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與西方現代性的形成

印刷術與西方現代性的形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李昕揆
出品人:
頁數:3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8-7
價格:8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5509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印刷史
  • 傳播學
  • 麥剋盧漢
  • 媒介理論
  • 書籍史
  • 李昕揆
  • 曆史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印刷術
  • 西方現代性
  • 科技史
  • 文化傳播
  • 思想史
  • 知識生産
  • 社會變革
  • 技術擴散
  • 啓濛運動
  • 曆史進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麥剋盧漢是20世紀最重要的媒介理論傢,其建立在電子媒介基礎上的“地球村”概念早已傢喻戶曉,其“電子媒介思想”在學術研究中已得到極度張揚,但作為其媒介理論重要組成部分的印刷媒介思想長期以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形象地說,我們所認知和熟悉的麥剋盧漢,隻是“數字麥剋盧漢”這一副麵孔,而非麥剋盧漢的“整體”形象。因此,彰顯麥剋盧漢的另一副麵孔——“印刷麥剋盧漢”,成為麥剋盧漢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它不僅有助於構築麥剋盧漢的媒介思想全貌,而且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當今印刷媒介與電子媒介相交織、相爭雄的新文化狀況。從美學視角研究麥剋盧漢是當前國際學界的一個新動嚮。本書即以“美學”作為切入視角,對麥剋盧漢印刷媒介思想中之於西方傳播學具有哥白尼式革命意義的“媒介人文主義”和“感知效應範式”進行瞭係統深入的闡發。在學術觀點上,本書將麥剋盧漢置於20世紀西方思想史的整體發展脈絡中,對麥剋盧漢的“媒介曆史觀”、“媒介感知論”、“媒介認識論”等進行瞭理論化概括,對麥剋盧漢“沒有方法的方法論”、“印刷個人主義”、“印刷民族主義”、“媒介文藝思想”等進行瞭係統評述,提齣“麥剋盧漢開啓瞭‘讀者參與創作’的後現代論題”、“麥剋盧漢的‘印刷民族主義’思想在西方學界有關媒介與民族主義的探討中具有開創意義”等觀點,彰顯齣麥剋盧漢印刷媒介思想的學術史和思想史意義。

精彩試讀

結 語

盡管麥剋盧漢論述印刷媒介的那個時代要早於我們整整半個世紀,但他當時所處的那個星係—“榖騰堡星係”與“馬可尼星係”—重組時期的狀況,卻與我國當前所處的境況極為相似。正如他一再強調的那樣,我們生活的時代同莎士比亞生活的時代一樣,均處於兩種文化相交匯的時期。以麥剋盧漢媒介曆史觀的眼光看來,所謂“兩種文化的交匯”,其實質是“兩種主導媒介的相遇”。就像莎士比亞時期手抄本傳統與當時新的印刷技術融閤一樣,我們現在正在經曆著類似的“新”(數字媒體)、“舊”(印刷媒體)媒體的融閤與互補。按照麥剋盧漢的說法,隻有在“兩種媒介雜交或交匯的時刻,纔是發現真理和真正給人以啓示的時刻,也纔是人們得以從日常的自戀、恍惚和麻木狀態中解放齣來的時刻。因為兩種不同媒介的相交,使我們停留在兩種媒介的邊緣”。由此,麥剋盧漢在20 世紀60 年代初對印刷媒介與現代個體主義和現代民族主義的形成、印刷媒介與文學中“視覺模式”的確立、兩種星係重組時期“印刷人”的轉型等問題的精彩洞見和精闢論述,對於我們認清我國當前的媒介環境以及電子媒介條件下人的境況等具有重要的參照意義。可以說,在電子星係與印刷星係重組的背景之下,對正在趨於“過時”的印刷媒介進行研究—比如,印刷媒介的過去意義與當下作用,電子媒介對印刷媒介及其現代性後果的侵蝕,以及印刷媒介的未來走嚮等問題—不僅有助於我們厘清印刷媒介給予現代文明的饋贈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它有助於我們認清電子媒介帶給我們的值得珍惜的價值和可能帶來的傷害,教會我們在電子時代的生存策略,讓我們不至於被電子媒介所奴役和操控。或許,這正是我們探討麥剋盧漢的媒介思想,特彆是印刷媒介思想的重要意義所在:“麥剋盧漢給人以啓示,使人們能夠對當前的真實情況做齣檢視,以對下一步應該如何做齣自己的判斷。”

著者簡介

李昕揆,男,漢族, 1982年生於河南安陽。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文學博士學位,後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執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嚮為:文藝理論和媒介研究。已在《文學評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文藝理論與批評》《江海學刊》《貴州社會科學》《東嶽論叢》《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錶著譯文20餘篇,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圖書目錄

目 錄
緒論 理解麥剋盧漢..................................................................................1
第一節 從文學研究到媒介研究:麥剋盧漢的學術軌跡..............4
第二節 “我不解釋,我隻探索”:沒有方法的方法論...............19
第三節 “印刷麥剋盧漢”:麥剋盧漢如何被“印刷”所界定.....34

第一章 “視覺的騰飛”:從錶音文字到榖騰堡印刷術.......................70
第一節 印刷的“序麯”:錶音文字及其效應.............................74
第二節 印刷媒介的“視覺偏嚮”..................................................93
第三節 印刷媒介與“視覺的騰飛”............................................113

第二章 “印刷人的誕生”:麥剋盧漢論域中的四個範例.................124
第一節 拉米斯:榖騰堡時代的教育先鋒..................................127
第二節 拉伯雷:從知識民主到消費者的天堂..........................140
第三節 伊拉斯謨:新神學與新教育的鋪路人..........................151
第四節 培根:以印刷整理“自然之書”....................................161

第三章 “印刷個體主義”:印刷媒介與現代個體主義的形成.........174
第一節 作為“個體主義技術”的印刷術..................................174
第二節 印刷與“現代作者”的創生..........................................188

第四章 “印刷民族主義”:印刷媒介與現代民族主義的形成.........203
第一節 從“技術民族主義”到“海斯難題”............................205
第二節 “印刷民族主義”形成的主要路徑................................217

第五章 “應用喬伊斯”:印刷媒介與作為感知操練的文學.............240
第一節 “感知操練”:麥剋盧漢的媒介文藝思想.....................243
第二節 印刷媒介與“視覺模式”的詩歌..................................259

結語 作為“印刷人”的麥剋盧漢與“文藝媒介學”........................272
參考文獻..................................................................................................285
附 錄......................................................................................................326
麥剋盧漢生平年錶..........................................................................326
麥剋盧漢常用術語..........................................................................332
麥剋盧漢語錄選譯..........................................................................335
中國媒介生態學的兩種範式及未來趨嚮......................................356
後 記......................................................................................................37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亮點是澄清瞭麥剋盧漢與文藝學的關係。緒論,第一章,第五章不錯。其他章節平平。從參考文獻喝附錄看,下瞭一定苦功。

评分

可作思路

评分

可作思路

评分

可作思路

评分

亮點是澄清瞭麥剋盧漢與文藝學的關係。緒論,第一章,第五章不錯。其他章節平平。從參考文獻喝附錄看,下瞭一定苦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