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陈平原,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著有《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千古文人侠客梦》《读书的风景》等著作多部。
陈平原先生的这本书,不取历史研究中所惯用的宏观视角和说理风格,而是通过“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的“触摸”方式,试图真切的“进入”到历史之中,而非仅仅作为历史的看客,“意淫”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并发出无病之“呻吟”而已。 ...
评分《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是陈平原教授历时五年研究与书写五四的学术论文集,兼及文史,六篇论文立足历史的细节以小见大,围绕“一场游行、一份杂志、一本诗集”,选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新青年》中的文体对话,蔡元培的大学理想,章太炎的白话实验,北大的文学史教学,还有...
评分陈平原先生的这本书,不取历史研究中所惯用的宏观视角和说理风格,而是通过“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的“触摸”方式,试图真切的“进入”到历史之中,而非仅仅作为历史的看客,“意淫”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并发出无病之“呻吟”而已。 ...
评分文/吴红涛 近日翻了些现代学术史料,枯坐终日的感觉总算是摆脱掉一些了。先前读过平原君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对五四前后的学术事件也略知皮毛。不过让平原君津津乐道的,主要还是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核心的同人阵营。而近日翻阅史料后使我有此感触:几乎所有二十世...
评分文/吴红涛 近日翻了些现代学术史料,枯坐终日的感觉总算是摆脱掉一些了。先前读过平原君的《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对五四前后的学术事件也略知皮毛。不过让平原君津津乐道的,主要还是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核心的同人阵营。而近日翻阅史料后使我有此感触:几乎所有二十世...
个人兴趣,较喜欢第一、二、三、六章。
评分三月不读书不知肉味,第一次以学术和历史的学的角度审慎的进入五四,从边缘化窥探五四,在大背景下了解学问与人的故事,可读性强,对自己是一次升华,带着政治任务读起来速度也提升了不少,期待再读,期待带着自己的故事与五四碰撞!
评分“小心翼翼地爬梳资料,细心体会文本的表里与内外,调动自家的生活体验与想象力,复原那些早已消逝的历史情景,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学术劳作,更包括某种艺术享受”,平原君这部书中的篇篇长文都是融合了文学、文化、历史与自家兴趣,彰显自家性情的“大成之作”,一场运动、一代名刊、一部诗集、一部著作,如同针脚细密的毛衫,展示出来“另一种五四”以及“五四精神”。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绕不过去的五四,高山仰止的平原君,“独立、自由、批判、创造”,每年五四,我都要重读此书,立此为据!
评分为回到“五四现场”提供了一些关键词。
评分本书从五四运动开始,以一份杂志,一位校长,一册文章和一本诗集入手谈论五四文化运动,借鉴新历史主义研究方法,饶有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