,戴维斯后来还持有AIG吗? 1950年,保险公司股票卖出只有4倍收益;10年后,已达到15至20倍收益,实现了3倍增长。假设戴维斯用4000美元从“美国保险”那里购得1000股,(此例为虚构),公司从每股股票...
评分1.三代 戴维斯190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后来与企业家的女儿凯瑟琳结婚,以女方5万美元嫁妆做投资本金,在其85岁离世时创造了9亿美元的财富。历时47年,年化复利回报达23.18%。 家族第二代谢尔比掌管的基金,20年中有16年战胜标普500指数,累计收益37.9倍,年化复利回报19.9%...
很不错,价值投资是正道
评分你别看身边很多人整天在炫 3个月赚80% 一年赚150%啥的 他们自己都知道那是高风险 不持久 所以赚100块 就把100块撤出来 直到把本金都撤回来了 纯赚头才敢随便玩 那不持久 不论短期利润率多大 本不敢放大 终究赚不大 敢下血本的投资 必须稳 稳到年化15%都算高收益 10% 你就知足吧~
评分投资方法、美国百年经济史、家族传承等方面皆有涉及,但内容不深不浅,有鸡肋之感。投资方法酷似彼得林奇,但不像林奇著作有详实案例分析。经济史作为背景呈现,有几点很有意思。十多年的大萧条吓破了美国佬的胆,悲观论、停滞论弥漫于空气之中,酷爱负面消息的媒体推波助澜,但专利局却一派忙碌景象。工业美国的余晖渐渐暗淡,但美国人历来以之为傲,想当然得认为那不过是暂时的萧瑟,不想他们看不起的小快餐厅、小零售铺正在北美大陆上编织巨网,在几十年后成为美国的象征。家族传承方面,简朴冷静的品格世代相传,在投资上新一代秉持学我者生类我者死的心态,根据自己的禀赋和兴趣调整自己的投资路线,但也偶尔能同时在一家企业的会议上相聚。
评分1、骨子里的节俭;2、深信复利的力量;3、去人少的地方
评分经典投资书籍,因为是传记比较作为适合入门读物,杨天南先生的翻译还是极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